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仙人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仙人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仙人》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系列,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人類創造的一切藝術中,生命最活躍,涉及最廣泛。它以古樸純真的藝術手段,反映著人民民眾的現實生活、理想和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仙人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頁數:180 頁
  • 開本:16 開
  • 品牌:中國社會出版社
  • 作者:黃景春 鄭艷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7274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仙人》是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神話簡介,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建設民族精神家園,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繫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仙)
長生不死的仙
修煉而成的仙與先天而成的神
來路各異的仙
(第二章 凡人如何變成仙)
服丹藥成仙
隱居修煉成仙
忠孝立功成仙
由神仙度脫而成仙
(第三章 哪些是天仙)
天仙的來歷
天仙的職責
天上第一家庭
文官太白金星
天兵天將
(第四章 哪些是神仙)
地仙的來龍去脈
八仙
王重陽與『全真七子』
其他著名的地仙
(第五章 什麼是屍解仙)
屍解成仙的方式和品階
屍解成仙的法術
屍解仙舉例
(第六章 仙與中國文化)
仙與民間信仰
仙與人生禮俗
仙與文學創作
(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在構築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了解仙人,就無法了解中國人,也無法了解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宗教、民俗、文學等。近年本人花費較多的時間研究我國民眾的神仙信仰,研究民俗生活、文學創作、民間文學中的神仙因素,先後跟史孝勁、劉仲宇、鄭土有等人一道編著了《道教風俗談》,跟李紀道長一道出版了《道心人情——中國小說中的神仙與道士》,還獨自完成了《中國古代小說仙道人物研究》。這些工作加深了我對仙人的理解和認識,也增進了我對宗教民俗文化的研究興趣。
為了培養在讀研究生對神異文化的興趣,也為了鍛鍊他們的科研水平和寫作能力,本書前五章的初稿由五位研究生執筆完成。具體情況是:
第一章由鄭艷執筆。
第二章由吉黎霞執筆。
第三章由賈玉潔執筆。
第四章由葉青雲執筆。
第五章由樊文星執筆。
第六章由我執筆完成。我首先對本書各章的寫作大綱、基本構架、行文要求做了規劃,初稿完成後,又對書稿做了結構調整,對重複舉到的仙人傳說進行改動和壓縮,還對文字做了刪汰、潤色和風格上的統一。鄭艷、樊文星都參與了修改工作,最後由我定稿。儘管進行了多次修改,個別地方仍難免有誤,希望讀者發現後多多批評指正。
這本小書本來是應徐華龍先生邀約而寫的,書稿完成後,原來計畫出版的那家出版社因責任編輯跳槽,出版的事情擱置下來。感謝中國社會出版社,特別是孫研女士,讓書稿重獲新生。孫研女士在本書文稿編排、圖片編輯等方面做了很多辛勤的工作。正是由於她不辭勞苦,才保證了本書迅速與讀者見面。這是我和我的幾位學生都應該銘記的。

序言

人生活於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周易》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無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此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創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從文化本身來說,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對地劃分為兩大分流,即所謂上層文化(或稱高層文化、雅文化、精緻文化……)和下層文化(或稱基層文化、底層文化、低層文化、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是人民民眾創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發展的初始階段;民間文化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文化,因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於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間文化還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並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上層文化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緻化的結果。
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人類創造的一切藝術中,生命最活躍,涉及最廣泛。它以古樸純真的藝術手段,反映著人民民眾的現實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無數珍品,是當之無愧的美的典範。沒有了它,人類將失去多少童真的回憶;沒有了它,人類的愛祖國、愛家鄉將會缺少多少實際可感的具體內容;沒有了它,人類的歡樂、悲傷也將變得乾枯而平淡;沒有了它,人類將會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戰略舉措。我們作為受到農民兄弟哺育和培養的知識界、文化界,有義務用學來的知識回報衣我食我的廣大農村的父老鄉親,這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的榮耀。
中國民俗學會在這項重要活動中,承擔有關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約50種圖書的撰寫工作。我們組織了學養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員在內的專家隊伍,來完成此項寫作任務。他們在相關領域裡,學有所長,業有專攻,所有作者都以光榮志願者的精神,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把相關的準確而豐富的知識,呈獻給農民兄弟和城鎮社區的讀者。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寫作編書任務,是我們人生當中一件值得驕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誌,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巨大貢獻。急遽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創造的非常豐富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恆的春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