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其成員稱為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 簡稱:民建
  • 組成:經濟界人士
  • 性質:政黨
歷史沿革,人員結構,

歷史沿革

1952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在海淀區發展了第一位民建會員--何宜昌。
1956年,海淀民建會員發展到10名。同年8月,成立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第一個小組——海淀小組,王宗海任組長。
1957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第一個支部——海淀支部成立,直屬民建北京市委員會領導,共有會員14名。許世全任支部主任。
1966年~1979年,“文革”期間海淀民建停止了一切活動。
1980年9月27日,區“兩會”(民建、區工商業聯合會)在海淀成立工作組,恢復海淀區民建工作。截止到1980年12月,海淀區民建會員發展到23名。
1981年2月,民建北京市第三屆委員會在海淀區成立工作委員會,許世全任工委主任。
1981年2月~1998年9月期間,歷任民建海淀區工委主任為:許世全(1981~1992年)、王克斌(1992~1997年)、魏育民(1997~1998年)。
截止到1998年9月,海淀民建會員人數從23名增加到558名;支部數量從1個支部增加到23個支部;會員結構從初創時期的會員以民族工商業者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經濟界人士和與經濟界有關的學者、專家為主;會員年齡逐漸年輕化,60歲以下的會員占全區會員的73%;會員知識層次提高,大專學歷以上的會員占全區會員的89%。在許多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成立了單位支部,單位支部的成立得到了所在單位統戰部門的大力支持,為海淀民建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北京市民建和各級政府部門培養輸送了大批後備力量。
1998年9月29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出席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共97名。大會審議並討論通過了民建海淀區工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民建海淀區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7名,一屆一次全委會選舉主任委員為魏育民。
2003年7月18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出席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111名,代表了全區774名會員。大會審議並討論通過了民建海淀區委一屆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民建海淀區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9名,二屆一次全委會選舉主任委員為孫寶啟。
2006年7月18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海淀區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出席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91名,代表全區912名會員。大會審議並討論通過了民建海淀區委二屆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民建海淀區第三屆委員會18名,三屆一次全委會選舉主任委員為孫寶啟。

人員結構

民建海淀區第三屆委員會下設組織工作、宣傳工作、參政議政工作、企業經濟、婦女工作、老年工作6個專門委員會。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會員936名,支部23個。其中有全國政協委員4名;北京市人大代表3名,北京市政協委員14名(其中市政協常委3名);區人大代表6名(其中區人大常委2名),區政協委員27名(其中區政協常委3名)。
新一屆委員會年富力強,富有朝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18名委員最大年齡55歲,最小年齡38歲,平均年齡46.3歲,其中50歲以下的12名,占66.7%;大學及以上學歷的17名,占94%,研究生5名,占27.8%;博士5名,占27.8%;中高級職稱14名,77.8%,高級職稱11名,占61.1%;女委員7名,占38%;高等教育界8名,占44%;科技界2名,占11%;經濟界4名,占22%;政府機關3名,占17%;新聞出版界1名,占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