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是201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是2017年末(2018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出版的教科書,由教育部組織編寫,齊世榮總主編,包括6個單元、20課、1個活動課和中國近現代史大年表(下),供8年級下學期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分社 編
  • ISBN:9787107192548
  • 頁數:106
  • 定價:10.20元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開本:16開
內容介紹,全文提綱,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六單元,

內容介紹

《中國歷史(8年級下冊)》體現了以下教育理念的滲透和運用:關注教學中教師的導向,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更關注學生的品德、審美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發展。關注達標性內容和終結性學習成果的評價,也關注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評價。關注知識的科學傳授,但也關注課外廣泛教育資源的運用。關注已有的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關注運用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全文提綱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質,在普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會召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行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2、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規定了新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和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
3、政治協商會議的重大決議:①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把北平改為北京作首都;③採用公元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年為1949年;④五星紅旗為國旗;⑤《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⑥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4、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時。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解放軍總司令。10月1日為國慶紀念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代表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外交原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使中國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也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6、歷史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7、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標誌西藏和平解放。意義: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同時也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西藏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途。
第2課《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①背景:美國對我國東北邊境進行狂轟濫炸,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請求。②1950年10月,彭德懷為司令員。 1953年7月,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③意義: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④最可愛的人:a嚴守紀律、不暴露目標的烈火英雄:邱少雲;b用胸膛堵機槍眼、為突擊部隊開闢道路的英雄:黃繼光。
第3課《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①背景:新解放區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②目的:為了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要求。③依據:1950年6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④時間:1950年夏至1952年冬。⑤特點:保護富農經濟。⑥意義:1952年冬,除少數民族地區和台灣省外,全國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新解放區的三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從而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鎮壓反革命運動:①時間:1950年10月到1952年底。②內容: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③政策及重點:“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重點打擊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團骨幹和反動會道門頭子對罪大惡極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實行堅決鎮壓。④意義:到1952年底,鎮壓反革命運動勝利結束,全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權得以鞏固。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個五年計畫: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要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實行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造相結合的總路線)②第一個五年計畫(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務:以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項目為中心,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③方針及措施: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廣泛開展三大運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④“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鞍鋼機械總廠青年刨工)。⑤從無到有的工業:飛機、汽車製造、電子、重型機械等工業。⑥影響: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①時間:1954年9月;②地點:北京。③內容: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劉少奇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④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綱領。⑤特點(原則):社會主義原則、民主原則、民族平等原則。
第5課《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①時間:1953年開始,1956年底結束。②改造的內容: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③意義: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占了絕對優勢,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1、“大躍進”運動:①總路線: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②原因: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強調高指標、高速度。③主要表現:農業的“浮誇風”,工業的“全民大辦鋼鐵”。④影響:積極方面:發揮了高度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表現了可貴的建設熱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人民大會堂。消極方面: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打亂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秩序。(大批農村勞動力投入大煉鋼鐵,使農田荒廢,生產衰退,國家遭到重大損失;片面強調發展鋼鐵,使輕工業減產,市場供應困難,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2、人民公社化運動:①時間: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②性質: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農商學兵相結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把它作為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的基層單位。③主要內容:“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調”----貧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資,無償調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④影響: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超越了現實的可能性,違背了“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挫傷了廣大民眾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妨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與發展:①時間:1959年至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困難。②原因:a、“大躍進”運動的失誤;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c、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d、蘇聯撕毀契約和取消科學技術合作項目,撤走專家等。③經濟調整:實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4、①“鐵人”——王進喜:1960年打出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②兩彈元勛——鄧稼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③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④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1963年3月5日,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5、“文化大革命”的發動:①原因:1966年5月,我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對形勢作了錯誤的判斷。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矛頭直指鄧小平、劉少奇。1968年10月,劉少奇被開除黨籍,次年在河南含冤去世,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6、林彪集團與“四人幫”的覆滅:①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在溫都爾汗機毀人亡;②“四人幫”: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③四五運動——悼念周總理、擁護鄧小平、聲討四人幫的民眾運動。為粉碎四人幫奠定了民眾基礎。③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④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宣布對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實行隔離審查,並接著逮捕,從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⑤粉碎四人幫的影響: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標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7、“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嚴重地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打亂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常進程,拉大了同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十年經濟損失達5000億元。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1、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最重要、最具深遠影響的成果是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
2、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①針對“兩個凡是”的方針。1977年4月,鄧小平寫信給黨中央,成為真理標準討論的先導。②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揭開了全國性大討論的序幕。③意義: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為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①1978年12月在北京。②內容:a、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強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撤銷錯誤檔案、肯定四五運動的革命性質、糾正錯誤結論。) ③影響: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4、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1979年3月,鄧小平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它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1]
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①1978年,包乾到戶的典型:安徽鳳陽縣小崗生產隊。②四川:包產到組。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包產到戶、包乾到戶。④影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分散經營和統一經營向結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經營管理體制的弊端,打破了農業生產經營和生產上的“大鍋飯”,極大地調動了八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⑤補充改革:推進農業技術進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
2、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①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的改革。②改革:從擴大企業的自主權開始。管理:放權讓利、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利改稅;經營方式:承包經營、合資經營、聯合經營、租賃經營;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企業改組聯合;股份制、公司制。
1、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世界經濟的奇蹟。“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用了幾個世紀才取得的成就。”
2、把可持續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3、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
①1999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定。目的是:為了促進東西部經濟的協調發展,特別是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邊疆的穩定。
②重點: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③根本點: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西部: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內蒙古、廣西、重慶)
④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對策:2003年決定,a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支持的力度,b加快產業結構調整,c加快為失業人員建立社會保障體制,d吸收外資參與老工業基地改造等。
2005年鋼鐵工業具備年產鋼2000萬噸的能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新航母”——鞍本鋼鐵集團。
1、社會主義民主:①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②人大代表的選舉:縣和縣以下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③發揚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級政協。
2、社會主義法制:①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修訂《憲法》。這是我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法律框架體系——憲法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③1979年7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1986年4月12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為調整民事關係、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權益提供了法律保證。④司法原則: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9課《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①1979年4月,鄧小平第一次提出辦特區。②1980年:深圳——對外開放的視窗、珠海、汕頭(廣東省);廈門(福建)1988年:海南島(海南省)
2、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形成: 5個經濟特區——大連等14個沿海城市——長江三角洲等7個經濟開放區(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東新區[擴大開放的視窗]——(1992年)重慶等5個長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個內陸省會城市——滿洲里等13個邊境城市。
3、對外開放的意義:①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②給我國帶來了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③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提出: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目標。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依據:我國的國情)③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④“三步走戰略”:a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完成;b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c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鄧小平南方談話:1992年1月至2月,①必須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②“發展才是硬道理”。③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④判斷姓“資”姓“社”的三條標準: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⑤南方談話的意義: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江澤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方針。
4、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5、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奮鬥目標: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選舉胡錦濤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寫進黨章: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7、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8、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第11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1、2012年11月,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
2、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民族大團結》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①我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擁有56個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民族遍布全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設立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務。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③5個自治區:內蒙古、廣西、新疆、寧夏、西藏。④意義: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2、新型民族關係:①國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②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定製和宗教信仰,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
第13課《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一國兩制構想:①依據:鄧小平 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②一國兩制的含義:在一個統一的中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香港、澳門回歸祖國:①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行政長官——董建華。②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行政長官——何厚鏵。③意義:洗雪了多年來的民族恥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還使香港、澳門的歷史發展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對早日解決台灣問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祖國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共產黨為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政策和實際步驟,促進兩岸人員交流。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5課《鋼鐵長城》
1、人民海軍、空軍的建立和發展:①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②兵種: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軍航空兵等。③海軍:華東軍區海軍,1950年成立。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④空軍:a.1949年成立。b.發展方式:自力更生研製和引進先進飛機。
2、科技強軍戰略:①堅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強軍之路。②第二炮兵(飛彈部隊),1966年7月建立。③新世紀人民解放軍的軍事鬥爭準備的立足點:打贏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突出信息化武器裝備、新型軍事人才、諸軍兵種協同作戰。
3、永葆人民軍隊的本色:①人民解放軍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②任務:保衛國土、經濟建設、抗震救災、森林滅火、抗洪搶險等。
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萬隆會議:①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中印雙邊談判的印度代表時提出處理兩國關係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②意義:開拓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③亞非會議(萬隆會議):1955年4月,亞非29國參加。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主題:團結反帝。美蔣製造“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阻撓周恩來參會和破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倡議。在和平共處原則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世界和平的十項原則,表現了亞非人民團結反帝、反殖民主義的精神,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貢獻。
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
1、①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是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②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在第三世界國家和支持正義國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接納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③意義:增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在聯合國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①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②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3、我國外交政策:①獨立的、不結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共同發展。②1994年江澤民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五項原則。③2001年10月21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上海召開會議。④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⑤意義:促進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的地位。

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
1、“兩彈”的成功研製:①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②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③我國研製核武器的目的: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
2、航天技術:①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火箭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第五個國家。②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雜交水稻技術和醫療技術:①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②醫療:針刺麻醉、斷肢再植、大面積燒傷治療、切除大腫瘤等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4、“863”計畫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套用:①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學家上書中央,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加快發展高科技的建議。鄧小平做了“此事宜速做決斷,不可拖延”的批示。②內容:生物工程、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等。③信息技術:為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了教育現代化。
5、教育: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親自抓教育。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1983年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教育指明了方向。②1999年,黨和國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重點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③“希望工程”:1989年10月青少年基金會倡議實施“希望工程”。1990年5月在安徽金寨縣南溪鎮第一所希望國小落成。④高等教育改革:擴大教育規模、擴大招生。⑤1985年起,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6、體育:①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人——劉長春(第十屆);②新中國的體育方針政策:“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③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畫綱要》。④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第二十五屆世錦賽;
中國女排“五連冠軍”的奇蹟;1984年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32塊獎牌,許海峰: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第二十八屆奧運會奪得32枚金牌,名列第二;第九至第十四屆亞運會奪得金牌和獎牌總數的“六連冠”,成為亞洲第一體育強國。⑤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7、2002年12月3日,上海獲得2010年第41屆世界博覽會主辦權。
8、文藝事業的成就和災難:①1953年周恩來向文藝工作者提出任務:發展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學藝術,使文藝事業更好地為社會主義事務服務的任務。②1956年,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③作品:優秀長篇小說:《保衛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岩》
優秀戲曲:《劉巧兒》。
優秀影片:《甲午風雲》《林則徐》《小兵張嘎》《五朵金花》
優秀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④影響:文化大革命中搞文化專制主義,八個樣板戲壟斷戲劇舞台,文藝園地百花凋零。
9、文藝園地百花爭艷局面的出現: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文藝工作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②代表作:小說: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李凖的《黃河東流去》,張平的《抉擇》;影片:《紅高粱》《焦裕祿》《開國大典》《生死抉擇》;電視劇:《長征》《英雄無悔》《激情燃燒的歲月》及四大名著;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愛的奉獻》《走進新時代》。 舞劇——《絲路花雨》。
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
1、人民生活的歷史性巨變:①中國創造了消滅貧困的世界奇蹟。②恩格爾係數——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就標誌生活水平提高。
2、民族精神風貌的深刻變化:重視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五講四美三熱愛”,“講文明、樹新風”、“手拉手”、“心連心”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當代的焦裕祿——孔繁森;新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蔣築英;活雷鋒——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文明城市——唐山、大連、張家港;文明村鎮——江蘇華西村。
3、就業制度的變化:①就業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②就業制度改革的成就:渠道拓寬、規模擴大、服務體系形成、再就業。③促進再就業的措施:a、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b、進行職業指導和再就業培訓。c、確立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政府促進再就業”的方針。d、下崗、創業、吸收下崗人員的企業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和自謀職業被人們接受。就業主渠道:私營個體等非公制經濟。
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外出務工。
4、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建立:①“兩個確保”——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②新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解除了職工離退休、事業、就醫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有利於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