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清波。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
- 作者:段清波
- ISBN:9787030413994
- 頁數:496
- 定價:¥228.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清波。
《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清波。內容簡介《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把歷代長城分為戰國長城、秦長城、漢長城、魏晉南北朝長城、隋長城、唐長城、遼長城、金長城、明長城、清柳條邊等 10...
齊長城(The Great Wall of Qi)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蹟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長城之父”。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所築長城中現遺蹟保護較多的一處,它建築在山東省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平谷之中,西...
中國長城專家成大林在岢嵐考察長城後認定:岢嵐境內的長城為北齊、隋、宋三個王朝修築。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宋代長城,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研究的空白。寧夏發現的宋代長城遺蹟,位於固原市原州區戰國秦長城南北兩側。雖然保存狀況較差,但考古人員根據其構築特點和現場遺物,認定為宋代修築。而時間跨越千年以上的戰國長城...
中國自秦、漢、隋、明的歷代長城在寧夏皆有遺蹟,總長度達到1500多千米。故寧夏有“中國長城博物館”之稱。明代稱長城為“邊城”,在寧夏境內的主要有西長城、 北長城、東長城和固原內邊城,長度共約400多千米。其中位於銀川市西40餘千米的三關口明長城,仍然保存較完整。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
發現遺址 隋代在忻州尤其是在岢嵐修築長城的文獻很多,很珍貴,可是還有更為珍貴的,就是岢嵐發現隋代修築長城的石碑。《續修岢嵐州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有人在縣城附近牛圈窪村掘得一塊築長城石碑,碑文云:“開皇元年(581年)贊皇丁夫築”,這和《隋書》上記載的開皇元年(581年)四月,“發稽胡修築長城,...
自序 我的長城情結 總述 萬里長城 長城的千姿百態 中國歷代長城走勢示意圖 1.誰是天下第一雄關 2.尋找秦長城的東端 3.萬里長城第一台 4.沉寂千年的烽熔 5.首訪金山嶺長城 6.娘子關風惰 7.玉門關紀行 8.神往陽關 9.延伸向羅布泊的長城 10.穿越羅布泊 11.外三關考察紀行 12.尋覓北魏長城東起點 13.成吉...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宏偉的建築工程。它氣勢磅礴,蜿蜒起伏,橫亘萬里,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象徵,是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偉大防禦工程。長城 寧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北部邊防前線,素有“關中屏障,河隴咽喉”之稱,戰略地位重要。自戰國時期,到秦、漢、隋、明幾個朝代,都曾在寧夏修築過長城,總長度達...
“清長城的發現,在長城研究史上有重要價值。”(姚劍1984)它不僅把以往學術界認為的長城修築下限從明代末年(約1614年)向後推移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計一個朝代260年,而更重要的是,清長城的作用形制及其分布揭示了:作為中國特有的軍事文化產物——長城,其最終在中國大地上由軍事防禦體系變為歷史遺蹟是...
《三國史記》卷20《高句麗本紀八》:“榮留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動眾築長城,東北自扶餘城,西南至海千餘里,凡十六年畢功。”置辨 但這道長城在哪裡、形制如何史文缺乏具體記載,因此今天研究者言人人殊, 出入頗大,甚或否定其有,迄無結論。筆者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認為高句麗千里長城在今遼、吉二省, ...
現將楚長城北、東、西三線情況分述如下:北線 北線為東--西--西走向。《水經注》稱“其間相去六百里”是指自東部的葉縣向西經魯山縣、南召縣至內鄉縣酈長城之間的大約距離,長城線路位在南陽盆地北緣東西綿亘的伏牛山沿線上。北線的四分之三在南召縣境內,共發現石砌關城53座,重要關門東有魯陽關,西有野牛...
述,魏惠王“使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進一步擴建。 文物價值 魏長城遺址中發現的遺物主要有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對研究戰國時期魏秦交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遺址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它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可靠資料和憑證。保護措施 1957年5月,韓城段魏長城由...
2023年12月,天津黃崖關入選第十一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名單。保護措施 1985年10月4日,黃崖關長城被天津市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 碑記 長壽園碑記 敬老頌壽乃中華文化傳統之美德,相沿殆二千餘年。《尚書•洪範》即以“壽”為五福之首,《詩經》多篇,屢見“萬壽無疆”之頌。歷代朝野鹹...
《數字長城》凝聚了趙琛教授及其團隊近三十年的心血,包含了中國從周朝至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資源,是對歷朝歷代長城的巨觀介紹,也是國內首次利用全新的多媒體技術手段記錄中國境內可以找尋到的長城資源。《數字長城》以u盤電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發行。《數字長城明長城資源庫》入選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
中國長城學會首席專家、副會長董耀會認為,《長城長》關注了生活在時間和空間裡的人,既有歷史人物的情景再現,也有今天長城守護人的生動呈現,通過人和故事的呈現和傳播,凝練長城的精神文化,讓長城文化走進觀眾的內心。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院長、北京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秀評價,《長城長》有新角度、新視野、新發現、...
地下長城位於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曹操運兵道,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整個地道經緯交織,縱橫交錯;布局奧妙,變化多樣;立體分布,結構複雜;規模宏偉,工程浩大;長達四千餘米。地下長城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簡介 在亳州老城區地下,被譽為“地下長城”。您若身臨...
據悉,內蒙古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發現了新忽熱古城,城牆東西長約850米,南北寬約800米,城牆高約8~10米。經考證,這是西夏黑山威福監軍司的統治中心斡羅海城(兀剌海)遺址。此城位於陰山以北,為保護通往黃河通道上的軍事要塞,近年考古人員對西夏長城防禦騎兵的部分紅柳木橛、梭梭標本進行了碳14...
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第四章魏晉南北朝長城),科學出版社2014年 晉城拴驢泉石門銘的勘查與研究,文物2015年第2期 主要科研項目 史前時期藝術考古研究(山西大學科研基金)文物資料信息普查(山西省文物局)山西近年出土文物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山西省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開發研究(山西省文物局)國...
中國 金界壕研究是從《金史》的修纂展開的,但當時只是收集資料,還談不上真正研究。明代時期,幾乎不見關於金界壕的研究成果。明對金界壕缺乏研究的原因可能是漠北被蒙古占據,接觸不到金代所修築的長城,不過明朝在修《元史》時,將《金史》中稱為界壕的軍事防禦工程稱為長城。王國維在寫《金界壕考》一文中...
1979年第3、4期,獲1986年遼寧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優秀論文獎)、《東北古代長城考辨》(入選《東北亞歷史與文化》,遼瀋書社1991年12月版,獲1992年中國遼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會優秀論文獎)、《遼陽舊城東門裡東雙壁畫基發掘報告》(合寫,刊於《文物》1985年第6期)、《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的發現與研究》(刊於...
這是把長城同塞並在一起合稱長城的一種表示形式。這種稱謂在史書中也很常見,如: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中有:“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晉書·唐彬列傳》載:“遂開拓舊境,卻地千里,復秦長城塞”。杜佑《通典》古冀州條下載:“密雲縣東北至長城障塞一百十里。”中國歷代長城 壕塹、界壕:壕塹是...
研究方向 秦漢考古、中外長城 任職簡歷 2017年7月至今任職於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講授課程 為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陵墓制度 學術活動 曾參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秦始皇帝陵園考古研究、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闡釋體系研究;參與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歷代長城研究;主持2017年陝西省教育廳社科專項:明...
研究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課題:“秦漢都城與自然環境關係研究”。陝西省教育廳課題:“秦漢帝陵比較研究”。陝西省教育廳課題:“從“文景之治”到“漢武盛世”的歷史反思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歷代長城研究”子課題“秦漢長城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秦漢帝陵制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軍事...
當今世界各國只要有家底的都在修築新的長城。烽燧是串在長城上向一顆顆明珠,一看到它就想起奧運的聖火傳遞,意思都一樣。傳遞信息。試想在當年發現敵情第一墩燃起煙火,第二墩,第三墩,這樣傳遞到蘭州傳到長安是多么的壯觀。在當年這又是多么先進的信息傳遞方式,真可謂是高科技。當今仍舊有烽燧,那就是移動聯通的...
2017-12 9、發現酈道元《水經注》楚方城一定在老河口的史實鐵證 圖. 荊楚網.2017-3-3 10、漢水決定中國最早楚長城絕非河南方城 圖 楚方城考續. 荊楚網. 2016-10-14 11、襄陽發現《水經注》載苦菜、於東地 組圖 楚方城考之.荊楚網.2016-10-18 12、楚方城研究(二).新浪部落格[引用日期2016-05-3].
1947年,著名歷史學家何樂夫先生於甘肅蘭州明長城附近發現 《深溝兒墩碑》。碑文記載著墩台的名稱、軍士人數、武器裝備和家具等。墩碑出土地為位於蘭州市安寧區的西北師範大學(原西北師範學院)內,具體位置為現大學校園東部的水塔山,當年建設學校時因解決用水問題需找一高處建水塔,此處即蘭州明長城深溝兒墩(烽火...
中國長城的歷史作用,是中國北方遊牧部落與南方定居人民之間,攻防作業的聯繫紐帶,歷史上長城從來也沒有割斷過中國南北方人民之間的聯繫。秦始皇連線六國長城,歧視北方部落是秦始皇的重大失誤,是對中國大中華歷史格局的嚴重倒退,秦始皇對周王朝明堂制組織結構大幅度的裁剪,眼光僅僅停留在滿足於統一中原六諸侯。歷史上歷...
段清波同志從事考古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在秦漢文明研究、歷代長城研究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揭示了秦始皇陵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秦帝國政治體制特徵,歸納出以漢文明為代表的中國文明的文化特質,提出了從“宇宙觀”“社會治理體系”“核心價值觀”三觀視野下認知文化遺產核心價值的新理念,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北京,北京建築工程設計院曾組織人員在今年3月對平谷、密雲、懷柔、昌平、門頭溝等地轄區內的696公里長城進行實地測繪,測繪人員發現,北京段長城有三成損壞嚴重。在陝西,由於長城大部分建在山間或大漠之中,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和雨水侵蝕,許多土牆已經坍塌消失。榆林是我國歷代修築長城比較早比較多的地區,有戰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