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

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

《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套裝上下冊)》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為限,以大致成書年代的先後為序,對當時中國古典文學的若干典籍予以源流上一個宏微兼具的理論盤點。行文多以一人一書之相關紹介為單位各自成篇,如《詩經》、《漢書》等,間亦有涉及一家多書或多家一書之例,如《建安七子集》等,其中以前者為全書主體。每篇之內,既有關於某一要籍的解題與著錄,力求行文嚴謹有效,間雜些許考證而多采方家成說;又有其書問世後的卷帙分合與版本沿革,重點介紹近百年來後人對相關要籍的整理和註疏。為便於參考使用,全力收錄如《論語詞典》、《呂氏春秋詞典》等工具書性質專著之同時,略古詳今,略舊詳新,尤其偏重1949年以來排印本的推介,而對近三十年以來的學術專著更詳介其整理或校注體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691頁
  • 開本:16
  • 品牌:新世界
  • 作者:洪光榮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21761, 751042176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套裝上下冊)》:唐以前文學要籍點評之大成,古典名著版本剖析巨細無遺。

作者簡介

這是作者近年來最新計畫撰寫的《中國歷代文學書目舉要》中第一部分的內容。全書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為限,以大致成書年代的先後為序(其中秦代以後的要籍,因作者生平事跡已大致有跡可循而多以其生年為序),對當時中國古典文學的若干典籍予以源流上一個宏微兼具的理論盤點。目的只在為意欲專治該要籍的有志之士襄助一臂之力。

媒體推薦

本書所牽涉的課題,向來就是一個長盛不衰的研究熱點,而與之有關的專著迄今卻只有穆克宏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劉躍進《中古文學文獻學》、曹道衡、劉躍進《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寥寥三部。這樣的學術史現狀,對照同一時段在文學作品研究上已經產生的豐碩成果,以及余嘉錫先生“書之有部類,猶兵之有師旅”的訓導似乎頗有些不甚對等的感覺。於是乃有本書之撰寫,作者自學成才,紹承前輩學脈,一意搜羅,功在不捨,及時整理相關成果,回報當下國學復興熱潮中之好讀書者。
——語言學家魏耕原

圖書目錄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左傳》
《論語》
《孟子》
《老子》
《列子》
《莊子》
《苟子》
《墨子》
《晏子春秋》
《韓非子》
《楚辭》
《山海經》
《國語》
《戰國策》
《呂氏春秋》
《諫逐客書》
《新語》《楚漢春秋》
《新書》《賈長沙集》
《晁錯集》
《枚叔集》
《淮南子》
《司馬文園集》
《東方大中集》
《董膠西集》《春秋繁露》
《史記》
《王諫議集》
《鹽鐵論》
《新序》《說苑》
《揚子云集》《法言》
《論衡》
《漢書》《班蘭台集》
《張河間集》
《吳越春秋》《越絕書》
《潛夫論》
《蔡中郎集》
《刺世疾邪賦》《鸚鵡賦》
《古詩十九首》
《曹操集》
《諸葛亮集》
《魏文帝集》《典論》
《曹子建集》
《悲憤詩》《胡笳十八拍》
《建安七子集》
《阮步兵集》
《嵇中散集》
《傅鶉觚集》
《張茂先集》《博物志》
《三國志》
《潘安仁集》
《左太沖集》
《張景陽集》
《陸士衡集》
《劉越石集》
《郭弘農集》
《抱朴子》
《西京雜記》
《王右軍集》
《孫廷尉集》
《搜神記》
《陶淵明集》《搜神後記》
《顏光祿集》
《謝康樂集》
《後漢書》
《世說新語》
《鮑參軍集》
《沈隱侯集》
《江文通集》
《孔詹事集》
《陶隱居集》
《謝宣城集》
《丘司空集》
《文心雕龍》
《詩品》
《水經注》
《洛陽伽藍記》
《何記室集》
《吳朝請集》《續齊諧記》
《陰常侍集》
《溫侍讀集》
《文選》
《玉台新詠》《徐孝穆集》
《庾子山集》
《王司空集》
《江令君集》
《顏氏家訓》《冤魂志》
《樂府詩集》
《盧武陽集》
《薛司隸集》
《楊素集》
《古小說鉤沉》

文摘

《歷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之便而重刊,於學術傳承當無愧有功之臣也。
2010年8月,中華書局出版金兆梓遺稿、梁運華整理《尚書詮譯》。《尚書詮譯》是金先生一部未完成的遺作。根據其計畫,《尚書》全文二十八篇,《堯典》、《禹貢》、《洪範》、《金滕》、《皋陶謨》、《牧誓》六篇已有司馬遷《史記》譯載其文,故不再註譯,而只選譯剩餘的二十二篇,並重訂其篇次。但是現在這部遺稿,實際只完成了十二篇,其中有的篇還缺譯文、詮釋,有的內容又重複,體例也不統一。附錄的幾篇文章,可能因為寫作年代不同,有些觀點或表述與正文也不盡一致。?書稿交來後,我們委託梁運華先生做了大量補苴、疏通、潤飾、統一的工作,核對引文、補加書名號等尤其瑣碎煩勞,雖然這樣,它和作者在‘前言’中講的整理計畫仍有一定距離”(中華書局編輯部《出版說明》)。究其實際內容,則該書雖名為“詮譯”,但作者並未對全書文字進行詮釋,而是摘取了《盤庚篇》、《康誥篇》、《梓材篇》、《君夷篇》、《大誥篇》、《酒誥篇》、《多方篇》、《召誥篇》、《洛誥篇》、《多士篇》、《立政篇》、《顧命篇》(康王之誥附)等其中不易理解、內容存在釋讀上的歧義、歷來斷句不盡合理的篇章迸行詮釋。具體篇次,既不襲孔,亦不師鄭,而每篇下首列《前言》以為解題之用,末附譯文以供通讀全篇,中間部分則以段落為單位,下系以“經文”、“詮釋”兩項內容,其中“詮釋”主要針對每章或每句逐字用集解方式予以詮釋。縱觀全書,在考訂譯註《尚書》的同時,也還原了當時的歷史,這既有助於我們理解這部艱澀難懂的“古書”,又有助於我們在追溯當時歷史場景的過程中去把握《尚書》的內容。書前有《前言》,共述及“尚書辨名”、“尚書今古文問題”、“古文尚書的真偽問題”、“其他問題”與“我的選譯凡例”等五方面內容;書後則又附有如下內容:附錄一、略談《尚書·周書》的篇次問題;附錄二、談談“井田制”;附錄三、釋眾;附錄四、封邑邦國方辨;附錄五、金兆梓傳(1889-19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