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權制度改革困境與出路

中國林權制度改革困境與出路

《中國林權制度改革困境與出路》是2010年6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溫鐵軍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開本: 16開
定價: 33.80元

內容簡介

《中國林權制度改革困境與出路》從制度變遷視角出發,探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政策演變;對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進行回顧與評價,分析國有林區”三危”局面的演變過程,解析造成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巨觀經濟波動與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以福建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例,從林產品生產績效和林地分配平等性視角進行實證分析;對平原林的發展及其負外部性問題進行了探索;並實證分析林業經濟發展路徑及其制度變遷問題。

作者簡介

溫鐵軍,男,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兼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鄉村建設中心主任、中國農村金融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CCTV年度經濟人物獎”,2006年獲“中國環境大使”稱號,“中國金融傑出貢獻專家”,2008年獲“和諧中國年度人物獎”。主要研究領域:國際方面——開發中國家比較研究,國內方面——國情與增長、農村制度變遷、鄉村治理與鄉村建設,以及農村財政金融體制與稅費改革等。
孔祥智,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農業政策分析、合作經濟、林業經濟等。近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著作(含合著)30部。曾獲第二屆中國農村發展獎、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寶鋼教育獎,入選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
鄭風田,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研究領域為:“三農”問題,食品安全,涉農企業管理與戰略。
崔海興,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經濟、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近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著作(含合著)5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1項、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先後參與10項國家級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政策演變
一、改革開放以來林業建設政策演變
(一)林業建設恢復發展階段(1978-1983年)
(二)林業建設深化發展階段(1984-1991年)
(三)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階段(1992-1997年)
(四)林業建設全面發展階段(1998年至今)
二、改革開放以來林業建設政策演變規律探析
(一)由改革開放初期單一的植樹造林發展為綜合性的林業建設政策
(二)由早期的以木材生產為主,發展為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產業政策
(三)由“林業三定”為主到明晰產權為主的林權改革政策
(四)由以國內為主發展為國際國內並重的林業建設政策
三、我國林業建設政策未來發展展望
(一)繼續以林業六大重點工程建設為主體
(二)繼續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
(三)繼續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四)積極發展碳匯林業
(五)積極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
(六)積極構建生態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回顧與評價
一、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歷程
(一)國有林權概貌
(二)我國不同經濟體制和所有制結構下的林權制度改革
二、國有林區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一)危機條件下的國有林區森工企業改革
(二)問題:國有林區開展林權制度改革的動因分析
(三)對國有林區改革的總體評價
(四)進一步做好國有林權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
三、國有林區現狀——“三危”困境及演變
(一)國有林區危困局面的演變
(二)國有林區“三危”問題的現狀
(三)國有林區“三危”問題激發國有林區改革
四、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困境成因解析
(一)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壟斷”優勢的形成及喪失
(二)國有林區森工企業為何喪失“壟斷”優勢
(三)國有林區森工企業為何是“不具備壟斷條件下的壟斷
(四)森工企業在“不具備壟斷條件”下強行維持“壟斷”體制的後果
五、伊春國有林區改革試點評價
(一)伊春進行國有林產權制度改革的動因
(二)伊春國有林改革的主要做法
(三)改革的成效
(四)原因剖析:在實現產權激勵的基礎上保證了公平合理
(五)伊春國有林區產權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六、國有森工企業林權改革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國有森工企業發展及改革歷程
(二)國有森工企業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七、國外國有森林管理經驗
(一)從困境到“錢”景——國有森工企業的發家史
(二)產權改革的靈活方式——國有商品人工林資產拍賣制度或承包制度
(三)林業分權與中央集權——探索中的比較
(四)森工企業改革方向之一——高度集中統一核算的管理體制
(五)國有林產權改革的極端方向——私有化
(六)國有森林的可持續經營重要出路——加強林業分類經營
(七)對我國的啟示
八、國有林區林權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森林資源交易市場
(二)建立投融資金融體系
(三)從根本上解決國有林區“三危問題”
(四)進行配套改革
(五)保護弱勢群體利益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回顧與評價
一、南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回顧與分析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南方集體林區林權制度變遷歷程
(二)制度變遷的特點、趨勢以及規律性分析
二、集體林權改革評價:林產品生產績效視角
(一)我國集體林權改革
(二)集體林權改革評價的文獻回顧
(三)林權改革與效率改進的關係理論模型
(四)林權改革與效率改進的實證研究
(五)林權改革研究結果和改革建議
三、集體林權改革評價:林地分配平等性視角
(一)2003年以來的集體林權改革——公平是其重點之一
(二)方法與模型
(三)福建三明、南平兩地調查數據
(四)林地分配的平等性調查結果和影響困素分析
(五)對林地分配平等性的基本評估結論
四、巨觀經濟波動與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一)第一次林改的“分”:1979-1991年的林業“三定”改革時期
(二)第二次林改的“合”:1992-1998年的荒山使用權拍賣與林業股份合作制試驗
(三)再分:2003年至今再次實行“均山制”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平原林的發展及負外部性問題探索
一、平原林業概貌
二、平原林快速發展加劇糧食安全問題
(一)“林木爭地”減少糧食種植面積
(二)“林木脅地”降低糧食產量
三、平原林快速發展加劇生態安全問題
(一)平原地區種植耗水量大的林木使水資源貧乏加劇
(二)樹種單一,病蟲害發生嚴重,影響生態平衡並且造成二次污染
四、平原林快速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是在負外部性存在時較高的經濟利益驅動
(二)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空間模糊,對“林轉農”缺乏有效限制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強制手段
中國林權制度改革:困境與出路
(二)經濟手段
(三)信息手段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林業經濟發展路徑及其制度變遷
一、巨觀背景——浙南模式簡析
二、林改歷史——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林改
(一)上世紀80年代初到中後期的林業“三定”時期
(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的股份合作時期
(三)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家庭手工作坊”和公司制經營模式
三、麗水經濟發展呈現較為典型的“浙南模式”
(一)“浙南模式”特徵之一——民間資本活躍
(二)“浙南模式”特徵之二——產業鏈條實現平均利潤
(三)“浙南模式”特徵之三——當地政府積極保護民營經濟發展
四、過剩金融資本尋求低風險投資載體
(一)當地金融資本過剩
(二)當地政府的配套改革
五、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部分 附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