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兩側盆地與油氣》從活動論構造歷史觀和盆地並列疊加的理論出發,運用現代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研究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及其兩側盆地的時-空結構,搞清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及其更迭關係和石油地質特徵。《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兩側盆地與油氣》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中央造山帶東段區域地質-地球物理特徵;二是中央造山帶南緣盆地演化序列及中-古生界海相層系成烴成藏條件;三是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北側盆地構造演化和成烴成藏條件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兩側盆地與油氣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 品牌:石油工業出版社
- 作者:劉光祥 等
- 出版日期:2007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6083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兩側盆地與油氣》可供從事石油天然氣地質的生產科研人員和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劉光祥,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出生於1969年3月15日。現任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盆地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8月被聘任為高級工程師,2009年被聘任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0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歷任民進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支部主任、中國石油學會、無錫北塘區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務。
圖書目錄
1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的形成演化
1.1 區域地質特徵
1.2 地球物理特徵
1.3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構造演化及其對盆地的控制作用
1.4 中—新生代盆地構造特徵
2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南側盆地序列
2.1 盆地演化序列概述
2.2 中—古生界海相層系層序地層特徵
2.3 中—古生界生儲蓋組合及與層序的對應關係
3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南側中—古生代盆地成烴成藏條件
3.1 中央造山帶南側中—古生界海相層系成烴條件
3.2 南側中—古生界海相油氣成藏特徵
4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北側盆地序列
4.1 北側古生代盆地演化
4.2 北側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5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北側盆地成烴成藏條件
5.1 古生界成烴條件
5.2 古生界成藏特徵
5.3 中—新生界有效烴源岩特徵及分布
5.4 中—新生界成藏特徵
6 東秦嶺—大巴山逆沖推覆構造與油氣遠景
6.1 揚子板塊北緣古生代盆地原型
6.2 揚子板塊北緣變形構造組合
6.3 區域軟弱面控制了構造變形層次與樣式
6.4 構造變形序次的探討
6.5 油氣遠景
6.6 小結
7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1.1 區域地質特徵
1.2 地球物理特徵
1.3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構造演化及其對盆地的控制作用
1.4 中—新生代盆地構造特徵
2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南側盆地序列
2.1 盆地演化序列概述
2.2 中—古生界海相層系層序地層特徵
2.3 中—古生界生儲蓋組合及與層序的對應關係
3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南側中—古生代盆地成烴成藏條件
3.1 中央造山帶南側中—古生界海相層系成烴條件
3.2 南側中—古生界海相油氣成藏特徵
4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北側盆地序列
4.1 北側古生代盆地演化
4.2 北側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5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北側盆地成烴成藏條件
5.1 古生界成烴條件
5.2 古生界成藏特徵
5.3 中—新生界有效烴源岩特徵及分布
5.4 中—新生界成藏特徵
6 東秦嶺—大巴山逆沖推覆構造與油氣遠景
6.1 揚子板塊北緣古生代盆地原型
6.2 揚子板塊北緣變形構造組合
6.3 區域軟弱面控制了構造變形層次與樣式
6.4 構造變形序次的探討
6.5 油氣遠景
6.6 小結
7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文摘
1 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的形成演化
姜春發提出中央造山帶的概念(1993)並指出(2000):“中央造山帶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前者為一東西向巨型造山帶,其西起塔什庫爾乾斷陷,東以郯廬斷裂為界,包括西崑侖、東崑崙、西秦嶺、東秦嶺和大別山五個造山帶,全長約4000km;後者為具全球規模的巨型造山帶,即除上述五個造山帶外,還包括祁連山、阿爾金山和柴達木等,並西出國境經帕米爾向地中海延伸,東越過郯廬斷裂,經山東五蓮、榮城,東出國境向朝鮮延展”。本書所研究的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系指姜春發先生所述的狹義中央造山帶的東段,包括西秦嶺、東秦嶺和大別造山帶,故本書稱之為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
秦嶺一大別造山帶位於中國大陸中部,北緯30。與34.5。之間,其南、北分別為揚子與華北地塊。通常以青海共和盆地以東至河南南陽盆地以西區間統稱秦嶺,並往往又以甘肅徽成盆地為界分東、西稱為東秦嶺和西秦嶺。筆者等近年來工作成果表明,東秦嶺、西秦嶺及大別造山帶三者的構造演化之間既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徵又具某些差異特徵。三個造山帶的相似處是:它們位於古中國洋的東段,所經歷的古中國洋的形成演化是相似的,就是說,在晚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具相似的演化特徵。三個造山帶的差異處:一是西秦嶺勉略為有限洋盆(D—C—T:),而它的東延(東秦嶺一大別)是一個坳拉槽,它們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具有差異。二是大別的熱隆伸展(J,-K,)。秦嶺一大別造山帶古生代的板塊大地構造特徵概括地說:東秦嶺為一洋二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一大別洋及揚子古板塊;西秦嶺為二洋三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洋、古秦嶺微板塊、勉略洋及揚子古板塊;大別為一洋二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一大別洋及揚子古板塊。大地構造環境控制了盆地的發育,因此上述三個造山帶(東秦嶺、西秦嶺及大別)兩側具有三個不同的盆地序列。
姜春發提出中央造山帶的概念(1993)並指出(2000):“中央造山帶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前者為一東西向巨型造山帶,其西起塔什庫爾乾斷陷,東以郯廬斷裂為界,包括西崑侖、東崑崙、西秦嶺、東秦嶺和大別山五個造山帶,全長約4000km;後者為具全球規模的巨型造山帶,即除上述五個造山帶外,還包括祁連山、阿爾金山和柴達木等,並西出國境經帕米爾向地中海延伸,東越過郯廬斷裂,經山東五蓮、榮城,東出國境向朝鮮延展”。本書所研究的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系指姜春發先生所述的狹義中央造山帶的東段,包括西秦嶺、東秦嶺和大別造山帶,故本書稱之為中國東部中央造山帶。
秦嶺一大別造山帶位於中國大陸中部,北緯30。與34.5。之間,其南、北分別為揚子與華北地塊。通常以青海共和盆地以東至河南南陽盆地以西區間統稱秦嶺,並往往又以甘肅徽成盆地為界分東、西稱為東秦嶺和西秦嶺。筆者等近年來工作成果表明,東秦嶺、西秦嶺及大別造山帶三者的構造演化之間既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徵又具某些差異特徵。三個造山帶的相似處是:它們位於古中國洋的東段,所經歷的古中國洋的形成演化是相似的,就是說,在晚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具相似的演化特徵。三個造山帶的差異處:一是西秦嶺勉略為有限洋盆(D—C—T:),而它的東延(東秦嶺一大別)是一個坳拉槽,它們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具有差異。二是大別的熱隆伸展(J,-K,)。秦嶺一大別造山帶古生代的板塊大地構造特徵概括地說:東秦嶺為一洋二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一大別洋及揚子古板塊;西秦嶺為二洋三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洋、古秦嶺微板塊、勉略洋及揚子古板塊;大別為一洋二陸,即華北古板塊、古秦嶺一大別洋及揚子古板塊。大地構造環境控制了盆地的發育,因此上述三個造山帶(東秦嶺、西秦嶺及大別)兩側具有三個不同的盆地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