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創建
中國
木偶藝術劇團成立於1955年5月5日,是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及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在原遼西文工團木偶劇隊和中央戲劇學院木人戲研究組合併的基礎上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專業木偶表演團體。劇團成立之初隸屬於文化部,1958年,
文化部精簡機構後隸屬北京市文化局至今。五十年來,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經過木偶劇團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劇團規模不斷擴大,演出形式不斷創新,演出領域不斷拓展,藝術成果日益顯著,不斷在繼承、發展、開拓、創新和不懈追求中獲得勃勃生機,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木偶藝術風格,積累了創作於各個不同時期的300多個經典節目,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藝術人才。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以五十年的奮鬥創造了五十年的輝煌。
宗旨
中國木偶藝術劇團的藝術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特別是對少年兒童的教育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劇團成立50年來,始終以“繼承並發揚優秀的民族木偶藝術遺產、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創造我國社會主義新形式的木偶藝術,為人民服務,以服務兒童為主”為建團方針,自覺以寓教於樂服務青少年為職責,以用優秀的木偶劇節目豐富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少年兒童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服務宗旨,創作並演出了數百個以弘揚真善美為思想內容的不同表演形式的木偶劇節目,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中國木偶藝術劇團建團50年來,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劇團曾訪問過法國、俄羅斯、埃及、美國、巴西、新加坡、日本、印度、韓國等近30個國家,與世界木偶界同行也有著廣泛交往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是國際木聯會員單位。劇團創作的木偶藝術作品,成為了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精神營養品,同時受到社會各界木偶藝術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成果
劇團風雨兼程地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建團初期,廣納博收、虛心求教,派人員向福建、陝西、山西、湖南等地的木偶表演老藝人學習,培養了一批造詣較深、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木偶表演藝術家和木偶造型藝術家,他們的表演和作品深受觀眾的喜愛並受到業內專家的肯定和讚譽。此外,一些社會名流以及藝術界知名人士也不斷對木偶劇團的工作給予了指導與關注,如:茅盾、老舍、華君武、張仃、張庚、王朝聞、田漢、吳祖光、陳布文、黃永玉、張光宇、張正宇、劉熾、謝添、侯寶林、林兆華等等,他們對劇團的藝術創作或出謀劃策,或親自動手,與本團老一代演職員,如:
余所亞、冷福記、李千元……及曾在本團工作過的蔡萬榮、葛翠琳、周鶴亭、閻鳳舞等共同創作了許多彪炳史冊的佳作,也為劇團表演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木偶劇院
簡介
劇院開闢了大劇場和小星星劇場兩個木偶戲演出場地。雙休日和節假日均安排木偶劇演出目,除此之外還可以隨時按觀眾要求組織包場。
定位
木偶是兒童天然的朋友,中國木偶劇院將本著熱情、細緻、周到、完美的服務原則,真誠地為廣大少年組織展示各種類型的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木偶演出,讓孩子們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世界及世界各地的木偶演出,讓孩子們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廣大人民民眾精神生活的宗旨,廣泛開闢演出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各階層觀眾休閒娛樂的需要,為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佳作連連
劇團成立50年來,始終以“繼承並發揚優秀的民族木偶藝術遺產、學習外國先進經驗、以杖頭木偶為主,創造我國社會主義新形式的木偶藝術,連續不斷創作了數百個以弘揚真善美為思想內容的不同表演形式的木偶劇節目,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木偶電影《
小鈴鐺》和《小鈴鐺續集》以及電視劇《
大林和小林》給幾代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寶船》、《孫悟空大鬧天宮》、《八仙過海》、《
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雞叫》、《神嗩吶》、《木偶奇遇記》、《美人魚》、《天鵝湖》、《七彩湖》、《綠野仙棕》、《胡桃夾子》、《王小兒打虎》、《
豬八戒背媳婦》、《鶴與龜》、《
小放牛》、《小紅帽》、《獅子舞》、《鶴與龜》、《雞斗》、《梁祝》、《小鼠舞》、《民族舞》、《
狐狸與葡萄》、木偶交響樂音樂故事《彼得與狼》、《動物狂歡節》、《巴巴小象》等眾多各時期創作排演的劇目,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其中《豬八戒背媳婦》、《鶴與龜》曾獲匈牙利第七屆國際木偶節演出大獎;《孫悟空大鬧天宮》南斯拉夫第十一屆國際木偶節最佳藝術獎、兒童評選獎。《神嗩吶》獲文化部第二屆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木偶造型設計獎。《七彩湖》獲得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東華杯)兒童金獎。《天鵝湖》獲得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比賽“金獅獎”及表演獎、造型設計獎、燈光設計獎、編劇獎。
劇團榮譽
百人工程
中國木偶劇團百人工程入選者介紹
2000年,劇團青年演員王磊、沈萍入選由市委宣傳部與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北京市“文藝人才百人工程”。
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員。1984年入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任演員。她參加排練大、中、小型劇目數十個,代表劇目有《鬧花堂》、《老鼠嫁女》、《狐狸與葡萄》、《美人魚》、《天鵝湖》、《胡桃夾子》等。
國家三級演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員。1991年6月入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任演員。 他參加排練大、中、小型劇目數十個,代表劇目有《真假孫悟空》、《神筆馬良》、《小放牛》、《雞斗》、《美人魚》、《天鵝湖》、《胡桃夾子》等。
政府津貼
中國木偶劇團政府津貼獲得者介紹
索萬金: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北京分會會員、中國舞台美術協會會員。1992年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北京分會會員、中國舞美研究會委員。1993年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
特別榮譽
從事木偶藝術50年特別榮譽獲得者
中國木偶藝術劇團50年的歷程中,劇目璀璨、薪火相傳。
建團初期不斷得到一些社會名流以及藝術界知名人士對我團工作的指導與關注,如:
茅盾、
老舍、
華君武、張仃、張庚、王朝聞、田漢、吳祖光、陳布文、黃永玉、張光宇、張正宇、劉熾、謝添、侯寶林、林兆華等等,他們對劇團的藝術創作或出謀劃策,或親自動手,與本團老一代演職員,如:余所亞、冷福記、李千元……及曾在本團工作過的蔡萬榮、葛翠琳、周鶴亭、閻鳳舞等共同創作了許多彪炳史冊的佳作,也為劇團表演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幾代木偶藝術工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擔負著時代的重任,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了許多里程碑式的經典劇目,豐富了木偶藝術的舞台。
中國木偶藝術劇團從1955年到2005年,走過了半個世紀。50年來,以這18位老同志為代表的前輩們與劇團風雨同舟,執著地維護著他們為之而奮鬥的木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