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第一帖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帖,被歷代書法家公推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書法第一帖
  • 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 所指:《蘭亭序》
  • 時代:晉代
基本概述,書法欣賞,社會評價,作者簡介,

基本概述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帖,被歷代書法家公推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五十一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王羲之蘭亭序書法帖王羲之蘭亭序書法帖
《蘭亭序》書法帖,出自中國書聖之手,按其形成年代和在中國古代、現代書法中的地位和影響,確實無與倫比,將《蘭亭序》書法帖確定為“天下行書第一帖”、“中國書法第一帖”早已是既成事實,並且得到了古今書法界的公認。

書法欣賞

《蘭亭序》在筆墨上的精緻和情調的之美,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全文28行324字, 一氣呵成,其中凡是重複的字,寫的各不同,既盡態極妍又合情合理,而且字裡行間流溢著清和的氣息,一變漢魏質樸之風,創妍美流便之體。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此貼原作者為晉—王羲之,原貼已經失傳,上圖的為馮承素(唐)所臨神龍本,後附趙孟順、鮮于樞等題跋。
王羲之蘭亭序摹帖王羲之蘭亭序摹帖
上面的印章為歷朝歷代收藏此貼的達官顯貴和文人所留。此貼在開頭的“神品”印章為乾隆皇帝所蓋。
蘭亭序上名人印章乾隆:"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石渠寶笈”“古稀天子”、“八征耆念之寶” “太上皇帝”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趙孟頫:趙孟頫印 趙氏子昂 吳興 神品 另外還有項子京 鮮于樞 柯九思 黃石翁等二十多人章。

社會評價

《蘭亭序》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後世尊為“書聖”。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讚譽頗多:“點畫秀美,行氣流暢”,“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確實如此,傳說王羲之以後也曾再書《蘭亭序》,但均遜色於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一直為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為王氏後代收藏,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騙”入朝廷,唐太宗得《蘭亭序》後,曾詔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鉤摹數個亂真副本,分賜親貴近臣,之後民間也廣為臨摹,但無一勝過王的原作,所以《蘭亭序》真跡被唐太宗視為稀世珍品而最終殉葬,這更讓後世對《蘭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國書法第一帖的美名實在無可爭議。

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採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晉代書法家王羲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