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局音樂研究所(中華民族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是集音樂研究、編輯、印刷、出版、發行於一體的機構,全名為中國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音樂研究所(英文China Book co.,limited),原稱中國民族藝術協會聲樂學術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音樂研究所
- 外文名:ChinaBookco.,limited
- 現任所長:潘世明
- 副所長:吳柏成等
中國書局音樂研究所(中華民族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是集音樂研究、編輯、印刷、出版、發行於一體的機構,全名為中國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音樂研究所(英文China Book co.,limited),原稱中國民族藝術協會聲樂學術委員會。
中國書局音樂研究所(中華民族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是集音樂研究、編輯、印刷、出版、發行於一體的機構,全名為中國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音樂研究所(英文China Book co.,limited),原稱中國民族藝術協會聲樂學術委...
劉東升 音樂研究所研究員,1940年8月23生,北京市人。1963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校民族器樂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調人中國音樂研究所。七十年代以來,曾參加《中國音樂簡史》、《中國音樂詞典》等集體編寫工作,並參加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樂器的調查。多次參加本所音樂史陳列室、樂器陳列室的規劃和設計。中國音樂家...
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960年3月,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4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主席和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8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64年10月,作品《虎踞龍盤今勝昔》在“全國美展華東地區作品展覽會”展出,另當選西泠印社副社長,12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
附錄三 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樂書》校勘商榷 附錄四 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樂書》標點商榷 後記 作者簡介 余作勝,江西瑞昌人,文學博士,音樂學博士後,現為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第十二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主要從事中國音樂文獻學、中國音樂史及音樂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
1985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並開始從事音樂著作權保護,多年來為推動著作權法的制定、實施和完善,做了大量工作。領導創建中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並擔任主席;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立平為電視劇《紅樓夢》創作《枉凝眉》《葬花吟》《紅豆曲》等歌曲。期間他認真研究,慎重...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儺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民眾文化學會會員,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文藝家協會研究員。重慶市《大三峽歌壇》編委。30多年來,公開出版詩歌集、歌曲集、歌詞集,紀實文學5種書,內部出版3種書。在《中國樂壇》...
楊青先生曾多次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煙臺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院、瀋陽音樂學院、廣西音樂學院、首都圖書館、中華書局私塾、深圳市民大講堂、海南省圖書館等各地高校與文化機構舉辦古琴講座與展演。還曾應邀為長江商學院、北大政府...
13.《李叔同——弘一法師歌曲全集》,筆名企釋,撰寫前言《李叔同——弘一法師歌曲考》,1990年9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初版。14.《弘一大師歌曲集》,主編。1993年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5.《文化鑑賞大成》,撰寫音樂條目45條。1995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第一版。16.《中國百科大辭典》,撰寫“世界各國國歌”長條。1999年9月中國...
1953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1959年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任,196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56年率領由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的古琴調查組,遍訪全國10個城市,蒐集、整理了大量琴學史料。後在北京古琴研究會主持下,編印了《琴曲集成》(第 1輯,上冊,中華書局,...
滾調(滾調)簡稱"滾"。是在變體聲腔(如:青陽腔、弋陽腔、太平腔)中,逐漸發展出一種更為靈活的地方民間音樂形式,即在曲牌連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創造了“滾調”的形式。而滾調的出現,打破了南戲原有的曲牌體音樂形式。明代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在傳奇劇本的曲詞前後或中間加進接近口語的韻文或便於朗誦的短句...
著有《古琴》(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200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宋代古琴音樂研究》(中華書局,2013年)。獨立承擔並完成的研究課題有《20世紀以來古琴音樂的傳承與變遷》(國家級)、《古琴音樂打譜之理論與實證研究》(教育部)、《虞山琴派研究及文獻史料彙編》(教育部)、《20世紀中國古琴音樂研究》...
聲調,是指語言的音調的變化。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藉助於自己的音樂感。但要注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一個音階到另一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
甲骨文中的“樂”字(圖A,見《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第3728片)是個象形兼會意字,下面是弦樂本身的木結構(圖A1),上面是以絲做成的弦(圖A2),表示其本義是一種弦樂器,因為音樂使人愉悅和高興,故“樂(yuè)”字後來轉聲為喜悅歡樂的“樂(lè)”。圖B(見《樂鼎》)是東周時代金文中的“樂”字...
1921年,黎錦暉供職於中華書局,主編了多種兒童雜誌和兒童讀物,他的作品因此而廣泛傳播。同時,黎錦暉主持的國語專修學校每年都要舉辦暑期“國語講習會”,學員多為來自各地的校長或國文教員。藉此機會,黎錦暉把自己創編的歌舞音樂作品傳授給他們,同時收集大量的民歌民謠。來自民間,又傳播到民間,黎錦暉的創作有了...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況》是一部全面而系統地講述琴樂表演藝術理論的專著,也是中國音樂美學史上的重要著作。這部著作在總結前人琴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藝術的24個審美範疇,即所謂“二十四況”。 這二十四況是: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
葉氏還經常在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克里夫蘭博物館,奧伯林大學博物館,紐約華美協進社,紐約城市大學等作公開演講/演奏,並將任教於紐約城市大學美國亞洲研究所。主要作品 著作包括:《古琴音樂藝術》(商務印書館),《古琴藝術與中國文化》(中華書局),《音樂...
(1)來自外域或邊地 唐時西域音樂大量傳人,它的某些曲調也隨著到處流行,而被采作詞調。例如《菩薩蠻》,近人楊憲益以為它是“驃苴蠻”的另一譯法,是古代緬甸方面的樂調,由雲南傳入中國。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從西北傳人的印度《婆羅門曲》,經過加工改制而成。唐代有些詞調還以所由傳人...
1992年於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全國第一場“希望之聲兒童電子琴交響樂專場音樂會”,後出版《希望之聲電子琴綜合音樂教程》共三冊,《新希望之聲電子琴綜合音樂教程》共六冊,受倒廣泛好評。 1995年以節奏為主線編寫了院內教材《兒童旋律聽寫》。 1994—1997年受台灣光復書局委託編寫《經典音樂家列傳》系列叢書,共20...
1986年,中國民族音樂集成河南省編輯辦公室出版《中國戲曲音樂集成 河南卷 落腔音樂》記載大量落腔曲譜。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內黃縣文化館獲得“落腔”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落腔項目保護單位內黃縣文化...
2006年10月,根據連闊如傳本、由連麗如口述的《評書三國演義》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06年10月15日,連麗如在北京簽售《評書三國演義》連麗如和為《評書三國演義》插圖的畫家李濱聲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聯袂簽名售書,並現場加蓋連闊如生前所用印章,以做紀念。2006年11月18日,《評書三國演義》讀者見面會舉行 中華書局...
研究領域 古學 代表作品有《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成都巴蜀書社,1990)、《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6)、《漢唐音樂文化論集》(台北學藝出版社,1991)、《唐代酒令藝術:關於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上海知識出版社1995)等。其中以“燕樂歌...
曾任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教務主任,台灣省交響樂團副團長。建國後,歷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天津市第六、七屆政協副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是第三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專長音樂理論。著有《律學》,主編《中國音樂詞典》等。他是...
而調名多用天竺語的音譯或意譯,因其用於唐代燕樂十部樂中的龜茲、高昌、疏勒、天竺(扶南)四部之故,可羯鼓曲多為外來的西北胡樂,這是研究唐樂和當時少數民族音樂的珍貴資料,可與崔令欽《教坊記》、段安節《樂府雜錄》和《唐書·音樂志》相互參稽。作者簡介 南卓(生卒年不詳),字昭嗣。初為拾遺,以諫謫...
《詞體構成》(中華書局)主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中國ISBN中心)及各類文章約三百萬字。另有《俗樂二十八調》等專著殺青,集編《洛地文集》(已版五集)。榮譽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文化部振興崑曲指導委員會負責學術的副秘書長,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曾受聘中國藝術研究院及...
”註:①黃現璠1935年冬入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1936年3月出版《唐代社會概略》。岸邊成雄1936年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科畢業。②項陽:《論制度與傳統音樂文化的關係--兼論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三),載《音樂研究》第18~29頁,2004年第1期。人物貢獻 音樂學研究 作為東方音樂學界的一位先驅和泰斗,...
這些古曲對於研究漢魏六朝以來琴曲創作的中國音樂藝術成就,及作為鑑定琴曲創作時代的依據,均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西麓堂琴統》為明代收曲最多而且獨具特點的譜集。此書僅有抄本 3種。已有中華書局影印本,載《琴曲集成》1963年版第1輯上冊與新版第3冊。版本 其中除註明抄自宋本者外,還有如《廣陵散》的...
陰法魯(1915-2002年),1935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42年獲北大文科研究所碩士。生前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發表多篇有關中國古代音樂舞蹈的研究論文。陰法魯先生還是國內著名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研究專家。他不僅對我國古代的傳統音樂有深厚的研究,而且,對外來音樂及其對我國傳統音樂的影響,亦有深刻的研究。尤其對...
《明代的佛教寶卷》,載《民俗研究》,濟南,2005年第1期。《清宣鼎的“三十六聲粉鐸圖詠”》(與蔣靜芬合作),載《戲曲研究》,北京,第66期,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明代的陶真、盲詞、門詞與明代彈詞》,載《2003年說唱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2003·12,台北。《寒夜搗衣》...
學術著作有《視唱練耳》(2003),發表的學術論文及參與的科研項目有《多媒體輔助下的音樂聽覺訓練》、《數位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電腦網路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1994年—1997年受台灣光復書局委託編寫《經典音樂家列傳系列叢書》,共20冊40萬字、20片CD。全書以巴洛克時代、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