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大學

中國新聞大學

1986年1月24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由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新聞大學在北京成立。其前身是1983年4月6日創辦的新華社幹部進修學院,校長為穆青。經國家教育部批准,1999年停止對社會招生,2002年2月,中國新聞大學正式停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新聞大學
  •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Journalism
  • 創辦時間:1986年1月24日
  • 辦學性質:公立
  • 知名校友:周鴻書
  • 所屬地區:北京
  • 類型:新聞專業
  • 屬性:本科
  • 主要院系:新聞系
簡介,學校簡介,知名教師、校友,周鴻書,穆青,冬日娜,地圖信息,

簡介

1986年1月24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由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新聞大學在北京成立。其前身是1983年4月6日創辦的新華社幹部進修學院,校長為穆青。2002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中國新聞大學正式開辦。
中國新聞大學創辦於1986年,隸屬新華通訊社領導,它的前身是新華社幹部進修學院。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自1986年向全國招生起,多年來逐步形成了包含專科、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的多層次的新聞專業教學體系。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同志、郭超人同志曾先後擔任過中國新聞大學校長。

學校簡介

上個世紀末,為適應全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華社建設世界一流通訊社宏偉目標的需要,學校開始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從以面向全社會招生的學歷教育為主逐步轉向以面向在職新聞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為主,這是學校在新的世紀、新的領域的一個新的發展。在多年學歷教育的實踐中,中國新聞大學儲備了豐富而且優質的教學資源。 教師包括新華社內具有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專職兼職教師,形成雄厚的師資力量。
圖書館藏書6萬餘冊,新聞、社科等各類期刊240多種,報紙50多種,有百平方米的閱覽室和現代化的借閱自動檢索系統。電教中心建有計算機網路教室,計算機控制的多媒體語音實驗室。由教師教研計算機區域網路、教學計算機區域網路、湯姆森計算機區域網路和校圖書資料計算機區域網路組成的網路系統,主要用於計算機網路套用和操作技能培訓,新聞、管理、外語和幹部素質培訓課程多媒體教學以及湯姆森國際新聞編輯和報導教學。藉助新華通訊社的優勢,校園網和新華社新聞資料多媒體資料庫貫通,具有鮮明新聞院校特色。
新華社與英國湯姆森基金會合辦的"新華社--湯姆森國際新聞培訓中心"也設在校內,對記者進行英語采編能力的強化培訓。 憑藉這些資源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敬業精神和不斷努力,中國新聞大學15年為社會培養了3588名學生。其中碩士研究生56人、雙學位生754人、專生本571人、大專生名學2157人。他們分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外的新聞機構,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業績在繼續教育的新領域中。

知名教師、校友

周鴻書

男,中國新聞大學教授,原常務副校長。1956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1958年與人民大學新聞系合併,1960年8月畢業分配到新華社北京分社任記者、業務負責人,1973年11月調任新華社西藏分社副社長、社長、黨委書記,1978年調任新華社北京分社副社長、黨委書記、北京市記協副主席,1985年4月調到中國新聞大學任副校長、黨委副書記、書記、常務副校長、教授、中國記協理事.北京市高教職稱評審會學科小組副組長,1995年被《中國新聞年鑑》列為中國新聞界名人,1997年被國務院評為有特殊貢獻專家。1998年11月退休後,仍為學生授課。出版的著作有:《社會主義新西藏在前進》、《中外新聞知識概覽》、《新聞倫理學論綱》。

穆青

男,1921年2月出生,當代著名新聞記者,原名穆亞才,祖籍河南開封杞縣,為了生計,舉家隨祖父遷到安徽蚌埠。曾擔任學校進步團體“文學藝術同盟”主席,出版文藝刊物《群鷗》,用穆肅的筆名發表文章。“七七”事變爆發後,16歲的穆青到山西臨汾,進了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後留師部宣傳做宣傳工作。1942年8月進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區報》從事新聞工作。9月穆青與張鐵夫同志一道采寫了《人們在談說著趙占魁》、《趙占魁同志》等。
中國新聞大學
穆青

冬日娜

女,蒙古族,中國著名的田徑記者,作為央視體育頻道的田徑專項記者,多次報導田徑世錦賽、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大獎賽和奧運會等重大田徑比賽,用鏡頭記錄了劉翔從2000年參賽後的每個鏡頭,見證劉翔的成長曆程,成為劉翔大場面見證者,也成為劉翔緋聞女友之一。
中國新聞大學
冬日娜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京原路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