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文學批評史》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所述,自古代以至北宋,是文學批評因了文學觀念的不同而分途發展的時期。從周秦至南北朝是文學觀念由混而析的時期,也即是從文章的形式上以認識文學的時期。從隋唐以至北宋,是文學觀念由析而返於混的時期,也即是從文章的內容上以認識文學的時期。下卷所述,自南宋以至清代,是文學批評理論建立的時期。所以上卷中討論問題的重心,是文學性質與方法的討論,而下卷的重心,又轉移到批評理論的討論。
作者介紹
郭紹虞,
1893年生於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五四”運動前郭紹虞先生就發表了我國第一部的《中國體育史》及《戰國策詳註》等專著。“五四”運動期間加入新潮社,並任《晨報》特約撰稿員,發表過《勞動問題起源》、《馬克思年表》等進步詩文譯作。1921年和茅盾、鄭振鐸、葉聖陶等共同創立了文學研究會,為我國新文化運動做出積極貢獻。
郭紹虞先生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福州協和大學、開封中州大學、武昌中山大學、北京燕京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任教。學海揚帆,七十春秋,為祖國和人民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在大學執教過程中,郭紹虞先生主要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漢語語法修辭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撰寫了《中國文學批評史》、《滄浪詩話校釋》、《宋詩話考》、《語文通論》、《語文通論續編》、《漢語語法修辭新探》等二十多部著作,主編了《中國歷代文論選》、《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清詩話續編》等著作,特別是在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為建立系統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
郭紹虞先生在書法藝術和書法理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
1984年6月,郭紹虞先生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作品目錄
上冊 五版自序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中國文學批評演變概述 第二章 文學觀念之演進與復古 第三章 文學觀念演進與復古之文學的原因 第四章 文學觀念演進與復古之思想的原因 第五章 文學觀念之演變所及於文學批評之影響 第二篇 周秦——文學觀念演進期之一 第一章 儒家 第一節 孔門之文學觀 第一目 關於“文?”諸名之意義 第二目 尚文與尚用 第三目 孔門文學觀之影響 第二節 孟子之知言養氣說 第一目 知言說 第二目 養氣說 第三節 荀子之傳統的文學觀 第二章 墨家之文學觀 第三章 道家思想及於文學批評之影響 第三篇 兩漢——文學觀念演進期之二 第一章 由史籍中窺見漢人對於文?之認識 第一節 “文學”與“文章”“文辭”之區別 第二節 《藝文志》中之《詩賦略》 第二章 經學家之論詩見解 第三章 揚雄 第一節 揚雄之論賦 第一目 揚雄以前之賦論與其早年見解 第二目 晚年見解與其以後之賦論 第二節 揚雄之論文 第四章 王充之文學觀 第四篇 魏晉南北朝——文學觀念演進期之三 第一章 魏晉之文學批評 第一節 曹丕與曹植 第二節 陸機《文賦》 第三節 左思與皇甫謐 第四節 總集之結撰者 第一目 摯虞《文章流別論》 第二目 李充《翰林論》 第五節 反時代潮流的批評家 第一目 虞溥諸人 第二目 葛洪 第二章 南朝之文學批評 第一節 南朝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關於文評之論著 第一目 佚書及未成之著 第二目 《詩品》與《文心雕龍》 第三節 時人對於文學之認識 第一目 形文與聲文 第二目 情文 第三目 風格 第四目 體制 第五目 文、筆之區別 第四節 沈約與音律說 第一目 人工的音律之制定 第二目 所謂四聲八病 第三目 音律說之反響 第五節 鐘嶸與歷史的批評 第六節 劉勰與復古思想之萌芽 第三章 北朝之文學批評 第一節 北朝文學批評之風氣 第二節 顏之推 第五篇 隋唐五代——文學觀念復古期之一 第一章 復古運動的醞釀時期 第一節 李諤與王通 第二節 唐初史家 第三節 劉知幾之《史通》 第二章 復古運動的高潮時期 第一節 詩國的復古說 第一目 陳子昂與李白 第二目 杜甫 第三目 就於皎然之所著 第四目 白居易與元稹 第二節 文壇的復古說 第一目 文與文化 第二目 柳冕 第三目 韓愈 第四目 柳宗元 第五目 韓門二派 第六目 韓、柳以外之文論 第三節 批評風氣之流行 第一目 標榜的批評 第二目 象徵的批評 第三章 復古運動的銷沉時期 第一節 批評風氣之轉移 第一目 論格論例之著 第二目 論詩本事之著 第三目 摘句品選之著 第二節 古文運動之尾聲 第一目 皮日休 第二目 孫樵 第三節 司空圖之《詩品》 第四節 劉晌 第六篇北宋——文學觀念復古期之二 第一章 北宋之文論 第一節 宋初之文與道的運動 第一目 統的觀念 第二目 柳開與趙湘 第三目 石介與孫復 第四目 王禹偁 第五目 穆修 第六目 宋祁 第二節 文與道之偏勝與三派之分歧 第三節 古文家之文論 第一目 歐陽修 第二目 曾鞏與劉弁 第三目 三蘇 第四節 道學家之文論 第一目 道學家文論之衡價 第二目 周敦頤 第三目 二程 第四目 程門弟子 第五節 政治家之文論 第六節 釋子之文論 第二章 北宋之詩論 第一節 詩壇批評之風氣 第一目 論詩風氣之流行 第二目 詩話 第三目 筆記與語錄 第四目 詩話之叢書類書與輯本 第五目 其他論詩之著 第六目 論詩詩 第二節 詩人之詩論 第一目 歐陽修與梅堯臣 第二目 蘇軾 第三目 黃庭堅 第四目 魏泰與葉夢得 第五目 韓駒與吳可 第六目 江西詩人 第三節 道學家之詩論 第一目 張載 第二目 邵雍 第三目 二程及其門人下冊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文學批評完成與發展之三階段 第二章 南宋金元文學批評概述 第三章 明代文學批評概述 第一節 與文學之關係 第二節 與學術之關係 第四章 清代文學批評概述 第二篇南宋金元 第一章 南宋之文論 第一節 道的問題 第一目 胡銓(樓鑰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真德秀與魏了翁 第二節 法的問題 第一目 古文之法 第二目 四六之法 第二章 南宋之詩論 第一節 道學家 第一目 張杭(家鉉翁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包恢 第二節 詩人 第一目 張戒 第二目 楊萬里(朱弁附) 第三目 陸游(戴復古附) 第四目 姜夔 第五目 四靈派 第六目 嚴羽 第一款 滄浪以前之詩禪說 第二款 禪與悟 第三款 神韻與格調之溝通 第四款 論詩體 第七目 劉克莊 第三章 金代文學批評 第一節 趙秉文與李之純(雷希顏附) 第二節 王若虛 第三節 元好問 第四章 元代文學批評 第一節 郝經 第二節 方回 第三節 戴表元與袁桷 第四節 劉將孫(歐陽守道、劉辰翁、趙文附) 第一目 文論 第二目 詩論 第五節 楊維楨 第三篇明代 第一章 明初之文論 第一節 宋濂 第二節 方孝孺 第二章 明初之詩論 第一節 學者之詩論 第一目 宋濂與方孝孺 第二目 薛碹與陳獻章 第二節 詩人之詩論 第三章 前、後七子與其流派 第一節 七子先聲之茶陵派 第一目 李東陽 第二目 邵寶與何孟春(崔銑附) 第二節 前七子之詩論 第一目 李夢陽 第二目 何景明(王廷相附) 第三節 後七子派之詩論 第一目 王世貞 第二目 謝榛與屠隆 第三目 王世懋與胡應麟 第四目 李維楨 第四節 七子派之文論 第四章 與前、後七子不同之諸家 第一節 唐宋派之論文 第一目 唐順之 第二目 王慎中與歸有光 第二節 公安派 第一目 公安派之前驅 第一款 思想界的影響 第二款 戲曲家的關係 第三款 詩人的意見 第二目 袁宏道(袁宗道、中道及江盈科附) 第一款 兄弟間的影響 第二款 與時文之關係 第三款 論變與真 第四款 論韻與趣 第三節 竟陵派 第五章 明末之文學批評 第一節 孫鑛評經(茅坤附) 第二節 艾南英論時文 第一目 時文化的古文法 第二目 古文家的時文論 第三節 鹿善繼、黃淳耀論學 第四篇清代(上)——文論 第一章 清初之風氣 第一節 錢謙益 第二節 顧炎武與黃宗羲 第一目 時代的刺激 第二目 三位一體之文學觀 第二章 古文家之文論 第一節 桐城派之前驅 第一目 侯方域 第二目 魏禧與魏際瑞 第一款 法 第二款 情理與氣勢 第三款 論識 第三目 汪琬 第二節 桐城文派 第一目 桐城派成立之因素 第二目 桐城文論之建立 第三目 方苞古文義法 第四目 劉大槐義法說之具體化 第五目 姚鼐義法說之抽象化 第六目 姚門諸人之闡說桐城之學 第七目 各家對於桐城文之批評 第三節 桐城派之羽翼 第一目 袁枚(程廷祚附) 第二目 朱仕琇(魯九皋附) 第三目 尚鎔 第四目 張士元與吳敏樹 第四節 桐城派之旁支 第一目 惲敬與陽湖派 第一款 陽湖源流 第二款袍袖與槍桔 第三款文統 第四款文本 第五款本末條貫 第六款 陽湖作風 第二目 曾國藩與湘鄉派 第一款為學大旨 第二款論文大旨 第三款用字與行氣 第三章 學者之文論 第一節 經學家 第一目 戴震、段玉裁之考據、義理、詞章合一說 第二目 錢大昕、焦循之義法說(孫星衍、羅汝懷附) 第三目 蔣湘南論古文 第二節 史學家 第一目 萬斯同 第二目 章 學誠 第一款道公而學私 第二款成家之學 第三款義理、博學、文章之合 第四款 道與學與文之關係 第五款對於古文的看法 第六款 文理與文例 第七款清真之教 第八款 對於袁枚的攻擊 第三目 崔述 第五篇清代(下)——詩論 第一章 虞山詩派 第一節 錢謙益 第一目 對於批評態度的攻擊 第二目 牧齋的態度 第三目 對於詩之性質之分析 第四目 牧齋之杜詩學 第二節 馮班(馮舒附) 第一目 所謂虞山詩派 第二目 溫柔敦厚與文體論 第二章 神韻說 第一節 王夫之 第一目 興觀群怨 第二目 法與格 第三目 意與勢 第四目 情與景 第二節 王士稹 第一目 漁洋詩與神韻說 第二目 從格調說的轉變 第三目 對宋詩的態度 第四目 所謂神韻 第三章 格調說 第一節 申涵光與毛先舒 第一目 性情與風教 第二目 性靈與格調 第二節 葉燮 第一目 詩的演變 第二目 不變之質 第三目 所謂本 第四目 論詩境 第五目 論詩質 第三節 沈德潛(宋大樽、成熙、潘德輿附) 第一目 溫柔敦厚與格調 第二目 溫柔敦厚與神韻 第三目 言志無邪與質實 第四章 性靈說 第一節 性靈說之前驅 第一目 黃宗羲 第二目 趙執信(吳喬附) 第三目 尤侗 第二節 袁枚 第一目 與當時詩壇之關係 第二目 性靈與神韻 第三目 怎樣建立他的性靈說 第四目 性靈說的意義 第五目 修正的性靈說 第五章 肌理說 第一節 翁方綱 第二節 肌理說之餘波 第一目 方東樹與文人之詩論 第二目 何紹基與同光體詩人 第三目 常州派之詞論 郭紹虞先生學術年表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成就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