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

《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是2010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
  • 作者:劉世錦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097201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尾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之年,是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文化遺產課題組值此推出《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藍皮書,“瞻前顧後”進行相關工作總結和展望。2010年藍皮書的主題是:文化遺產事業這五年。這與2008年藍皮書的主題“文化遺產事業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以及2009年藍皮書的主題“文化遺產關係民生大計”相比,由虛漸實,更加注重事業發展階段性的總結,更加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
由劉世錦主編的《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0)》藍皮書,仍由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組成,延續了“主題報告統領全書”、“技術報告解釋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共同為主題報告提供支持”的體例,保持了“定位明確、突出主題、體例延續、關注變數”的特色。課題組不僅發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戰略性、綜合性、前瞻性研究見長的特點,還輔以諸多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說明書,系統、具體並深入淺出地描述了“十一五”以來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經驗、新問題,使文物系統的管理者能從延續的體例中了解到各省在“十一五”期間的“此起彼伏”並能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使有興趣的讀者能從多樣的案例中了解到文化遺產事業管理上的“千姿百態”並能發現這個事業的確關係“國計民生”。
具體來說,在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和管理水平的“精細化”都在“十一五”期間與時俱進,且這種進步的方向有了高屋建瓴的指示——李長春同志在2010年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上發表的署名文章,指明了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大目標和新方向。以此為標準,藍皮書按如下線索組織了2010年的研究成果:“十一五”以來文化遺產事業發展迅速,國家和社會給予文化遺產事業極大的關注,並加大了投入力度,文物系統也將投入更高效、更全面地轉化為教育、科研、經濟方面的產出。但相對“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之處凸顯——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不夠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制約了文化遺產事業公益價值和經濟價值全面、充分地體現出來。為此,需要總結各方面力圖實現“規範、統一、高效”的行業管理的改革經驗,並從管理水平角度找出文物系統內部提高相關行政資源配置效率的“短板”,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將經驗制度化、將“短板”補齊。
按照此線索,作為文化遺產事業“鳥瞰圖”的主題報告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總結了“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狀況,對“十一五”相關規劃中所列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進行了解讀,儘可能用定量的數據去評判定性的任務完成情況。結果發現,“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遺產事業規模在超常規地擴大,事業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度有了提高,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這些方面都較好地完成了相關規劃目標。總結這些目標的完成情況,制定相關“十二五”規劃目標時就有據可依了。
第二章定量描述文化遺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遺產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方面有了突破,大文化遺產體系開始更全面地、更大幅度地惠及民眾,取得了較好的綜合效益。本章在沿用前兩年藍皮書核算體系框架的基礎上有了“五年”這樣一個時間段的總體回顧,且將文化遺產事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大頭”——文物旅遊——進行了單列計量,使2010年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旅遊局簽訂的《旅遊發展與文物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中的重要工作——《全國文物旅遊發展報告》——有了依託。按照李長春同志文化遺產日署名文章的精神來衡量,文化遺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仍有不少潛力可挖——這需要積極進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章分析了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創新的問題。先總結了文化遺產事業的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難點,然後通過若干文物系統改革熱點案例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改革方向。“十一五”期間,公益性與非公益性的劃分,政府和市場的範圍以及保護和利用的統一,成為改革中的熱點和難點。藍皮書通過北京文化遺產事業體制改革、敦煌研究院完善管理措施、重慶“聯線”工作機制創新以及大明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案例,從不同層面解答上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創建遺產管理中“統一、規範、高效”的行業管理體制提供成功的經驗。
第四章圍繞提高管理水平“做文章”。課題組繼續使用GAP分析方法,以省級行政單位為基本單位,完善了GAP分析的指標。分析表明,我國文物系統亟須調整相應的行政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滿足相應地區文物事業發展的要求。從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出發,可將GAP分析的結果與文物工作中的文物修復、人員隊伍結構、資金投入及其利用效率、信息化設施配備以及展覽舉辦等工作掛鈎,更易於達成“研以致用”的目標。
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水平,還與文物系統內部行政資源的配置方向有關。為此,作為文化遺產事業“地形圖”的評估報告結合年度主題,根據李長春同志文化遺產日署名文章精神進行了相關創新。首先是在指標體系權重安排上按李長春同志文章精神突出了經濟功能,其次在時間範圍和評估內容上進行了調整,同時力求“儘量三貼近、保持科學性”,更加側重於解讀評估報告的實際運用方法,在可能產生理解困難的地方都輔以案例說明。通過定量分析、DEA方法以及對31個省級行政區的整體分析,對“十一五”期間遺產事業的發展作出評估:投入角度,我國對文化遺產事業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與之伴隨的是更多的經濟投入,並保持著快速增長;效率角度,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技術效率較高,而技術進步較差,進而使得全要素生產率呈現出變化不一的局面。考慮到評估報告是藍皮書技術性強的部分,根據往年各方面的反饋,評估報告從以下兩方面加強了“深入淺出”:增加了“說明書”,使評估與基層文物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能結合起來;每一章的小結,都詳細論述了評估結果對各省現實情況的指導作用。
總之,2010年的藍皮書力爭使相關研究能更好地“研以致用”,對文物系統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用,對文物系統制定相關規劃有用,對旅遊系統以及關心文物旅遊的讀者有用,並使廣大有興趣的讀者發現這是一本讓他們對文化遺產事業更有興趣、“不虛此讀”的工具書。

圖書目錄

前言 文化遺產事業這五年
主題報告
第一章 文化遺產事業這五年
1 有關檔案展望的“十一五”前景綜述
2 對文物系統完成“十一五”期間相關工作的定性總結
3 對文物系統完成“十一五”期間相關工作的定量總結
3.1 數據來源說明
3.2 投入方面
3.3 產出方面
3.4 保障方面
3.5 其他工作
4 在規劃完成情況分析基礎上的經驗教訓總結
4.1 主要目標順利完成的經驗總結
4.2 事業發展問題總結
5 基於“十一五”期間的工作和事業發展新形勢
展望“十二五”期間的工作重點
第二章 文化遺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1 “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的經驗總結
1.1 經驗總結
1.2 從文化遺產資源與旅遊產業結合角度對新形勢的分析
2 “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總結分析
2.1 文化遺產事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測算
2.2 博物館事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測算
2.3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的文化遺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測算
3 “十二五”期間加大文化遺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的重要方向
3.1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3.2 促進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民眾
4 小結
第三章 文化遺產事業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經驗總結和前景分析
1 文化遺產事業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內外環境和熱點問題
1.1 管理角度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內外環境
1.2 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分析
1.3 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中的熱點問題
2 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模式分類和案例分析
2.1 改革模式分類和相關案例代表性分析
2.2 案例分析
2.3 總結
3 巨觀體制改革對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的影響和“十二五”
期間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前景
3.1 巨觀體制改革對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的影響
3.2 “十二五”期間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前景
第四章 “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管理水平分析——基於GAP方法
1 從項目實施和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概況
2 文化遺產事業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2.1 “十一五”期間文物系統文博單位量的變化
2.2 GAP分析方法的調整之處
2.3 不可移動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3 GAP分析結果在相關“十二五”規劃中的套用
3.1 GAP分析結果的套用方式
3.2 GAP分析與相關規劃銜接的初步考慮
4 小結
技術報告
第一章 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管理體系及國家公園建設情況
1 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管理體系現狀
1.1 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管理體系概念闡釋
1.2 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體系概述
2 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管理體系發展動向
2.1 統一、規範、高效的發展方向
2.2 國家公園的發展模式
2.3 相關法規的動向及其與文物系統管理的關係
3 文物系統相關管理體系的發展及問題
3.1 大文化遺產體系的建設進展
3.2 當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問題和改進方向
第二章 文化遺產事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測算
1 基本測算方法說明
2 文化遺產對國民經濟貢獻
2.1 直接貢獻
2.2 間接貢獻
2.3 全部貢獻
2.4 投入產出分析
3 博物館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3.1 直接貢獻
3.2 間接貢獻
3.3 全部貢獻
3.4 投入產出分析
4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的文化遺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4.1 從文化遺產角度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分類
4.2 計算方法和結論
5 小結
第三章 文化遺產事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經驗總結和方向分析
1 文化遺產事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管理體制機制變化
1.1 文化遺產“規則”環境的改善
1.2 文化遺產管理運行機制的變革
1.3 小結
2 文化遺產事業的新問題及新認識
2.1 文化遺產事業的新問題
2.2 對文化遺產事業的新認識和熱點問題
3 改革的分類和案例的代表性分析
3.1 分類
3.2 案例代表性分析
4 案例的深入分析
4.1 事業體制改革的北京案例
4.2 敦煌研究院完善管理體制的案例分析
4.3 工作機制創新的“紅岩聯線”案例分析
4.4 大遺址建設管理體制的大明宮案例分析
4.5 小結
5 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方向
5.1 文化遺產事業外部環境的發展方向
5.2 文化遺產事業內部機制的變化
第四章 “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管理水平評價
1 從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的總體進展
1.1 文化遺產事業的管理水平
1.2 從管理水平角度看“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工作概況
1.3 基於管理水平角度的風景名勝區與文化遺產管理體系的差異分析
2 文化遺產事業的管理水平評價——基於GAP分析
2.1 對照文化遺產事業相關檔案的工作完成情況分析
2.2 構建文化遺產事業管理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
2.3 2009年不可移動文物管理情況的GAP分析
3 GAP分析與相關“十二五”規劃的銜接
3.1 GAP分析的結果和啟示
3.2 GAP分析與“十二五”規劃的銜接
評估報告
第一章 評估報告對現實管理工作的意義
1 評估工作的現實意義
2 各地對評估結果的反饋及改進方向
3 將評估報告成果套用於實際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我國文化遺產事業投入狀況的對比分析
1 投入狀況對比分析
2 各省“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的投入狀況
第三章 “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效率評估
1 效率評估的工作基礎
2 2008年文化遺產事業發展靜態效率
3 2009年文化遺產事業發展靜態效率
4 “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效率的對比分析
5 各省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動態效率計算
6 各省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效率排名情況
第四章 評估報告結論
1 對“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投入狀況的總體評價
2 對“十一五“期間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效率變化的總體評價
3 對“十二五”改善文化遺產事業投入狀況和發展效率的建議
特別關注一 文化遺產事業投入產出比分析說明
1 前言
2 算法調整說明
3 計算結果的套用範圍
4 今後進一步完善算法的思路
特別關注二 從國家公園體系的角度看待大遺址項目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1 前言
2 對當前大遺址項目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情況的判斷
3 從國家公園體系的角度看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4 對相關問題的回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