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簡論

中國文化簡論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時,中國傳統文化更顯示出無比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她,認識她。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中國文化也走向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熱”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中國文化簡論》是2003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簡論
  • 又名:高等師範院校教材
  • ISBN:9787561426500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開
  • 版次:第一版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叢書名: 高等師範院校教材
平裝: 3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開
ISBN: 756142650X
條形碼: 9787561426500
尺寸: 22.8 x 16.8 x 1.6 cm
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簡論》無疑就是為此而作的一點努力。當我們順著這條道路走向中國文化的大門時,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結、研究和簡要再現開闢荊棘、做出過不懈努力的人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雖然曲徑可以通幽,但我們總是在力圖提供一條平坦大道,讓後繼者、探訪者有路可尋,而文化的精蘊正是在這條大道的枝丫上無限延伸。

媒體評論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研究(代序)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時,中國傳統文化更顯示出無比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她,認識她。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中國文化也走向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熱”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
一、文化及相關概念
在中國,“文化”一詞淵源頗深。《周易·賁·彖傳》稱:“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大概就是“文化”一詞的來源。孔穎達《周易正義》解釋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聖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可見,“文”就是“文治”,“化”就是“教化”。“文”與“化”聯繫起來組合成的新詞至遲在西漢晚期已經使用。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在《說苑》中說:“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夫下愚不移,純德之所不能化,而後武力加焉。”這段話被認為是“文化”最初而標準的解釋。它說明,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文化”是與“武力”相對的概念,本是“以文德加以教化”的意思,包含有文治、教化以及禮樂典章制度等。文化一詞的傳統含義並不少見,又如晉代束皙說:“文化內輯,武功外悠。”梁蕭統解釋道:“言以文化輯和於內,用武德加於外遠也。”王融在《曲水詩序》中也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這與孔子所言“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說法完全相同。總之,中國古代固有的“文化”帶有傳統德治思想或者說封建教化理念。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的內涵大相逕庭。如今我們常說的“文化”是隨著近代“西學東漸”的進程而輸入的一個舶來概念。它是從拉丁文culture意譯而來的。其本義是耕種,引申出修養的涵義。西方中世紀時,文化變成了藝術的總稱。而1871年,泰勒在《文化的起源》中提出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和“文化是整個的生活方式”。20世紀以來,關於“文化”的定義越來越多,其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之中,而中國學者也在自覺地進行著新的探索。如梁啓超在《什麼是文化》中說:“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又說:“文化這個名詞有廣義、狹義二種,廣義
的包括政治、經濟;狹義的僅指語言、文字、宗教、文學、美術、科學、史學、哲學而言。”梁漱溟則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稱:“文化並非別的,乃是人類生活的樣法。”胡適則在《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一文中說:“文化(culture)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文化”的涵義在持續數十年的論爭中,至今還沒有一個學者們一致認可的結論。但是,它是一個烙上了人類實踐活動的特殊印記的整體卻是毫無疑問的。
與“文化”相近的概念還有多個。首先是“文明”。“文明”成詞很早,在《周易》中我們可以多處找到。《周易·賁·彖傳》:“文明以止,人文也。”王弼註:“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周易·同人·彖傳》稱:“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這裡,“文明”顯然與傳統的“文化”十分相近,均與“威武”相對而言。但“文明”的意義又不僅限於此,它還具有“文章而光明”的意思。比如《周易·乾·文言》: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孔穎達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尚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孔穎達疏:“舜性有深沉智慧,文章明鑑,溫和之色,恭遜之容,由名聞遠達,信能充實上下。”《禮記·樂記》:“情深而文明”,孔穎達疏:“志起於內,思慮深遠,是情深也;言之於外,情由言顯,是文明也。”所以,傳統“文明”的概念與今天流行的“文明”一詞的涵義相去甚遠。今天所說的“文明”一詞同“文化”一樣,也是“西學東漸”的舶來品。它來源於拉丁文civis,而civis不僅指羅馬的公民身份,而且含有比當時外國人或野蠻民族的原始生活狀態優越的意思。所以後人用“文明”代指原始社會——比野蠻階段相對較高的人類歷史發展階段。“文明”一詞還用於一定的空間範圍,即用以表示“地域性文明”。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文明熱”也在國內外擴展開來。正如對“文化”的解釋一樣,“文明”的內涵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無定論。而“文明”又常與“文化”混同。錢穆稱:“大體文明、文化皆指人類群體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屬物質方面。文化偏在內,屬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傳播與接受,文化則必由其群體內部精神累積而產生。”
……

目錄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研究(代序)
第一章 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一 中國文化的源頭
二 中國文化的載體——漢字
三 商周文化特徵
四 春秋戰國的文化特徵
五 “大一統”文化的形成
第二節 中國文化多元格局的形成
一 魏晉玄學的勃興
二 道教的興起與佛都的傳播
三 儒、佛、道的鬥爭與融合
四 隋唐文化的興盛
第三節 中國文化的融會與交流
一 理學理論的構建
二 市民文化的興起
三 遊牧文化對農耕文化的衝擊與影響
第四節 中國文化的困境與轉型
一 明代“心學”的興起
二 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潮
三 清代的文化專制與文化融合
四 西學東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第二章 制度文化
第一節 君主制
一 君王的稱謂
二 君位的傳承
三 君權的運行
第二節 宰輔制
一 丞相制
……
第三章 中國古代思想
第四章 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國古典文學
第六章 中國傳統教育
第七章 中國民俗
第八章 中國音樂
第九章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第十章 中國新聞文化傳統
第十一章 中外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