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天文曆法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天文曆法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王忠強編著的《古代天文曆法》為叢書之一,介紹了古代天文曆法的有關內容。 《古代天文曆法》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天文曆法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4頁
  • 開本:16
  • 作者:王忠強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411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古老的中國天文學從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從天象的觀測到宇宙起源的探討,還是從星象的占卜到曆法的推算,都凝結了中國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下來的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今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最早的日月食記錄、最早的彗星記錄等等。在曆法方面,自秦漢以來,中國出現了一百餘種古歷,實屬世界罕見。
王忠強編著的《古代天文曆法》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古代天文曆法的有關內容。具體內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異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曆法、傑出的古代天文學家等。

圖書目錄

一、古人眼中的天地
二、奇異神秘的天象
三、星象和占星
四、古代曆法
五、傑出的古代天文學家

文摘

古老的中國天文學從萌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它在我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古人仰頭望天那一刻開始,無論是從天象的觀測到宇宙起源的探討,還是從星象的占卜到曆法的推算,都凝結了中國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澱下來的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為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天象記錄史料。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最早的日月食記錄、最早的彗星記錄等等。在曆法方面,自秦漢以來,中國出現了一百餘種古歷,實屬世界罕見。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向前追溯,去探尋古代天文曆法的奧秘。
1942年,考古人員在位於湖南長沙的一座戰國時代的楚國墓葬中發現了一本真正的“天書”。那是一本寫在絲帛上的圖書,帛書以伏羲、女媧等十一位古史傳說中的神人為線索,詳細描述了天地的形成與演變的過程,講述了一段關於宇宙起源的優美而又生動的神話故事。雖然人類不可能目睹宇宙以及各種天體的誕生,但卻對此進行了許多猜測,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思想和學說。
(一)宇宙學說
1.蓋天說
蓋天說是中國最古老的宇宙學說,一般將其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稱為“第一蓋天說”和“第二蓋天說”。
“第一蓋天說”即“天圓地方說”,它認為:天是圓的,像一頂華蓋。地是方的,像—塊棋盤。天空是傾斜的,它的中心“天極”位於人的北面,這個極就像是西瓜的蒂,鐵鍋的臍。大地靜止不動,天穹圍繞著“天極”向左旋轉,太陽和月亮就像是鍋蓋上的螞蟻,雖然它們在不停地向右行,但同時也不得不隨天向左行。空間裡充滿了陰氣和陽氣,但是陰氣渾濁,人的目光無法穿透。
由於先民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他們越來越不相信“天圓地方”的說法,並且天圓和地方,上下也不能彌合。這些都是第一蓋天說站不住腳的地方。
“第二蓋天說”即“周髀說”,它以《周髀算經》為基礎文獻來解釋天地結構和天體運行,並進行了定量的描述和計算。第二蓋天說根據圭表測量其影子得出結果,再利用勾股定理推算出:天與地相距8萬里。夏至日時,沒有表影處離地理北極11.9萬里。冬至日時,沒有表影處離地理北極23.8萬里。中國和地理北極之問的距離則是10.3萬里。第二蓋天說還認為太陽光的照射範圍是有限的,它照射範圍的半徑僅有16.7萬里。蓋天宇宙是一個有限的宇宙,天與地為兩個平行的平面大圓形,兩個圓平面的直徑都為81萬里——即冬至日時沒有表影處離地理北極的距離與太陽光的照射範圍半徑之和的二倍。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第二蓋天說的天地結構提出了許多疑問。例如,蓋天說認為太陽繞著天中北極旋轉,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落,而日出、日落只是由於太陽進入和離開可觀測範圍時所顯現出的現象。對此,晉代葛洪提出了疑問:既然太陽繞到北極之北就看不見了,那么為什麼恆星繞到北極以北還能看得見呢?
這些問題的提出,迫使古人去探索更能有效解釋天體運行規律的宇宙學說。於是在漢代出現的渾天說逐漸取代了蓋天說。
2.渾天說
與蓋天說相比,渾天說的地位要高得多,它是中國古代占統治地位的主流學說。《開元占經》卷一中的《張衡渾儀注》中記載:
“渾天如雞子。天體(意為“天的形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大體上是說:天是一個球殼,天包著地,像蛋殼包著蛋黃。天外是氣體,天內有水,地漂浮在水上。這是張衡形象地用雞蛋的結構來比喻天地的關係。渾天說的進步之處,在於其所想像的天球結構,幾乎與現代球面天文學中的天球完全一樣。渾天說利用天球的旋轉來解釋一年中晝夜的長短和太陽出入方向的變化。赤道垂直於南北極軸,居於兩極中間,黃道是太陽周年運動的運行軌道。黃赤道的交點即春秋分點。渾天說證實,太陽在夏至的周日運行軌道平行赤道面北24度,所以太陽從東北升,至西北落,並且晝長夜短;冬至日在赤道南24度,所以太陽從東南升,至西南落,並且晝短夜長;到春秋分時,太陽的周日運行軌道正在赤道上,因此晝夜平分,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這些都說明人們對蓋天說的質疑在渾天說中得到了正確的解答。
張衡的渾天說已認識到“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天地之外還有天地,宇宙是無限的。已知的天地和天球之外未知的天地,組成了一個無限大的宇宙。這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現代科學的認識水平,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後來渾天說統治中國天文學思想達兩千年之久,直到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進入中國才開始改變。
3.宣夜說
對宣夜說進行系統總結和表述的是郗萌,他是與張衡同一時代的天文學家。宣夜說認為,天是無色無質、無形無體、無邊無際的廣袤空間,是一片虛空,人肉眼所見的藍天,只是由視覺上的錯覺造成的,實際上“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宣夜說還認為,日月五星的運動“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遲疾任性”,“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即日月眾星浮於虛空中,自由自在地運行著。認為天體在廣袤無邊的空間中的分布與運動是隨其自然的,並不受想像中的天殼的約束,它們在氣的作用下懸浮不動或運動不息。宣夜說既否定了天殼的存在,又描繪了一幅天體在無限空間中自然分布和運動的圖景,比其他學說更接近宇宙的原貌。但該學說沒有對天體運動規律的進一步說明,只是停留在思辨性論述的水平上,並目也誇大了天體的自由運行,這些局限性導致其沒有被廣泛認同並傳播。
P3-13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