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數學泰斗:祖沖之》是2011年1月1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蕊、金開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數學泰斗:祖沖之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6頁
- 開本:16
- 作者:郭蕊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41040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簡介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郭蕊編著的《數學泰斗——祖沖之》為叢書之一,介紹了數學泰斗祖沖之的人生故事。 《數學泰斗——祖沖之》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內容簡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位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文學、音樂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優秀的歷史遺產和豐富的文化典籍,增添了絢麗的光彩。他在各領域的貢獻,尤其是數學方面,在世界科學史上也占有顯著的地位。他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是跟他的大膽改革、敢於實踐、治學態度嚴謹與刻苦鑽研精神分不開的。
郭蕊編著的《數學泰斗——祖沖之》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數學泰斗祖沖之的人生故事。
郭蕊編著的《數學泰斗——祖沖之》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數學泰斗祖沖之的人生故事。
圖書目錄
一、祖沖之的生平簡史
二、推陳出新的天文曆法名家
三、享譽中外的數學泰斗
四、巧奪天工的機械巨匠
五、音哲旁通的通才科學家
六、科學事業的合作者和繼承人——祖□
二、推陳出新的天文曆法名家
三、享譽中外的數學泰斗
四、巧奪天工的機械巨匠
五、音哲旁通的通才科學家
六、科學事業的合作者和繼承人——祖□
文摘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一位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文學、音樂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優秀的歷史遺產和豐富的文化典籍,增添了絢麗的光彩。他在各領域的貢獻,尤其是數學方面,在世界科學史上也占有顯著的地位。他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是跟他的大膽改革、敢於實踐、治學態度嚴謹與刻苦鑽研精神分不開的。他恪守決不“虛推古人”,而要“搜煉古今”的信念,這種信念成為了他敢於攀登科學頂峰的精神力量。
祖沖之,字文遠,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淶水縣),他生於429年,卒於500年,享年72歲。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大批流民南遷,史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祖沖之的先祖在這一時期遷至江南。317年,西晉王室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國號晉,史稱東晉。從420年東晉滅亡到589年隋朝統一全國的一百七十年間,我國歷史上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這一時期稱作南北朝。南朝從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奪取帝位,建立宋政權開始,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同南朝對峙的是北朝,北朝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朝代。
祖沖之生活在南朝的宋(420—479年)、齊(479—502年)兩個朝代。宋、齊地處長江中下游,都城建康。西漢以前,這一帶經濟比較落後。東漢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已經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到三國時期,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西晉末年以來,因為北方各民族統治者互相混戰,黃河流域一帶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摧殘,人民生活沒有保障,所以北方的居民便大批向南遷移,這樣促使長江流域的經濟更加成熟。
南朝的劉宋統治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在政治和軍事上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改革措施,建立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封建王朝。特別是初期的二三十年間,社會比較安定,這對於長江流域一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廣大勞動人民大興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手工業也分外活躍。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煉鋼、造紙和陶瓷。在煉鋼方面,煉鋼專家綦毋懷文發明了灌鋼法,把生鐵和熟鐵澆灌在一起,煉成鋼。在造紙方面,不僅造出精美的紙張,而且能大批量地生產,紙完全替代了竹、帛,被廣泛套用於社會。在陶瓷方面,精美的青瓷出現在制瓷作坊里,劉宋的都城建康成了全國最主要的商業城市。
農業和手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便是其中非常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的科技發明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明證。
范陽祖氏是當時的低級士族,在門閥士族統治的南朝時代,其社會地位是不高的。但是,祖家有世代鑽研學習的傳統。祖沖之的先祖中,最早被載人史籍的是他的曾祖父祖台之,字元辰,東晉時官至侍中、光祿大夫。桓玄輔政時,曾受命彈劾中書侍郎范泰及前司徒左長史王準之、輔國將軍司馬殉之“居喪無禮”,致使范泰等罷官離職。祖台之還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撰有《志怪》二卷流行於當世,《隋書·經籍志》將它收在史部《雜傳》中。祖父祖昌善於發明創造,在朝廷內擔任過大匠卿,這是一個管理土木修建工程的官。父親祖朔之任奉朝請,是皇帝的侍從官員,跟隨在皇帝左右,以備向皇帝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另外,據《隋書》記載,祖家世代掌管曆法。祖沖之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雖沒有受過名師指教,但憑著他的聰明和勤奮,博覽群書,尤其是前人關於天文、數學等方面的著述,他都廣泛搜羅,認真閱讀。還未成年,便以“少稽古,有機思”令當時的人們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他又決不“虛推古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陳腐的典籍文獻之中,而是進行了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每每“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祖沖之這種敢於對前一代的科學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敢於懷疑古人陳腐學說,敢於推翻前人的錯誤結論的高貴品質,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早在青年時代,祖沖之就以好學深思、敢於創新聞名於世。南北朝時期的宋朝下設有華林學省的機關,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劉宋統治者鑒於祖沖之博學的名氣,將其安置在華林學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因其成績出色,被朝廷“省賜宅宇車服”。
宋大明五年(461年),皇族劉子鸞被任命為南徐州刺史。祖沖之也被派在劉子鸞手下做一個小官—-從事史。南徐州包括現在山東南部、江蘇西部和安徽的一部允行政中心在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離南朝首都建康很近。不久,劉子鸞在朝廷里兼任管理民政的長官——司徒,於是祖沖之又在司徒府做名為公府參軍的小官。做州的從事史和司徒府的公府參軍,這是祖沖之仕途的開始。
此間,祖沖之雖離開華林學省,又擔任繁雜瑣碎的行政工作,但他並沒有放鬆科學研究。他努力蒐集前人的天文曆法和數學作品進行認真的研究。如其所說,“搜煉古今,博採沈奧。唐篇夏典,莫不揆量。周正漢朔,鹹加核驗。罄策籌之思,究疏密之辨”。對張衡的天文、數學著作,東漢末劉洪的《乾象曆》和三國時楊偉的《景初歷》等等都進行了研究,“撰正眾謬”。祖沖之對前人的著作和觀點是批判地繼承。如東漢初班固所寫的《漢書》中提到了六種古代的曆法,即《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後人誤認為是各朝代先後所採用的曆法,直至祖沖之深入研究後得出新的認識:“古術之作,皆在漢初周末,理不得遠。”意為那些曆書並不是當時編制的,而是後人偽托的產物。根據現代人的研究,也證實了祖沖之的看法是對的。
祖沖之注重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一向受儒家輕視的天文曆法和數學等自然科學成為他研究的中心。根據當時農業生產的需要,祖沖之用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曆法,長期從事天文觀測,旨在編訂一部合乎實際的曆書。古代天文觀測,特別是為了制訂曆法所進行的天文觀測,其中心課題是測量日影的長度。測量日影所用的儀器叫做表,是將銅製的板形標桿,垂直立於地平面上,記錄銅表在正午時的日影。這是一種很細緻、很繁瑣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祖沖之不僅能夠“考影彌年”(即全年測量日影),而且持續十年以上,日復一日的積累,使他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P3-13
祖沖之,字文遠,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淶水縣),他生於429年,卒於500年,享年72歲。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大批流民南遷,史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祖沖之的先祖在這一時期遷至江南。317年,西晉王室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國號晉,史稱東晉。從420年東晉滅亡到589年隋朝統一全國的一百七十年間,我國歷史上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這一時期稱作南北朝。南朝從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奪取帝位,建立宋政權開始,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同南朝對峙的是北朝,北朝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朝代。
祖沖之生活在南朝的宋(420—479年)、齊(479—502年)兩個朝代。宋、齊地處長江中下游,都城建康。西漢以前,這一帶經濟比較落後。東漢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已經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到三國時期,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西晉末年以來,因為北方各民族統治者互相混戰,黃河流域一帶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摧殘,人民生活沒有保障,所以北方的居民便大批向南遷移,這樣促使長江流域的經濟更加成熟。
南朝的劉宋統治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在政治和軍事上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改革措施,建立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封建王朝。特別是初期的二三十年間,社會比較安定,這對於長江流域一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廣大勞動人民大興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手工業也分外活躍。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煉鋼、造紙和陶瓷。在煉鋼方面,煉鋼專家綦毋懷文發明了灌鋼法,把生鐵和熟鐵澆灌在一起,煉成鋼。在造紙方面,不僅造出精美的紙張,而且能大批量地生產,紙完全替代了竹、帛,被廣泛套用於社會。在陶瓷方面,精美的青瓷出現在制瓷作坊里,劉宋的都城建康成了全國最主要的商業城市。
農業和手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便是其中非常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的科技發明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明證。
范陽祖氏是當時的低級士族,在門閥士族統治的南朝時代,其社會地位是不高的。但是,祖家有世代鑽研學習的傳統。祖沖之的先祖中,最早被載人史籍的是他的曾祖父祖台之,字元辰,東晉時官至侍中、光祿大夫。桓玄輔政時,曾受命彈劾中書侍郎范泰及前司徒左長史王準之、輔國將軍司馬殉之“居喪無禮”,致使范泰等罷官離職。祖台之還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撰有《志怪》二卷流行於當世,《隋書·經籍志》將它收在史部《雜傳》中。祖父祖昌善於發明創造,在朝廷內擔任過大匠卿,這是一個管理土木修建工程的官。父親祖朔之任奉朝請,是皇帝的侍從官員,跟隨在皇帝左右,以備向皇帝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另外,據《隋書》記載,祖家世代掌管曆法。祖沖之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雖沒有受過名師指教,但憑著他的聰明和勤奮,博覽群書,尤其是前人關於天文、數學等方面的著述,他都廣泛搜羅,認真閱讀。還未成年,便以“少稽古,有機思”令當時的人們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他又決不“虛推古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陳腐的典籍文獻之中,而是進行了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每每“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祖沖之這種敢於對前一代的科學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敢於懷疑古人陳腐學說,敢於推翻前人的錯誤結論的高貴品質,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早在青年時代,祖沖之就以好學深思、敢於創新聞名於世。南北朝時期的宋朝下設有華林學省的機關,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劉宋統治者鑒於祖沖之博學的名氣,將其安置在華林學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因其成績出色,被朝廷“省賜宅宇車服”。
宋大明五年(461年),皇族劉子鸞被任命為南徐州刺史。祖沖之也被派在劉子鸞手下做一個小官—-從事史。南徐州包括現在山東南部、江蘇西部和安徽的一部允行政中心在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離南朝首都建康很近。不久,劉子鸞在朝廷里兼任管理民政的長官——司徒,於是祖沖之又在司徒府做名為公府參軍的小官。做州的從事史和司徒府的公府參軍,這是祖沖之仕途的開始。
此間,祖沖之雖離開華林學省,又擔任繁雜瑣碎的行政工作,但他並沒有放鬆科學研究。他努力蒐集前人的天文曆法和數學作品進行認真的研究。如其所說,“搜煉古今,博採沈奧。唐篇夏典,莫不揆量。周正漢朔,鹹加核驗。罄策籌之思,究疏密之辨”。對張衡的天文、數學著作,東漢末劉洪的《乾象曆》和三國時楊偉的《景初歷》等等都進行了研究,“撰正眾謬”。祖沖之對前人的著作和觀點是批判地繼承。如東漢初班固所寫的《漢書》中提到了六種古代的曆法,即《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後人誤認為是各朝代先後所採用的曆法,直至祖沖之深入研究後得出新的認識:“古術之作,皆在漢初周末,理不得遠。”意為那些曆書並不是當時編制的,而是後人偽托的產物。根據現代人的研究,也證實了祖沖之的看法是對的。
祖沖之注重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一向受儒家輕視的天文曆法和數學等自然科學成為他研究的中心。根據當時農業生產的需要,祖沖之用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曆法,長期從事天文觀測,旨在編訂一部合乎實際的曆書。古代天文觀測,特別是為了制訂曆法所進行的天文觀測,其中心課題是測量日影的長度。測量日影所用的儀器叫做表,是將銅製的板形標桿,垂直立於地平面上,記錄銅表在正午時的日影。這是一種很細緻、很繁瑣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祖沖之不僅能夠“考影彌年”(即全年測量日影),而且持續十年以上,日復一日的積累,使他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P3-13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