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

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

《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是楊曉寧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6月。

該書從哲學角度解讀中國文化,較為全面地分析了中國哲學對國人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的影響,客觀地解析了傳統“經世致用”價值取向的優劣。該書首先簡要地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特點、發展脈絡、主要流派及思想影響,在此基礎上辯證地分析了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的現代價值,並從學術角度展望了中國文化的未來走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
  • 作者:楊曉寧
  • 類別:哲學著作
  • 首版時間:2016年6月
  • 字數:29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共有六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和第二章,這一部分是對中國文化的基本涵蓋以及對中國哲學作用的概括;第二部分是第三章至第五章,這一部分則是重點論述了中國哲學的文化特質、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中國哲學的思維特點;第三部分則囊括了中國文化的現實困境及其解決方法,明確中國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該書先是從廣義的方面探究文化的整體脈絡,然後再從細膩之處娓娓道來哲學的發展概況及其思維特點,最後再結合現實論述文化所處的地位。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文化的基本視閾
第二章 哲學一一中國文化的精髓
第三章 蘊含人文特質的中國哲學
前言
第一節 文化釋義
第二節 中國文化產生的特有背景
第三節 中國文化的個性化特點
第一節 哲學孕育了中華精神
第二節 哲學統攝了中國文化的靈魂
第三節 哲學範圍了中國古代科技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人文特徵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
第四章 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
第五章 中國哲學的思維特點
第六章 面向未來的中國文化
結語
第一節 天人觀
第二節 道器觀
第三節 理欲觀
第四節 知行觀
第五節 義利觀
第一節 “陰陽平衡”的整體思維
第二節 “相反相成”的辯證思維
第三節 “置心物中”的直覺思維
第四節 “托象以明義”的意象思維
第一節 中國文化的現實困境
第二節 揚長避短有為求位
第三節 “取今復古,別立新宗”
參考文獻
後記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從中國傳統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思維方法等方面,揭示了中國哲學的人文特徵,進而概括了中國古代哲學流派的主要思想和發展脈絡。作者受張岱年的啟發,將中國哲學的人文特徵具體概括為“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重人生”“重了悟”等幾個方面。依作者看來,哲學不是一種空洞的邏輯抽象,而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的理性表達,是民族精神的本真提煉。中國哲學講求“道不遠人”,崇尚“經世致用”,在彰顯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時,又注重人的世俗關懷。
強烈的現實關懷是該書的突出特點。該書的第六章也是最後一章所討論的議題是“面向未來的中國文化”,作者所憂慮的是,在市場邏輯越來越充斥的社會生活中,許多人的靈魂越來越被“物”所累,甚至成了物的奴隸。人類的現代性實踐正在對人們的生活進行“祛魅”,工具理性成了無往不利的解剖刀,結果導致了人們生活中諸多文化的嚴肅、崇高與神聖品質被消解,文化傳統越來越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面對傳統文化,人們也常常以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對待之,感受到的是對文化的遊戲和娛樂心態,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思想傾向和大眾文化語境。

藝術特色

該書力求史論結合,從多個角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哲學淵源,以凸顯中國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作者強調:“哲學是以民族的生命實踐為基礎的,一個民族的哲學濃縮地反映了該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和實踐活動方式。一個民族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通過哲學加以確立的。”哲學是思想中所表達的時代,中國哲學的表達具有鮮明的文化意味,常常是多角度地輻射了人的社會生活。例如,一部《莊子》所表達的既是中國人的哲學觀,同時也是美學觀、倫理觀。

作品評價

西安科技大學副教授羅清郁:“《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是關於中國文化中的哲學思想的著作,它所論述的文化與哲學精神上的理論觀點,可以滿足人們對於思想文化上的需求,使人們從中感悟到哲學與文化的內在涵養及其文化魅力。”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文化傳統的哲學精神》
2016年6月
科學出版社
9787030489920

作者簡介

楊曉寧,大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