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話》是2014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國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教育史話
- 作者:秦國強
- ISBN:9787309105469
- 頁數:185
- 定價:25.5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 秦國強 著 | ||
定價: | 30 元 | 頁數: | 185頁 |
ISBN: | 978-7-309-10546-9/G.1322 | 字數: | 313千字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14年8月 |
內容簡介
教育是傳播文化的藝術,是人類走出蒙昧,走向進步,通往未來的梁,自然也是當今世界最活躍、最重要的社會活動。延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就是通過相傳不絕的教育,將一代又一代新人引入優秀的文化領域,使精神文明不斷發揚光大,使物質文明得以持續發展,構築華夏子孫足以自豪的歷史基石。這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在中國文化體系中,教育所占之地位及其責任,乃特別重大。”深入探尋中國教育發展的曲折歷程,可以跨越時空回首滄桑,可以穿透星雲展望未來,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給人以鼓舞,因此特別值得回味,值得思索,值得彰顯。本書從浩瀚的史料中採擷若干果實,編織為10章,意在展現中國教育的歷史風貌,有助於認識中國教育的過去,審視中國教育的現狀,探索中國教育的未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迷霧中的花絮
1. 巫山人的生活教育
2. 史前的技能教育
3. 史前的藝術教育
4. 史前的宗教教育
5. 陶文與教育
6. 最古老的教育培養目標
7. 成均之學
8. 學校的雛形——庠
第二章 文明的曙光
1. 夏代的“序”與“校”
2. 夏代的“六府三事”與“九歌”
3. 商代的“以樂造士”
4. 傅說的“教學半”
5. 西周的“孺子室”
6. 西周的國學
7. 西周的鄉學與教師
8. 西周的“六藝”
9. 西周的學業考察
10. 西周的視學與貢士
第三章 變革中的私學勃興
1. 士與私學
2. 疇官與親職教育
3. 孔子的人格教育
4. 墨子與墨學
5. 孟子的道德教育
6. 孟母的家教
7. 荀子的教育目標
8. 稷下學宮
9. 法家的“壹教”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整合
1. 秦代的“書同文”與“吏學
2. 秦代的“行同倫”與“以法為教”
3.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4. 漢初教育的復甦
5. 董仲舒與“獨尊儒術”
6. 漢代的太學
7. 文翁石室
8. 漢代的地方官學
9. 漢代私學趣聞
10. 學潮與“黨錮之禍”
11. 鄭玄與漢代經學
12. 鴻都門學
13. 班昭與女教師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的多元化教育
1. 曹操的人才教育觀
2. 曹丕與“五經課試之法”
3. 魏晉南北朝的宮廷教育
4. “九品官人法”與“國子學”
5. 魏晉南北朝的專科教育
6. 魏晉南北朝的私學
7. 北魏的漢化教育
8.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儒學振興
1. 從國子寺到國子監
2. 科舉考試的發端
3. 唐代科舉考試的程式
4. 唐代的武舉考試
5. 唐代國子監的直屬學校
6. 唐代中央各部門的官學
7. 唐代的地方官學
8. 唐代官學的管理制度
9. 唐代官學教師的待遇
10. 唐代的私學
11. 唐代的新儒學
12. 日本遣唐使與留學生
第七章 宋代與遼金夏元的教育
1. 宋代的科舉考試
2. 宋代的武舉
3. 中國古代第一所軍校
4. 慶曆新政與學田制度
5. 宋代四大書院
6. 遼國的教育
7. 金國的教育
8. 西夏的教育與狀元皇帝
9. 元代的學校與科舉
第八章 明代的教育
1. 明代的中央官學
2. 明代的地方儒學
3. 明代的國小
4. 明代的宗學
5. 明代的專科教育
6. 明代的科舉與八股文
7. 東林書院
8. 明代的武舉
第九章 清代的教育
1. 清代的文武之道
2. 清代的國子監
3. 清代的琉球學
4. 清代的八旗學校
5. 清代的地方官學
6. 清代的蒙學
7. 清初書院的名師
8. 清代狀元趣聞
9. 清代科場醜聞
第十章 近代新學
1. 近代教育思想的先驅
2. 近代教會大學
3. 京師同文館
4. 福建船政學堂
5. 張之洞與近代新學
6. 北洋大學堂
7. 南洋公學
8. 萬木草堂與戊戌變法
9. 京師大學堂
10. 震旦學院與復旦公學
11. 庚子賠款與游美肄業館
後記
第一章 迷霧中的花絮
1. 巫山人的生活教育
2. 史前的技能教育
3. 史前的藝術教育
4. 史前的宗教教育
5. 陶文與教育
6. 最古老的教育培養目標
7. 成均之學
8. 學校的雛形——庠
第二章 文明的曙光
1. 夏代的“序”與“校”
2. 夏代的“六府三事”與“九歌”
3. 商代的“以樂造士”
4. 傅說的“教學半”
5. 西周的“孺子室”
6. 西周的國學
7. 西周的鄉學與教師
8. 西周的“六藝”
9. 西周的學業考察
10. 西周的視學與貢士
第三章 變革中的私學勃興
1. 士與私學
2. 疇官與親職教育
3. 孔子的人格教育
4. 墨子與墨學
5. 孟子的道德教育
6. 孟母的家教
7. 荀子的教育目標
8. 稷下學宮
9. 法家的“壹教”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整合
1. 秦代的“書同文”與“吏學
2. 秦代的“行同倫”與“以法為教”
3.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4. 漢初教育的復甦
5. 董仲舒與“獨尊儒術”
6. 漢代的太學
7. 文翁石室
8. 漢代的地方官學
9. 漢代私學趣聞
10. 學潮與“黨錮之禍”
11. 鄭玄與漢代經學
12. 鴻都門學
13. 班昭與女教師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的多元化教育
1. 曹操的人才教育觀
2. 曹丕與“五經課試之法”
3. 魏晉南北朝的宮廷教育
4. “九品官人法”與“國子學”
5. 魏晉南北朝的專科教育
6. 魏晉南北朝的私學
7. 北魏的漢化教育
8.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儒學振興
1. 從國子寺到國子監
2. 科舉考試的發端
3. 唐代科舉考試的程式
4. 唐代的武舉考試
5. 唐代國子監的直屬學校
6. 唐代中央各部門的官學
7. 唐代的地方官學
8. 唐代官學的管理制度
9. 唐代官學教師的待遇
10. 唐代的私學
11. 唐代的新儒學
12. 日本遣唐使與留學生
第七章 宋代與遼金夏元的教育
1. 宋代的科舉考試
2. 宋代的武舉
3. 中國古代第一所軍校
4. 慶曆新政與學田制度
5. 宋代四大書院
6. 遼國的教育
7. 金國的教育
8. 西夏的教育與狀元皇帝
9. 元代的學校與科舉
第八章 明代的教育
1. 明代的中央官學
2. 明代的地方儒學
3. 明代的國小
4. 明代的宗學
5. 明代的專科教育
6. 明代的科舉與八股文
7. 東林書院
8. 明代的武舉
第九章 清代的教育
1. 清代的文武之道
2. 清代的國子監
3. 清代的琉球學
4. 清代的八旗學校
5. 清代的地方官學
6. 清代的蒙學
7. 清初書院的名師
8. 清代狀元趣聞
9. 清代科場醜聞
第十章 近代新學
1. 近代教育思想的先驅
2. 近代教會大學
3. 京師同文館
4. 福建船政學堂
5. 張之洞與近代新學
6. 北洋大學堂
7. 南洋公學
8. 萬木草堂與戊戌變法
9. 京師大學堂
10. 震旦學院與復旦公學
11. 庚子賠款與游美肄業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