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簡介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實行院長負責制,大膽引入以課題為中心的新型科研體制,實行研究人員聘任制和獎優罰劣的獎懲制度,貫徹駐所研究制度。
機構設定
學術委員會;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行政訴訟法學研究所、證據法學研究所等四個研究所;
《訴訟法學研究》、《中國訴訟法判解》編輯部;
資料室;
辦公室;
中國訴訟法律網。
主要領導
名譽院長
院長
顧問
中國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博士生導師楊榮新。
學術骨幹
陳光中教授,楊榮新教授,樊崇義教授,卞建林教授,楊宇冠教授、顧永忠教授、肖建華教授、高家偉教授、
王萬華教授、
汪海燕教授、
栗崢教授、譚秋桂副教授、吳宏耀副教授等。
研究人員
沈德詠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常務院長、一級大法官),劉家琛教授(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應松年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博士生導師),
江必新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龍宗智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左衛民教授(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汪建成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陳瑞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阿爾布萊希教授(德國),楊誠博士(加拿大)等。
學術研究
優勢特色
(1)專業搭配合理,輕重有致,研究內容具有前沿性、實踐性;
(2)研究人員力量雄厚,梯隊合理,校內外、國內外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嚴格貫徹以課題為中心的聘任制,初步形成了機構開放、人員流動、競爭創新的“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
(4)擁有豐富的訴訟法學圖書資料,尤其是近年來國內外最新出版的訴訟法學書籍、論文,外國訴訟立法、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等資料。
科研項目
學術基礎
研究院深深紮根於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學科的堅實基礎之上。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學科在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均擁有明顯的優勢:
(1)中國國內最早獲得本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的授予資格。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早在
1979年就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資格,
1986年又率先獲得博士學位授予資格。
(2)科研成果數量多、質量高。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1999年以來出版學術著作百餘部,發表論文500餘篇,提交研究諮詢報告近20份,科研成果獲
省部級和國家級獎勵20多項,成果的數量、質量和所獲獎項居於本學科領先地位。
(4)人才培養的數量多、質量高。研究院專家、教授培養了大批的
訴訟法學博士、碩士等高級法學法律人才,這些專門人才在
中央和地方
司法機關和科學研究單位,均已成為重要的業務骨幹或領導骨幹。
(5)學術交流活動廣泛。
中國政法大學多次組織全國性的訴訟法學學術研討會,並通過合作項目等形式,與實務部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自1999年以來,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應邀外出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達數十人次,與英、美、法、德、日等20多個國家進行了學術交流,並同許多國家有關機構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學術合作關係。研究院已經成為本學科對外交流的學術基地。
重要任務
研究院的主要任務是依據中國
教育部提出的建設
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標準,以建設中國
訴訟法學的重點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術交流基地、情報資料基地、研究諮詢基地為目標,集中開展訴訟法學和
證據法學研究,引導和促進中國訴訟法學的繁榮和發展,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深入研究
外國訴訟法學理論和
司法制度,為中國
法治建設和
司法改革建言獻策。
發展目標
根據中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計畫》的標準和要求,研究院的發展目標是:保持學術研究全國一流水平地位,在
訴訟法學領域積極發揮組織和協調作用,成為全國訴訟法學和證據法學界的學術交流中心,並走向世界,使之成為國內唯一、在國外有重大影響的科研基地。
通過學術研究與學術活動,不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訴訟法學者;注意培養博士、碩士等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司法實務部門和法學教學、研究機構、律師界提供以知識更新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培訓,早日建成全國訴訟法學科方面的高層次研究基地,充分發揮訴訟法學科人才庫的作用。努力建設本學科領域全國種類齊全、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圖書資料庫,建成全國訴訟法學研究的信息交流中心;努力使研究院創辦的《訴訟法學研究》薈萃三大訴訟法學研究最新成果和國內外學術動態,積極推進訴訟法學研究的學術和信息交流。
參與中國國家立法和司法諮詢,積極承擔實際部門的套用研究課題,採取多種形式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把研究院建成全國訴訟法學研究的"思想庫"和諮詢服務機構。
繼續加強與國內外訴訟法學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開闊研究視野,保證研究課題與研究內容的時代性,始終站在本學科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