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西南抗戰史

《西南抗戰史》內容簡介:西南抗戰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抗戰史》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西南地區人民所帶來的巨大災難,反映了西南各地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變化。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西南抗戰史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9063955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467頁
  • 開本:16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西南抗戰史》編輯推薦: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相繼淪陷,兇殘的日軍妄圖滅亡全中國,何處是中華民族絕境復興的基地?西南地區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以廣袤的土地、英勇的民眾和巨大的犧牲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西南抗戰史》邀請西南地區著名學者第一次全面記敘了西南軍民對日作戰的歷史,突出了西南作為全國抗戰大後方基地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對更加深入、系統地研究西南區域性抗戰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周勇,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總序 章開沅
大後方:對深化中國抗戰史研究新途徑新方法的探討——代《西南抗戰史》再版前言周勇
前言 周勇
第一章 抗戰爆發前後的國內外形勢
一、甲午戰爭後日本對華侵略政策及美、英、蘇等國的態度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三、抗戰以前的西南社會
第二章 抗戰全面爆發與西南出兵抗日
一、抗戰全面爆發後西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二、西南各省出兵抗日
第三章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及其對西南的統治
一、國民黨選定四川為抗戰大後方
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三、軍事委員會在西南各省建立行營、行轅
四、西南各省政府的調整充實及施政措施
五、國民參政會川康建設期成會的活動
六、蔣介石與西南地方實力派控制和反控制的鬥爭
七、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後獨裁統治的加強
第四章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在重慶建立
二、中共地方組織在西南大後方的恢復和發展
三、國共兩黨在國民參政會中的合作與鬥爭
四、南方局在西南大後方進行的統一戰線工作
五、民主黨派在重慶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章 抗戰前期和中期西南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對日作戰
一、川軍抗戰事跡
二、滇軍抗戰事跡
三、黔軍抗戰事跡
四、桂軍抗戰事跡
第六章 日軍轟炸、入侵西南與西南人民的抗日鬥爭
一、日機轟炸重慶、成都等地的罪行及被炸地區的反空襲鬥爭
二、日軍侵入廣西與桂南、桂柳會戰
三、黔南抗戰
第七章 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對日作戰
一、日軍侵緬與中國遠征軍的第一次緬甸戰役
二、日軍對滇西的入侵與滇西軍民的抗敵鬥爭
三、對緬甸和滇西反攻戰的準備
四、第二次緬甸戰役與滇西反攻戰的重大勝利
第八章 西南各族人民堅持抗戰,反投降、反分裂、反暴政的鬥爭
一、反對漢奸汪精衛叛國降日的鬥爭
二、西南地區人民反對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鬥爭
三、西南地區的抗日民主運動和工農民眾運動
四、川康藏族人民的抗日鬥爭
五、滇西少數民族土司和民眾的抗日鬥爭
六、雲南基諾族人民的反暴政鬥爭
第九章 國際友人在西南的抗戰事跡
一、美國史迪威將軍的抗戰事跡
二、美國陳納德將軍的抗戰事跡
三、蘇聯庫里申科等的抗戰事跡
四、貴陽紅十字救護總隊及其組織的國際友人的抗戰事跡
第十章 抗戰勝利與西南軍隊接受日軍投降
一、西南各省市歡慶抗戰勝利
二、盧漢、孫震奉命率部出國接受日本投降
三、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第十一章 西南各族人民對抗戰的貢獻
一、接納和安置大批內遷機關、工廠、學校和人口,保存和發展了抗戰力量
二、為抗戰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三、為抗戰提供了主要的財政和糧食支援
四、為抗戰救國,踴躍捐獻
五、加緊生產,支援前線
六、知識青年,投筆從軍
七、千百萬民工趕修公路和機場
第十二章 抗戰時期西南經濟的發展
一、國民政府開發西南的經濟戰略
二、東部工廠內遷及其對西南經濟的影響
三、西南經濟的發展及其對抗戰的貢獻
四、抗戰後期西南經濟的衰退
第十三章 抗戰時期西南文化教育的繁榮
一、戰區大中專學校內遷西南
二、重慶是大後方抗日文化與教育的中心
三、四川的文化與教育
四、雲南的文化與教育
五、廣西的文化與教育
六、貴州的文化與教育
附錄:大事記
後記
再版後記

後記

波瀾壯闊的西南地區抗戰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留給西南各族人民的寶貴財富。撰寫一部《西南抗戰史》是西南地區歷史學者多年的願望。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在這個偉大節日的前夕,我們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的幾位學者聯手完成了這部著作。這既是為了實現西南歷史學界多年的願望,也是我們紀念這一輝煌歷史的行動。
本書作者的分工是:
周勇(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教授),任主編,商定提綱,撰寫前言,終審全書、定稿。
溫賢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副主編,初擬提綱,撰寫第一章第三部分(重慶、四川),第二、三、四、五章,第六章第一部分,第八章第一、二、三部分,第九章第一、二、三部分,第十、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二、三部分,大事記,通纂書稿。
顧大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副主編,初擬提綱,撰寫第一章第一、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貴州),第六章第三部分,第九章第四部分。
謝本書(雲南民族學院教授),任副主編,初擬提綱,撰寫第一章第三部分(滇、桂、藏),第七章,第八章第四、五、六部分,第十三章第一、四、五部分。
林建曾(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編審),撰寫第十二章。
何靜梧(貴州省歷史學會副秘書長),撰寫第十三章第六部分。
吳申玲(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撰寫第六章第二部分。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和汲取了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還得到了有關方面,特別是重慶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謹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我們學識水平有限,衷心希望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2005年5月18日

序言

總序
章開沅
我對四川、對重慶常懷感恩之心,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因為從1937年冬到1946年夏前後將近9年的時間裡,我在重慶江津國立九中學習5年,在銅梁201師603團當兵一年半,其間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遠到過今天四川的瀘州,而啟程與陸上棲息地則是重慶的朝天門碼頭。
回想在那國破家亡之際,是當地老百姓滿腔熱情接納了我們這批流離失所的小難民,他們把最尊貴的宗祠建築提供給我們作為校舍,他們從來沒有與淪陷區學生爭奪升學機會,並且把最優秀的教學骨幹穩定在國立中學。這是多么寬闊的胸懷,多么真摯的愛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後重訪江津德感壩國立九中舊址,附近居民聞風聚集,紛紛前來看望我這個“安徽學生”(當年民間暱稱),執手暢敘半個世紀以前往事情緣。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糧和四川、重慶老百姓大愛的哺育下長大的啊!這是我終生難忘的回憶。
當然,這八九年更為重要的回憶是抗戰,抗戰是這個歷史時期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抗戰涵蓋一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記得在重慶大轟炸最頻繁的那些歲月,連許多餐館都不失“川味幽默”,推出一道“炸彈湯”,即榨菜雞蛋湯。……歷史是記憶組成的,個人的記憶匯聚成為群體的記憶,群體的記憶匯聚成為民族的乃至人類的記憶。記憶不僅由文字語言承載,也保存於各種有形的與無形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之中。歷史學者應該是文化遺產的守望者,但這絕非是歷史學者單獨承擔的責任,而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我對《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編纂出版寄予厚望。
抗日戰爭是整箇中華民族(包括海外僑胞與華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自從19世紀30年代以來,中國曆次反侵略戰爭都是政府主導的片面戰爭,由於反動統治者的軟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發動廣大人民民眾,所以每次都慘遭失敗的結局。只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由於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長期內戰的國共兩大政黨終於經由反覆協商達成第二次合作,這才能夠實現史無前例的全民抗戰,既有正面戰場的堅守嚴拒,又有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英勇殺敵,經過長達8年艱苦卓絕的壯烈抗爭,終於贏得近代中國第一次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我完全同意《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的評價:“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了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抗戰,不僅是反抗日本侵華戰爭,而且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在“脫亞入歐”方針的誤導下,逐步走上軍國主義侵略道路,而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經過甲午戰爭,日本首先占領中國的台灣省,隨後又於1931年根據其既定國策,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滿蒙”為政治軍事基地妄圖滅亡中國,獨霸亞洲,並且與德、意法西斯共同征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國家中最早在亞洲發起大規模侵略的戰端,而中國則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的先驅。及至1935年日本軍國主義通過政變正式成為法西斯國家,兩年以後更瘋狂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由於日本已經與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所以中國的全面抗戰實際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並且曾經是亞洲主戰場的唯一主力軍。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西班牙人民電》所說:“我們與你們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線上。”即使在“二戰”全面爆發以後,反法西斯戰爭延展形成東西兩大戰場,中國依然是亞洲的主要戰場,依然是長期有效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力軍之一,並且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極其重要的貢獻。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凱旋門正好碰見“二戰”老兵舉行盛大遊行慶祝法國光復。經過接待人員介紹,他們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志願從軍,便熱情邀請我與他們合影,因為大家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戰士。我雖感光榮,但卻受之有愧,因為作為現役軍人,未能決勝於疆場,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但是法國老兵非常尊重中國,這是由於他們曾經投降並且亡國,而中國則始終堅持英勇抗戰,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最後勝利。儘管都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畢竟分量與地位有所區別,我們千萬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戰。
重慶在抗戰期間是中國的戰時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所在地,“二戰”全面爆發以後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貢獻與歷史地位。然而由於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對於抗戰期間重慶與大後方的歷史研究長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至少是難以客觀公正地反映當時完整的社會歷史原貌。現在經由重慶學術界倡議,並且與全國各地學者密切合作,同時還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外國學者的關懷與支持,共同編輯出版《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堪稱學術研究與圖書出版的盛事壯舉。我為此感到極大欣慰,並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學者投入此項大型文化工程,以求無愧於當年的歷史輝煌,也無愧於後世對於我們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衛戰爭期間,作為現役軍人而未能親赴戰場,是我的終生遺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說曾經是抗戰老兵。然而,我畢竟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仍願追隨眾多中外才俊之士,為《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的編纂略盡綿薄並樂觀其成。如果說當年守土有責未能如願,而晚年卻能躬逢抗戰修史大成,豈非塞翁失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經是抗戰勝利65周年,我仍然難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歡之夜,數十萬人湧上街頭,那鞭炮焰火,那歡聲笑語,還有許多人心頭默誦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以此為序。
庚寅盛暑於實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