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瓷

中國彩瓷

《中國彩瓷》是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佩蘭胡智勇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書籍點評,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十章,歸納為四大類,即釉下彩、釉上彩、青花加彩、素三彩和色地彩。向青年朋友及收藏愛好者普及我國彩瓷的基本知識,力求客觀、詳實、準確地將中國彩瓷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品種、特點儘可能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它的製作工藝、繪畫風格等,併兼顧其鑑賞知識。

書籍點評

中國的彩瓷是中國古代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早在一千年前,唐代長沙窯的青釉釉下彩瓷器就已輸出到海外,據考古學家調研,在國外大約有十三個國家出土了唐代長沙窯瓷器。最近有報導,在印尼爪哇附近,由德國公司組織打撈的一隻中國唐代沉船上的唐代文物約六萬件,九成以上為瓷器,以唐代長沙窯產最多。可見其時中國瓷業發展的盛況。
中國彩瓷的發展,自從東漢青釉、褐釉瓷器燒製成功以後,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成就。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瓷業迅速發展,在青瓷的基礎上出現了青釉黑褐色彩斑瓷器、黃釉綠彩瓷器,改變了早期瓷器單一色的狀態。隋代又將白瓷燒製成功。到了唐代,南北方的瓷業發展空前繁榮,瓷窯廣泛興起。特別是鞏縣窯的唐三彩、長沙窯的釉下彩以及郟縣窯的黑釉藍斑等許多品種都聞名中外,在瓷器裝飾方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宋、遼、金時代更是名窯輩出、名瓷薈萃,裝飾上也更豐富多彩。金代的釉上彩繪尤為突出。這些都為元、明、清的景德鎮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元代景德鎮形成全國制瓷中心,中國制瓷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彩瓷階段。最突出的就是青花瓷器的燒制技術完善成熟,並大量輸出海外,同時還發明了釉里紅、紅釉、藍釉、卵白釉等。明清兩代是我國瓷業生產飛躍發展的重要時期。由於御窯廠的設定,制瓷技術的革新和進步,使官窯瓷器產品精細入微,其中著名的品種如永樂、宣德的青花,成化的鬥彩,萬曆的五彩,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粉彩等,馳名中外,經久不衰。十七、八世紀歐洲一些國家,對中國瓷器非常熱愛,他們常常用較珍貴的金屬材料鑲嵌在中國瓷器上,達到既保護瓷器又美觀的目的。還有的博物館將中國瓷器鑲到建築物上,作為很重要的裝飾。如泰國王宮建築的一些外牆用中國的粉彩花鳥瓷磚作為牆面,非常高雅,那些粉彩花鳥瓷磚就是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生產的。中國古代彩瓷久遠的藝術魅力,在人類文化交流史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不愧為中華文明史上的瑰寶
有關中國彩瓷的圖錄林林總總,然而全面、深入的著作卻寥寥無幾。著名的中國古陶瓷專家葉佩蘭先生集幾十年研究之經驗,歷時四年,著就這部《中國彩瓷》。洋洋二十餘萬言詳盡地闡述了中國彩瓷發生、發展的淵源,完整清晰地勾勒了中國彩瓷的脈絡;近九百幅精美的實物彩照更讓讀者直觀地了解了中國彩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九百幅照片中多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從未展示、發表過的器物,為讀者提供了新的彩瓷實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