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0》是2013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0
- 作者:金磊總編
- 類別:建築類圖書
-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847138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0》是2013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天心閣位於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為長沙重要名勝。天心閣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閣名引《尚書》“鹹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閣樓總建築面積864平方米,當時為全城最高處。1983年重建的是現閣體,體現了長沙楚漢名城的風貌。另外閣內還珍藏了許多名人字畫。西安...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0》是2013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金磊主編的《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0)》收錄建築從業人員的文章30餘篇,內容涵蓋人物緬懷、事件論壇、書評、考察報告、建築攝影等內容,圖文並茂、版式新穎、內容豐富。書中部分中英文混排。書中提到的建築技術等問題對於專業從業人員有較高指導意義,...
十大河北古建築,是一處稱為中國古建築的瑰寶的旅遊景點。金山嶺長城位於承德市灤平縣境內的燕山深處。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官時期(1567年-1586年)提出"因地制宜"、"以險制塞"的原則,隨著山勢起伏而修築,高下相間,突兀參差。長城底部全部用條石奠基,上部用青磚...
“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文化遺產”參評對象包含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古村鎮、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樓閣、宗教建築、廟、祠建築、陵墓建築、古代工程及在原有歷史遺址成規模復建的大型古建築群。評定工作首次推行以省、市、自治區為獨立選區,採取專家推薦入圍、專家評審確定參評資格、公布終評結果的評選流程,...
詳細描述了航海家鄭和按照永樂皇帝的旨意,建造寶船,到阿拉伯朝覲聖地,到西洋各國宣傳中華文明和開展商品貿易的盛況,全景式地描繪有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場景,如建造寶船、科學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貿、文化交流等盛況,反映了明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天妃宮碑”等建築...
1954年,文化部文物局對長、景、永三陵進行了整修。1958年整修定陵的地面建築與地下玄宮,1959年建定陵博物館。1986年又著手修繕昭陵。現歸十三陵特區管理。3、焦莊戶地道戰遺址【抗戰時期.順義】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
其中,北京故宮是中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的典範,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北京故宮的皇宮建築,是清王朝在中國東北地區創立和發展的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4年,瀋陽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與北京故宮項目...
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 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
中國最大的銅建築群 峨眉山金頂 朱炳仁建成高26米、總面積1614平方米的金頂及銅殿各一座,以及第一山亭“銅亭”一座,是峨眉山精華所在,也是保護和恢復世界文化遺產的經典之作。五 中國最大台基面積的銅殿 錢王祠銅獻殿 坐落在西子湖畔錢王祠中,高8.4米,殿長寬各為4米,台基長寬各為10米,計100平方米。該...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4)《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4)》是2014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磊。
華夏建築文明 中國建築概說 江蘇如皋文廟建築藝術 學科建設 實現原生環境保護的生態博物館(二)建築遺產安全學研究方向探析——寫在美國“911”事件十周年的聯想 保護與修復·試論《威尼斯憲章》中譯本對核心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事件/論壇 不朽的中國建築精神——紀念建築學家梁思成誕辰110周年 堅持中國建築文化遺產傳播的...
而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則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評語。中國建築界也認為“中國古典園林精華萃於江南,重點則在蘇州,大小園墅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少見。”之所以形成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從春秋以來,蘇州一直是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質豐裕、文化...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
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土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多槓樓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反映了客家人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變遷。客家圍屋、客家土樓是軍事鬥爭的產物,軍事防禦能力強大...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中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1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 [17] 截至...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1》是2013年9月1日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磊。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11》基本保留了中國的山水畫的結構特點,不經意間在樓閣等細節上加入了西畫技畫,但也多少暴露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建築結構之觸及不深。雖然如此,它使中國人接觸到了相方美術技法,也同時萌生了西方人對中國...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3》是2012-1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3》是一本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學術資料的雜誌,是想要透過這個學科表面,洞察其本質所必不可缺少的,如果說《中國營造學社彙刊》是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早期的一份重要學術文獻集,那么今日奉獻給中外讀者的新刊《中國建築文化遺產》不僅肩負城市、建築...
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建築學會現場還發布了《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保護與發展建議書》(徵求意見稿),六條建議分別是:20世紀建築遺產作為中國建築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有計畫地向公眾進行知識啟蒙;20世紀建築遺產數目龐大,是尚待發掘的寶藏,應進一步加強國家層面的普查工作和保護力度;20世紀建築遺產是中國社會巨變的見證...
《清代官式建築營造技藝》《婺州民居傳統營造技藝》《蒙古包營造技藝》《苗族吊腳樓傳統營造技藝》《閩浙地區貫木拱廊橋營造技藝》3. “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叢書選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最具價值、最能展現中國建築文化的10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2009年,“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0多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皇宮樣式修建的。整個廟宇氣勢恢宏,布局嚴謹,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築群(故宮、避暑山莊)之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孔廟的建築群貫穿在南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中路從金聲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