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蘇兆征》由盧權、禤倩紅所著。《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蘇兆征》生動再現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重彩描述了書寫這一畫卷的工運領袖蘇兆征短暫而光輝的一生。透過書中血與火的歷史,使我們感受到工人運動先驅為理想、為信念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蘇兆征
-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工人出版社
- 作者:盧權 禤倩紅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848463, 978750084846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蘇兆征》通過權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動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示了中國工運歷史人物為中國工運事業英勇奮鬥的不朽業績和偉大精神。他們是中國工運歷史上永遠的豐碑,激勵我們一代一代堅定理想和信念,牢記歷史使命,弘揚光榮傳統,繼往開來,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推進中國工運事業而努力奮鬥。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少年時代
時勢與家境
愛國思想的薰陶
第二章 驚濤駭浪
悲慘的海員生涯
辛亥革命活動分子
改造家鄉
初經風暴
第三章 第一怒濤
組織香港海員罷工
罷工總辦事處總務部主任
指揮若定
香港當局低頭屈服
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大”
第四章 新的征程
重整旗鼓
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第二次全國“勞大”
第五章 反帝洪流
發動省港大罷工
罷工委員會委員長
運籌帷幄
以心交心
堅持罷工鬥爭到底
第六章 工運領袖
領導省港工會統一運動
全國工人運動的領袖
關注國內外工人運動進行
第七章 武漢風雲
北上工作
勞工部長
連任全國總工會委員長
迎戰逆流
第八章 出生入死
八七會議前後
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
上海的戰鬥
第九章 蘇聯歲月
紅色記憶:黨的六大
積極從事國際職工運動
第十章 戰鬥不息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蘇兆征工運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時勢與家境
愛國思想的薰陶
第二章 驚濤駭浪
悲慘的海員生涯
辛亥革命活動分子
改造家鄉
初經風暴
第三章 第一怒濤
組織香港海員罷工
罷工總辦事處總務部主任
指揮若定
香港當局低頭屈服
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大”
第四章 新的征程
重整旗鼓
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第二次全國“勞大”
第五章 反帝洪流
發動省港大罷工
罷工委員會委員長
運籌帷幄
以心交心
堅持罷工鬥爭到底
第六章 工運領袖
領導省港工會統一運動
全國工人運動的領袖
關注國內外工人運動進行
第七章 武漢風雲
北上工作
勞工部長
連任全國總工會委員長
迎戰逆流
第八章 出生入死
八七會議前後
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
上海的戰鬥
第九章 蘇聯歲月
紅色記憶:黨的六大
積極從事國際職工運動
第十章 戰鬥不息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蘇兆征工運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1919年“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同年,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掛牌辦公。從那時起,中國工人運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歷經艱難與風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征程。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工運征程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工運領袖、工運活動家。他們為推翻三座大山、建設新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緬懷先入,傳承光榮,中國工人出版社策劃出版了《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叢書。本叢書通過權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動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示了中國工運歷史人物為中國工運事業英勇奮鬥的不朽業績和偉大精神。他們是中國工運歷史上永遠的豐碑,激勵我們一代一代堅定理想和信念,牢記歷史使命,弘揚光榮傳統,繼往開來,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推進中國工運事業而努力奮鬥。
本叢書的出版得到了王永璽、謝春濤、唐玉良等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王永璽同志審讀了全部書稿,在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並感謝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湖北省總工會、福建省總工會、上海陳雲紀念館、武漢二七紀念館、福州市林祥謙烈士陵園管理所、安慶陳獨秀紀念館、武漢市江夏區總工會、武漢市江夏區黨史辦、武漢市江夏區民政局等單位給予的幫助與支持。
由於本叢書從策劃到成書的時限緊迫,因此在文稿內容、圖片組織上難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歡迎各界讀者進行批評指正,並希望能夠在修訂再版時加以完善。
為緬懷先入,傳承光榮,中國工人出版社策劃出版了《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叢書。本叢書通過權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動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示了中國工運歷史人物為中國工運事業英勇奮鬥的不朽業績和偉大精神。他們是中國工運歷史上永遠的豐碑,激勵我們一代一代堅定理想和信念,牢記歷史使命,弘揚光榮傳統,繼往開來,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推進中國工運事業而努力奮鬥。
本叢書的出版得到了王永璽、謝春濤、唐玉良等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王永璽同志審讀了全部書稿,在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並感謝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湖北省總工會、福建省總工會、上海陳雲紀念館、武漢二七紀念館、福州市林祥謙烈士陵園管理所、安慶陳獨秀紀念館、武漢市江夏區總工會、武漢市江夏區黨史辦、武漢市江夏區民政局等單位給予的幫助與支持。
由於本叢書從策劃到成書的時限緊迫,因此在文稿內容、圖片組織上難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歡迎各界讀者進行批評指正,並希望能夠在修訂再版時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