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屆學術會議已於2014年10月21日-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屆學術會議
- 地點:福建省福州市
- 會議時間:2014年10月21日-25日
- 會議主題:環境友好的化工、冶金與材料工業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屆學術會議已於2014年10月21日-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屆學術會議已於2014年10月21日-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活動背景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術會議是中國工程院的重要系列學術活動之一,每兩年召開一次,宗旨是推進化工、冶金、材...
2023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福成的研究方向為耐磨材料、貝氏體鋼;發明難焊高錳鋼轍叉焊接用鋼及焊接技術,解決了中國鐵路發展中一項卡脖子技術難題,為實現中國高速、重載跨區間無縫線路的技術跨越創造了條件;發明鐵路轍叉用新型高錳鋼冶金全流程技術,...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一屆學術會議由中國工程院主辦,圍繞“化工、冶金、材料”前沿與創新的主題,針對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需求,結合國內外化工、冶金、材料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交流學術思想、展示最新成果、研討相關領域和行業科技協同創新思路,旨在...
楊超,男,漢族,1971年8月生,江蘇睢寧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綠色化工研究部學術主任。楊超1993年於南京化工學院化工系畢業後碩博連讀,1998年獲博士學位;1998至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
《未來的化工冶金材料工程》是2016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工程院。內容簡介 2014年6月2~3日,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CAETS)和中國工程院聯合舉辦。“未來的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分會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
2002年 根據江西省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和贛南有色金屬資源的優勢,2002年至今新增稀土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與控制以及生物化工等多個專業,並由原來4個本科專業拓展到現在的9個本科專業。2011年 根據學校學科發展需要,將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分成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
新型高性能陶瓷儲能材料及電容器 新型高性能陶瓷儲能材料及電容器,是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2000年10月—2010年1月,在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技術委員會工作。2024年3月20日5時17分,李俊賢因突發心臟衰竭在洛陽市去世,享年96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李俊賢主持參與了偏二甲肼、一甲基肼、魚推-3燃料、...
2015年,成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2015年12月起,任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2018年6月起,任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2019年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023年2月24日,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
2015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2017年2月,當選民盟大連市委主任委員;3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7月,當選民盟遼寧省委副主任委員。2017年3月—2022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2018年1月,當選政協大連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席。2022年1...
1、專業名稱: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系 專業簡介:培養從事鐵合金、鋁合金、鋼鐵冶煉工程方面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業,從事冶金工藝的編制與實施;工藝裝備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工作;原料及產品的化學分析與物性檢測和產品質量的檢測與控制;企業管理行銷工作。專業課程...
丁傳賢,1936年2月11日出生於江蘇南通,無機塗層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丁傳賢於1959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85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材料系工作;1994年先後以訪問教授的身份赴日本國無機材質所、...
《面向2020的化工·冶金與材料》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群基。內容簡介 本書為2007年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屬我國化工、冶金與材料學科每兩年出版的系列專著之一。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六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精選彙編而成,共收入論文150篇,其...
2008年3月,擔任材料先進制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科技大學)主任。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謝建新在交通運輸與航天航空關鍵鋁材擠壓加工,高性能特鋼、銅合金和銅鋁複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藝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套用等方面取得較多重要成果。...
2001年 ~ 2012年 鋼鐵研究總院功能材料研究所 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2001年 ~ 2020年 鋼鐵研究總院研究室 主任 2012年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副總工程師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科研成就 李衛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工作,獲得低溫度係數、高磁能積釹鐵硼永磁材料,特殊取向...
本書對於從事化工、冶金和材料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師生具有參考價值,對於想了解我國化工、冶金和材料學科近年來進展的讀者無疑也是一本十分有益的參考用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2007年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屬我國化工、冶金與材料學科每兩年出版的系列專著之一。由中國工程院化工...
1963年周廉從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1969年調到寶雞有色金屬研究所工作;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低溫研究實驗室進修;1984年擔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02年擔任中國工程院冶金、化工與材料學部主任;2003年擔任陝西...
[29]宗立率,王錦艷,蹇錫高.主鏈含三苯基均三嗪結構的鄰苯二甲腈樹脂基複合材料[A],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第十屆學術會議,2014,1-1 [30]宗立率,鄔祚強,王錦艷,蹇錫高.主鏈含三嗪結構的鄰苯二甲腈樹脂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2014,505-506 [31]Zong...
吳驪珠,女,1968年出生於甘肅天水,有機光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超分子光化學實驗室主任。 [1] [28] 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1990年吳驪珠從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1995年從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
1955年5月,從撫順鋁廠調入東北工學院工作,歷任東北工學院副教授、教授,輕金屬冶煉教研室主任,有色冶金系主任。1987年1月,當選為挪威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1989年1月,當選為挪威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2006年7月28日15時24分,因病醫治無效,在瀋陽逝世...
劉昌勝於1989年從湖北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1992年獲得華東化工學院碩士學位;1993年至1999年在華東理工大學技物所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室主任、副所長、黨支部書記;1996年獲得華東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8年擔任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長;2000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
余艾冰是國際知名化學工程和過程冶金專家,被公認為是顆粒填充、顆粒及多相流、以及計算機模擬與仿真多個研究領域的權威。(寶鋼澳大利亞聯合研發中心評)余艾凍的科研成果已被廣泛套用於冶金、材料、化工和採礦工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中國、澳大利亞和許多國家的研究機構及許多跨國公司建立了高層次的緊密的合作夥伴...
截至2007年,孫優賢在製漿造紙、生物化工自動化工程領域,針對大型企業的各個生產過程,建立了24種動態數學模型,開發了25種高級控制算法,18種計算機控制系統,研製了6種造紙專用儀表和12個軟測量軟體,並在20多個省市推廣套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4月,孫優賢出版專著、編著18部,被SCI、EI收錄...
2000.07—2007.08 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其間:2006.03—2006.06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25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200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同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同年入選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2005年10月17日,江蘇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
2009年,王靜康在天津市召開的“現代化工冶金與材料技術前沿”會議上,發表論文:關於我國化學工業及晶體工程技術發展戰略的思考。2010年,王靜康在北京市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晶型藥物研發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會議上,發表論文:粒子過程晶體產品分子組裝與形態最佳化技術。代表專著 發明專利 科技獎項 科研項目 人才培養 教...
1931年,羅沛霖從天津南開中學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最終選擇了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電機工程系。1933年,大學三年級的羅沛霖志在電信專業,但卻選習了電力以擴大視野,學習了機械、冶金、化工、管理等的知識。1935年7月,羅沛霖從交通大學畢業獲得工學學士,之後在廣西南寧無線電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