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江西理工大學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是我國有色金屬冶金、鋼鐵冶金、化學化工等行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學院堅持以質量求發展,以實力創品牌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建立起以有色金屬冶金、加工及精細化工為突出代表的多個特色專業,造就了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教學及科研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並在
有色金屬冶金及加工領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優勢,為江西在中部崛起乃至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現有4個本科專業:冶金工程、化學工
程與工藝、稀土工程、套用化學等。已建立起以有色金屬冶金、加工及精細化工為突出代表的多個特色專業,造就了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教學及科研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
新成立的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將整合該校其他優勢學科的資源,搭建起教學科研的公共學科平台。學院將實行開放、合作的教學研究模式,積極承擔稀土工程、冶金工程領域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養和科技攻關、新材料研發等任務。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以來,學院立足
江西、面向全國培養了近8000名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用人單位以“基礎紮實、工作踏實、為人誠實”給予好評。在中國高校傑出校友排行榜中,我校排在第63位,在“中國高校傑出企業家校友排行榜”中,我校名列第53位。
歷史沿革
1958年 鋼冶系成立,分別設定煉鐵、煉鋼和軋鋼專業
1972年 有色系成立,分別設定重有色金屬冶金、稀有金屬冶金、金屬壓力加工等3個專業
1979年 鋼冶系和有色系合併,成立冶金系
1994年 冶金系更名為材料工程系,設定有色金屬冶金和金屬壓力加工2個專業。同年化學工程系成立。
1998年 鋼鐵冶金專業恢復,同時根據教育部的新專業目錄,有色金屬冶金、鋼鐵冶金、冶金物理化學合併為冶金工程專業;金屬壓力加工更名為金屬材料工程。
2001年 根據學校推行的最佳化聯合、資源共享的現代辦學模式,原材料工程系、資源系的無機非金屬專業以及化學工程系合併,成立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2002年 根據江西省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和贛南有色金屬資源的優勢,2002年至今新增稀土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與控制以及生物化工等多個專業,並由原來4個本科專業拓展到現在的9個本科專業。
2011年 根據學校學科發展需要,將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分成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包括4個本科專業,分別為: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稀土工程、套用化學。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20人,講師和工程師1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3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7人,碩博研究生學歷所占教師比例82%。擁有院士1名,江西省“井崗學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7名,“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名,“井岡之星”2名,江西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1名,江西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名。
學科設定
學院現設有4個本科專業:冶金工程、稀土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等,其中有色金屬冶金是江西理工大學的傳統優勢專業,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冶金工程是國家級特色專業,2012年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
學院擁有1個江西省品牌專業:冶金工程;擁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冶金工程、化學工程,其中冶金工程為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冶金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套用化學、工業催化;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領域:冶金工程、化學工程等;1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套用化學。
冶金工程
1、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有色金屬冶金、鋼鐵冶金、冶金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專業綜合知識,能在冶金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化學、有色金屬(鋼鐵)冶金原理等專業基礎理論及有色金屬冶煉(包括重、輕、稀和貴金屬)和鋼鐵冶金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系統的冶煉工藝、工程設計、分析測試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訓練,達到具有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製備及工業設計和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能力與素質:
1、掌握有色金屬(鋼鐵)冶金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有色金屬(鋼鐵)生產工藝,具備初步的工藝設計、技術開發、生產組織管理及科學研究能力;
2、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工程製圖、機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
3、具有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外語、計算機套用能力;
4、具備了解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科技發展動態的能力;
5、能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適應自我發展和終身教育需要。
2、學制及授予學位
本科4年,工學學士
3、主幹學科
有色金屬冶金、鋼鐵冶金、冶金物理化學
4、主要課程
有色(鋼鐵)冶金原理、(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重、輕、稀、貴)冶金學、鋼鐵冶金學、金屬學、冶金工廠設計基礎、化工原理與設備、分離科學工程。
5、就業方向和就業狀況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有色金屬和鋼鐵領域從事生產、管理工作,還可在設計院從事工程設計工作,亦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稀土工程
1、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冶金方法與材料製備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善於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從事冶金工作並能從事稀土冶金及其材料製備、工程設計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有色金屬冶金方法,著重掌握稀土礦物加工及冶金、稀土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冶煉工藝制定、工程設計、測試技能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達到具有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及工業設計和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能力與素質:
1)掌握本專業必須的製圖、機械、電工技術和計算機基礎技能;
2)掌握有色金屬冶金特別是稀土冶金、材料製備及加工的基礎理論知識;
3)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並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文獻,擁有較強的技術開發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科技發展動態;
4)具有稀土冶金與材料製備的生產組織、技術經濟分析、科學管理和工業設計的初步能力;
5)具有分析解決本專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以及進行科學研究、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
2、學制及授予學位
本科4年,工學學士
3、主幹學科
稀土工程、有色金屬冶金
4、主要課程
冶金物理化學、金屬學、冶金熱力學/動力學、稀土元素化學、冶金工廠設計、稀土礦物及其加工、稀土分離科學、稀土材料與套用、計算機在稀土工程中的套用等。
5、就業方向和就業狀況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稀土材料開發與套用、稀土冶金與分析、稀土採礦與礦物加工等領域從事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生產經營、工程設計等工作。可以到礦山、冶金與材料企業、冶金科研及設計院所、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部門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
1、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冶金、煉油、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習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套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最佳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製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能力與素質:
1、掌握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化工工藝裝置與設備設計方法.掌握化工過程模擬最佳化方法;
3、具有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對化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化學工程學的理論前沿,了解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學制及授予學位
本科4年、工學學士
3、主幹學科
套用電化學、化學反應工程、精細化工
4、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學
5、就業方向和就業狀況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精細化工(塗料和有機高分子合成等方面)和電化學(金屬腐蝕與防護和電鍍等方面)領域從事生產和管理工作,還可在工業催化領域從事科研或生產管理工作,和在礦山或冶金等相關企業從事環保和分析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化工設計院所從事化工設計工作。
套用化學
1、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套用化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術,能在新能源、光伏材料、功能材料、冶金、工業分析、環境監測,醫藥、環保和等企業、技術、和事業、行政部門,從事套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管理,以及在科研部門、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本專業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套用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實驗技能,具有專業英語、計算機套用、套用化學、新材料、化學分析、化工技術、經濟及管理知識,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科學管理的基本技能。本專業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新能源、光伏材料、功能材料的研究開發,工業分析、冶金、環保各行業分析測試和相關的套用研究等方面都受到比較全面的培養和鍛鍊,成為從事套用化學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設光伏材料與功能材料、工業分析與環境監測兩個專業方向,專業課分別按光伏材料與功能材料、工業分析與環境監測兩個專業方向進行設計。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能力與素質:
1、掌握套用化學、材料、新能源、工業及環境分析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材料製備的工藝與性能的研究方法.掌握工業分析與環境監測設計方法;
3、具有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對化工生產、新能源、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套用化學的理論前沿,了解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學制及授予學位
本科4年理學學士
3、主幹學科
化學、套用化學
4、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功能材料化學、材料合成化學、半導體器件物理、薄膜物理與技術、材料分析測試技術、現代儀器分析、工業分析、環境分析與檢測、分離與富集技術
5、就業方向和就業狀況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新能源、光伏材料、功能材料、冶金、工業分析、環境監測,醫藥、環保等領域從事套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工作,還可在科研部門、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亦可在事業和行政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實驗室建設
學院擁有國家鎢與稀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教育部鎢資源高效開發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化學化工實驗示範中心等多個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開發及檢測平台。現已在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工程與工藝、稀土工程等領域,特別是在鎢、稀土、鎳鈷等的冶金、加工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在鎢冶金工藝及其高性能粉體材料製備技術、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化學提取與分離新技術、銅冶金新工藝及其材料製備技術理論研究、冶煉過程計算機仿真與最佳化控制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過程強化與最佳化控制、冶金分離新工藝及理論、綠色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水處理複合材料、納米催化、光電材料的合成與套用研究、套用電化學、表面化學研究等。
學術進展
學院依託有色金屬冶金、化學化工等學科建設的研究開發及檢測平台有:國家鎢與稀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教育部鎢資源高效開發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有色金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銅冶煉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化學化工實驗示範中心。現已在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工程與工藝、稀土工程等領域,特別是在鎢、稀土、鎳鈷等的冶金、加工與新材料製備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過程強化與最佳化控制、冶金分離新工藝及理論、綠色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水處理複合材料、納米催化、套用電化學、表面化學研究等。近五年,學院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8項、國家863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0多項,以及企業委託科研項目100餘項,科研經費4800多萬元;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取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項。其中“白(黑)鎢礦潔淨高效製取超高性能鎢粉體成套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球形、單晶、超細仲鎢酸銨粉體的製取技術”榮獲2006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其中140餘篇被SCI、EI和ISTP收錄,出版專著、教材12部。
國際交流
學院國際合作交流頻繁,近五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講學83人次,成功地主辦了“第十屆全國冶金反應過程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濕法冶金學術會議”等6次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參加國際國內會議115人次。目前已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Prince of Sonkla University)、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加拿大溫哥華國家科學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研究機構與大學等建立了合作研究及學術交流關係。
學院特色
學院近年來一直圍繞“建設江西一流、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工科優勢突出、礦冶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理工大學”的長遠目標,貫徹落實學校辦學指導思想,以本科教學為中心,培養具有“基礎紮實、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加強學科基礎課和實踐教學環節,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特色科研方向提升本科教學水平。2009年獲批國家質量工程1項、省級質量工程6項。學院冶金工程專業實行一本招生,在校學生規模1300人左右,本科生就業率連續4年在92%以上,碩士生就業率100%。
學生工作
學院學生工作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深入開展“雙學”、“學雷鋒、創三好”及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推進安全文明、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動。近三年,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7項;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中,獲國家級二等獎3項;在江西省電子電腦知識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江西省賽區一等獎2項,優秀獎2項;全國化工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在全省數學建模大賽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第十一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院獲全國三等獎2項、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3名教師等獲得 “園丁獎”;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徵文比賽中,獲三等獎1項;在江西省文藝大賽中,獲三等獎1項。
就業情況
近年來,我院畢業生就業地區和行業主要是國內外各大金屬礦山、冶金及材料企業及沿海發達地區有色金屬和鋼鐵領域企業,如江西銅業集團、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辰州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煉廠、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萍鄉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路明集團、新余LDK有限公司、廣東佛山南海朗達螢光粉有限公司、飛利浦投資有限公司等,畢業生供不應求,每年均有30%以上畢業生進入北京有色研究總院、
北京科技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
中南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東北大學等“
211”、“
985”大學等就讀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