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1

2022年1月13日上午,在第十七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 2022)召開期間,中國貿促會發布《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1
  • 發布時間:2022年1月13日
報告內容,五個特徵,五個趨勢,

報告內容

(一)“雙循環”格局推動展覽業實現新發展。一是展覽業形態將向更為多元的產業融合形態轉變。二是展覽產業鏈增值更加具有溢出效應。“展覽+”(產業、城市、功能區、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產業集群和展覽商圈,將更加放大產業溢出效應。
(二)綠色低碳成為展覽業高質量發展方向。一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二是綠色、低碳辦展理念將實現升級。三是生態會展將推動可持續發展。展覽業界將加快創辦展覽新題材,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逐漸會向新能源汽車、智慧型製造、環保等領域延伸。
(三)專業化品牌展覽成為展覽業發展主流。一是展覽內容更加注重精耕細作。二是新興產業類展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新消費領域展覽釋放新動能。隨著“00後”人群逐漸成為新的消費主體,動漫、遊戲、電競、寵物等類型的高水平專業品牌展覽將實現快速增長;以體育賽事為主題的展覽有望借2022年體育大年回暖,健身產業將成為未來展覽的方向之一。
(四)境外參辦展加快與國際展覽接軌。一是RCEP有望成為展覽業國際合作的重點區域。二是雙邊、區域性展覽進一步加強。三是展覽業“走出去”“引進來”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展覽業將在充分引進國際重要展會、著名展覽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將中國展覽公司、展覽品牌植入國際市場。
(五)數字展覽造就未來展覽業發展新業態。一是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展覽業發展新模式。二是展覽場館智慧型化建設成為新方向。三是數位化展覽信息平台搭建新渠道。展覽企業將進一步充分利用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助力現代展覽產業新發展。

五個特徵

一是境內展覽發展韌性和活力開始增強,區域和行業發展差異化顯著。中國展覽業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恢復發展,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與上年相比,均實現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覽2949個,比上年增長48.6%;展覽總面積92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2%。1萬-3萬平方米的展覽數量占比達42.2%,1萬平方米以下的展覽數量比上一年增長86.3%,中小規模展覽成為各主辦方在疫情背景下的最佳選擇。
各區域和各行業辦展規模差異化明顯。從區域分布看,華東地區處於領先位置,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占比分別為42.7%和44.1%;東北和西北地區仍相對落後,辦展數量占比分別為6.7%和3.7%,辦展面積占比分別為5.5%和3.4%;西北、華中、華南和華東地區辦展數量增幅均超過50%,同比分別增長71.9%、70.4%、60.5%和53.2%;東北、華中、華南和西北地區辦展面積增幅較大,同比分別增長49.3%、47.8%、34.3%和33.5%。廣東和上海辦展數量和面積位居全國各省市區前二,辦展數量占比分別為14.2%和11.6%,辦展面積占比分別為18.2%和18.3%;廣東辦展數量最多,上海辦展面積最大。上海、北京和廣州繼續領跑全國展覽業發展,深圳、青島、成都、鄭州和武漢等城市展覽業發展優勢進一步顯現。從行業分布看,展覽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輕工業展覽、重工業展覽、服務業展覽和農業展覽,占比分別為41.5%、24.7%、23.3%和6.3%,輕工業展覽在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上均居各行業之首。
二是出國展覽業遭受疫情巨大衝擊,數字展覽新模式日益成熟。2021年,展覽界將其稱為展覽業“元宇宙”元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展覽的影響繼續加強,中國出國展覽業遭受沉重打擊,但線下展覽向數位化轉變不斷加速,各大展覽企業積極尋找線下展覽的替代模式,數字展覽得到加快發展。根據UFI發布的《全球展覽行業晴雨表》數據,全球58%的行業受訪者在現有的展覽產品中增加了數字服務和產品。中國各地積極藉助數字展覽融匯線上線下,聯結國際和國內,助力外貿企業搶抓機遇、開拓市場,助力中外企業保持和拓展國際貿易渠道。
升級後的“貿促雲展”平台累計服務20多個展覽會,其中既包括“中國——中西非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中國——中亞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中國——中北美洲數字貿易展”等中國貿促會主辦的國家級數字經貿展覽會,也包括“長沙軌道交通展”、“瀋陽機器人展”、“鹽城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等地方性商業展會線上平台,為中外企業保持和拓展國際貿易渠道、增進中外經貿交流與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也突破時間、空間、語言的限制,創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方式,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搭建了便捷高效的經貿合作平台。
此外,“代參展”也作為一種新的參展形式應運而生,通過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新優勢,採用“線下實體展示+線上即時洽談”遠程方式參加實體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企業赴海外參展受限而帶來的損失。
三是展覽館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微弱增勢,大型新展覽場館建設步伐逆勢加速。2021年中國展覽館的數量與面積較2020年均保持微弱增勢,全國展覽館數量達到151個,比上年增長1.3%;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約103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9%。江蘇省蟬聯全國展覽館數量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展覽館總面積居全國首位。
從數量上看,全國共有32個展覽館室內可租用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比2020年增加2個,約占全國展覽館總數量的21%。對比2020年數據可以看出,大中型展館數量穩步增長,顯示出我國展覽館市場規模不斷增加的發展趨勢。天津國家會展中心(一期)、株洲國際會展中心、淮州國際會展中心等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二期、杭州大會展中心、廈門新會展中心、貴陽寶能國際會展中心、東北亞國際會展中心、商丘市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完成規劃並投入建設,預計新增展覽面積共超過100萬平方米。當前在建的重點展館建設項目如濟南先行區國際會展中心、武漢天河國際會展中心、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天津國家會展中心(二期)、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廣交會展館四期等克服疫情影響,進展順利,展館建設穩步推進。未來,隨著天津國家會展中心二期、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二期、杭州大會展中心等大型展館項目落地,展館總供給面積將繼續增加。
四是國家級展會第一梯隊發揮引領作用,政府主導型展覽活動相繼舉辦。2021年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全部實現線下舉辦,且各顯特色,形成了中國國際化大市場的“四輪驅動”。第四屆進博會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36.6萬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服貿會首次以“一會兩館”形式舉辦,吸引了來自153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餘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參會,達成各類成果1672個,參展參會企業數量和國際化程度均超過上屆水平;第130屆廣交會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首次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首次舉辦國家級國際貿易論壇,開啟了雙線辦展的新模式、新常態、大場景;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展覽總面積8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5家企業、2628個消費品牌參展,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消費精品展。
此外,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中國國際智慧型產業博覽會等一大批政府主導型展覽活動相繼舉辦,為恢復展覽活動、提振展覽業界信心和規範展會疫情防控發揮了較好示範效應。
五是阿聯杜拜世博會中國館亮點突出,向世界宣介中國“新征程”發展藍圖。2020年阿聯杜拜世博會是在中東地區舉辦的首次世博會,各國圍繞“溝通思想,創造未來”這一主題,展現經濟社會發展理念和成就,加強對話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10月1日,2020年杜拜世界博覽會中國館揭幕,中國館占地面積4636平方米,是杜拜世博會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從“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園”“共同的未來”等4個層次,展示了中國在航天探索、信息技術、現代交通、人工智慧、智慧生活等方面的發展成就,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中國館接待遊客74萬,占全園接待遊客總數十分之一。

五個趨勢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展望2022年,隨著各國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和經濟內生性動能的修復,全球展覽經濟成長擴張態勢有望延續。中國展覽經濟也將把牢穩中求進總基調,加快展覽業的恢復和發展,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由外延規模擴張型高速增長轉向內涵提質增效的新發展階段。總體來看,2022年中國展覽業發展將呈現以下五個趨勢:
(一)“雙循環”格局推動展覽業實現新發展。一是展覽業形態將向更為多元的產業融合形態轉變。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展覽與優勢產業更加融合發展,各地特色優勢產業將更加壯大,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要素升級和業態創新,更加充分釋放“展覽經濟”新動能。二是展覽產業鏈增值更加具有溢出效應。展覽上中下游鏈條的高效協同,“展覽+”(產業、城市、功能區、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產業集群和展覽商圈,將更加放大產業溢出效應。
(二)綠色低碳成為展覽業高質量發展方向。一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會展業回響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轉型升級要求,提倡綠色發展,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將促進綠色布展參展常態化,推動綠色服務在展覽領域安全高效利用。二是綠色、低碳辦展理念將實現升級。會展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徹落實到辦展引展的全流程管控中,制定政策、建立機制和出台標準,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生態會展將推動可持續發展。展覽業界將加快創辦展覽新題材,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逐漸會向新能源汽車、智慧型製造、環保等領域延伸。
(三)專業化品牌展覽成為展覽業發展主流。一是展覽內容更加注重精耕細作。大型展覽將由展覽對象的橫向分割向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細分發展,國際大型展覽的新增專題展或同期舉辦的展覽增多,展覽範圍、展品種類和用途越來越專業。二是新興產業類展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中國展覽業將聚焦新一代信息網路、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專業性品牌展會。三是新消費領域展覽釋放新動能。隨著“00後”人群逐漸成為新的消費主體,動漫、遊戲、電競、寵物等類型的高水平專業品牌展覽將實現快速增長;以體育賽事為主題的展覽有望借2022年體育大年回暖,健身產業將成為未來展覽的方向之一。
(四)境外參辦展加快與國際展覽接軌。一是RCEP有望成為展覽業國際合作的重點區域。RCEP生效將為展覽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不管是出國參展還是出國辦展,都可能享受到RCEP政策帶來的紅利。二是雙邊、區域性展覽進一步加強。中國——東協、中國——東北亞、中國——蒙古、中國——俄羅斯、中國——南亞、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阿拉伯國家、中國——亞歐、中國——非洲等雙邊、區域性大型涉外經貿博覽會將實現新的突破,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展覽業“走出去”“引進來”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展覽業將在充分引進國際重要展會、著名展覽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將中國展覽公司、展覽品牌植入國際市場。
(五)數字展覽造就未來展覽業發展新業態。一是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展覽業發展新模式。未來展覽業的發展趨勢將是線上線下雙輪驅動展覽業創新發展,展覽業從業人員更要站在時代和發展的高度看待展覽服務模式創新,擁抱網際網路,擁抱新技術。二是展覽場館智慧型化建設成為新方向。不僅包括建築智慧型化,還包括智慧場館與智慧城市的結合,使智慧場館成為“城市大腦”的重要中樞。三是數位化展覽信息平台搭建新渠道。展覽企業將進一步充分利用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助力現代展覽產業新發展。
《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1》由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主要執筆,在編寫過程中,得到業界專家、展覽企業的大力支持,在此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2022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國家經貿戰略,以更大決心、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動全國展覽業在新征程中走在時代前列,助力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