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思潮史綱

中國學術思潮史綱

《中國學術思潮史綱》是2008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學術思潮史綱
  • 作者:周山
  • ISBN:9787807452492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思潮史綱》是一部以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代道學、明代心學、清代樸學、現代新學等八個主流學術思潮為研究主體的通史,簡明扼要地敘述兩乾五百年以來各個主流學術思潮的流變、興衰的歷史因緣,並且從這些主流學術思潮發生髮展的歷史進程中探尋其內在動力與前後相繼的邏輯必然,考察分析各個學術思潮所湧現出來的學術成就,探尋學術思想發展的規律。中國學術史,在整個人類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
如何將這一有著鮮明個性和特殊魅力的學術史準確生動地描述出來並介紹給全人類,使之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學術思潮是學術史的主流,思想史的靈魂,時代的精神。中國學術史乃至中國思想史的研究,都應以中國學術思潮的研究為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章子學思潮/5
第一節子學思潮的興起/5
一、春秋地主經濟的形成與經濟觀念的改變/5
二、諸侯爭霸,政治環境寬鬆/6
三、士階層的形成與轉向/8
四、學術發展的邏輯必然/9
第二節子學思潮初瀾/12
一、道:老聃關於宇宙本原及其變化規律的思考/12
二、兩可:鄧析的教訟與名辯風氣的開創/18
三、復禮:孔丘的遊學歷程與儒學的誕生/22
第三節子學思潮的中興/29
一、兼愛:墨翟的平民政治與第一個宗教團體的形成/29
二、性善:孟軻的成聖理由及其實踐/34
三、歷物:惠施與名辯研究/40
四、莊周的逍遙與齊物/45
第四節子學思潮的總結/51
一、小取:後期墨家對辯說形式的反思/52
二、指物:公孫龍正名實的理性思考/57
三、性惡:荀況的教化理由及援法入禮/62
四、法、術、勢:韓非非儒學、遠仁義的專制主義/68
本章結語/73
第二章經學思潮/79
第一節經學思潮的興起/79
一、西漢政權建立時百家之學概觀/79
二、西漢創建者對思想統治工具的選擇/81
三、黃老之術主導地位的延續與終結/83
四、儒學的興起與搭建漢用平台/85
第二節經學思潮的繁榮/87
一、漢武帝獨尊儒術的舉措及特點/88
二、博士制度的變化及其傳經特點/90
三、經學教育的發展/92
四、通經致用/93
五、儒術獨尊后的百家之學/96
第三節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97
一、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分歧/97
二、西漢末年的今、古文之爭/99
三、東漢的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101
第四節經學的衰落/105
一、鄭學衝擊和戰亂摧殘只是外因/105
二、“重病纏身”是經學衰落的主要原因/107
三、選舉制度的腐蝕/110
四、漢代有識者對經學的批判/111
本章結語/114
第三章玄學思潮/121
第一節玄學思潮的興起/121
一、東漢末年的名教危機/121
二、經學的衰微與道家的異動/123
三、從本末、名實之辯到劉劭的《人物誌》/124
四、魏晉玄學的序曲:何晏的“無名”論/125
第二節魏晉玄學的展開:名教與自然之辯/126
一、作為治國神器的名教/126
二、王弼:名教本於自然/128
三、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130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132
第三節玄學思潮的理論深化:有無之辯與言意之辯/134
一、何晏與王弼的貴無論/135
二、裴頹的崇有論/136
三、郭象的獨化論/137
四、荀粲的發難與人物品藻/140
五、王弼的“得意忘言”論/141
六、歐陽建的“言盡意”論/142
第四節玄學思潮的尾聲與消退/1:44
一、《列子》:順自然、斥名教的享樂主義/144
二、《列子注》:佛玄合流的貴虛論/146
三、喧賓奪主:佛學在玄學化中壯大/148
本章結語/150
第四章佛學思潮/152
第一節佛教義學的興起/152
一、隋唐時期佛學興起的內因與外緣/152
二、天台的思想理論與實踐學說/153
三、三論宗的“緣起性空”理論/161
第二節佛教義學的高峰(上)/164
一、“賴耶緣起”理論/164
二、法相宗後學的“五種姓”學說/165
三、唯識學的成佛理論與實踐學說/168
第三節佛教義學的高峰(中)/171
一、律宗的戒學與觀法/171
二、密教的“即身成佛”理論與實踐/174.
三、淨土宗的修行實踐法門/178
第四節佛教義學的高峰(下)/181
一、華嚴宗的緣起理論/181
二、華嚴“五教”與法界觀門/184
第五節佛教義學的衰落與禪宗的崛起/189
一、佛教義學宗派理論的趨向衰退/189
二、禪宗——“不立文字”者的異軍突起/195
本章結語/203
第五章道學思潮/204
第一節道學思潮的初興/205
一、北宋政治變革與思想學術的互動/205
二、教化與師道/206
三、新型學者群與學術新取向/207
四、道學思潮的先驅人物/209
五、重“用”的致思取向/211
第二節道學思潮的高漲/212
一、周敦頤的“濂學”/212
二、邵雍的“象數學”/215
三、王安石的“新學”/217
四、張載的“關學”/219
五、程顥、程頤的“洛學”/222
六、道學思潮高漲期的理論特徵/229
第三節道學思潮的鼎盛/231
一、兩宋之際和宋室南渡後道學思潮的走向/231
二、朱熹的“閩學”/232
三、陸九淵的“江西學”/236
四、湖湘學派/239
五、浙東學派/241
第四節道學的官學化及其衰變/244
一、從受迫害到被認同/244
二、朱門後學/246
三、從懸為功令到道學獨尊/248
四、道學衰變/250
本章結語
第六章心學思潮/251
第七章樸學思潮
第八章現代多元學術思潮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