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中)》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中)
- 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頁數:1050 頁
- 定價:198 元
- 開本:B5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621467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中)》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軟凝聚態物理學(中)》是2020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內容簡介軟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泛指處於固體和理想流體之間的複雜凝聚態...
軟凝聚態物理以複雜流體、液晶、多層膜、蛋白質的摺疊等為研究對象。軟凝聚態物理學的誕生,以法國著名物理學家P.G.de Gennes 199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標誌。當年,P.G.de Gennes提出軟物質的概念,以後每年發表於各類物理學雜誌的有關軟物質的論文逐年增加。從此軟物質研究作為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得到...
凝聚態物理學是當今物理學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學科之一。一方面,它是固體物理學的向外延拓,使研究對象除固體物質以外,還包括許多液態物質,諸如液氦、熔鹽、液態金屬,以及液晶、乳膠與聚合物 等,甚至某些特殊的氣態物質,如經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玻色氣體和量子簡併的費米氣體。另一方面,它也引入了新的概念體系...
蘇州大學軟凝聚態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中心研究注重軟物質體系的實驗科學研究;強調理論與實驗的結合;著眼於發展生命軟物質體系的非平衡態統計理論和軟物質物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致力於軟物質材料結構與功能關係的研究;圍繞納米尺度、細胞尺度、生命群體等多尺度行為,揭示其自組裝/自組織的機理和規律。本中心是結合學科前沿...
[36] 劉維民, 馬建霞, 王齊華, 王曉波.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潤滑材料. 2019, http://ir.licp.cn/handle/362003/26134.[37] Zhang, Di, Wang, Chao, Wang, Qihua, Wang, Tingmei.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wear resistance of porous thermosetting heterocyclic polyimide impregnated with silicone oil. ...
丁洪,1968年4月出生於湖南長 沙 ,福建 古田人 ,漢族,民盟盟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凝聚態物理學 家 ,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李政道講 席教授,凝聚態 物理研究部 主任。丁洪於1990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理學學士學 位;1995年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物理博士學位;1995年9月—1998年8月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
陳小龍,男,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和拜羅伊特(Bayreuth)大學洪堡學者。長期從事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工作,發展了寬禁帶半導體碳化矽晶體生長新方法,實現了我國碳化矽晶體生長和加工技術從零到一、產品從...
2015年,上海高等研究院的“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2016年,中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共建上海碳數據與碳評估研究中心,承擔碳衛星的數據開發、碳排放天地一體化監測及低碳發展戰略研究。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
2019年6月21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防空辦公室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防辦黨組會議室舉行。2021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師範大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揭牌儀式。2023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新疆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就本科...
蘇東林,女,1960年3月7日出生,山東省萊蕪市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所長。蘇東林於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創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學科;2019年...
實現空間解析度、定位精度等核心指標重大跨越,使國內航天光學遙感衛星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學術論著 截至2020年11月,李勁東出版論著1部,公開發表論文90餘篇。科研獎勵 李勁東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榮譽表彰 人物評價 李勁東為中國航天遙感觀測跨越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評)
博士後 2014.08 - 2015.10 美國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物理系,合作導師:傅亮 工作經歷 副研究員 2015.11 - 2018.7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2018.8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 所獲榮譽 2021年入選科睿唯安“高引用研究人員”...
美國一直把辦好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作為保持其強國地位的重要戰略。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持續不斷地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造就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人才,已成為非常緊迫的戰略任務。主要特徵與趨勢 1.學科交叉融合和技術集成,引發新的科學和技術革命。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電子信息(控制工程、光電信息工程)教學建設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
1999年5月,根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在“東北高性能材料研究發展基地”建設中,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原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2001年,成立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2002年,成立瀋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201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
連刊兩文報導了曹原關於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這一成果堪稱‘第五大發明’。學術論著 2020年5月6日,曹原在《自然》連發兩篇,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2021年2月...
2016年至2017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學科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低維度人工微結構及其界面和表面科學)的負責人。科研成果獎勵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唐叔賢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的本科生講授《基礎物理》課程。高校治理 唐叔賢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院長,他負責制定、實施大學及學院的有關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加...
胡海嵐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終期評估優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並作為骨幹參加了科技部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研究工作。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近六年來在情緒的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社會等級的神經基礎等方向,...
故在21世紀人類把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擺在所有發展戰略的首位。全效應法研究 “全效應”是宇宙統一論的整體概念和主體精神。“全效應”是把古代人對宇宙整體精神“道”和“元”理念和現代人類對時空、生命、萬事萬物的整體聚合為統一的核心理念,變為中國特色的主體思維。“道”是“全效應”的本源,“全效應...
重大科技成果九: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正式發布。叢書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組織,邀請3000多位相關領域院士專家共同研究,歷時三年形成38冊系列書籍,研述了人工智慧、合成科學、先進材料等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的發展情況,將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
朱邦芬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凝聚態物理學家,他為推動物理學科發展、為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為端正學術風氣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是清華大學物理系重新走向輝煌的關鍵性人物,是“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畫”的早期推動人、清華學堂物理班的創辦人和成長發展的掌舵人,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物理學科一流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成長...
2004年,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2005年,被聘為同濟大學首屆"同濟特聘教授"。2007年,擔任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負責人。2008年12月—2015年3月,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2009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計畫。2010年,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信息服務的模型與機理研究”首席科學家。2015年3月—...
截至2017年11月,馬余剛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科技部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性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11月,馬余剛先後獲得國家...
2003年至2004年,年近八旬的鄭哲敏受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的委託,擔任“國家戰略高技術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研究”專題諮詢組組長,負責組織高層專家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研究”中的第13專題提出諮詢意見。2013年,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1年8月25日,鄭哲敏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
後又關注中國的能源短缺,石油安全等重大經濟技術問題,呼籲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呼籲科學地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電動腳踏車、電動小轎車的研究等問題。此外,他還積極參加“支援其他學科領域完成重大任務”的活動。除仍然參與有關理論物理、高能物理的活動外,他旁及天體物理、核物理、核能、國防...
超材料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很有可能成為發掘材料新功能、引領產業新方向,提高材料綜合性能、突破稀缺資源瓶頸的有力手段。應進一步明確在國家層面大力發展超材料技術的必要性,凝練發展重點,選擇合理技術路線,制定符合超材料技術發展趨勢、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超材料技術發展戰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