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會學術年會是中國天文學會每年舉辦的一次大型、綜合性學術活動。中國天文學會於2009年10月16--18日在河南開封市召開中國天文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天文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 時間:2009年10月16--18日
- 地點:河南開封市汴京飯店
- 分會場:七個
- 主辦單位:中國天文學會
- 承辦單位: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
- 協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南京大學 等
分會場
會議組織
日程安排
代表名單
余宏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主動面系統 |
徐金龍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The submillimeter/Millimeter Observation of the High-Mass Star Forming Region IRAS 22506+5944 |
Cheng Kwong Sang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高能分會場 | High Energy Emission from Pulsars: Vaccum Field vs Force Free Field |
guoyuqiang |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James Wicker | 國家天文台 | 請選擇 | |
Martin C Smith (馬丁·史密斯) | Kavli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Using the kinematics of SDSS stars to probe the structure of the Galactic halo |
Petro Bertsyk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Unequal Mass Binary Black Holes in Galactic Nuclei simulated with large GPU clusters at IPE/CAS in Beijing |
Poul Erik Nissen |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University of Aarhus,Denmark | 恆星分會場 |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alactic halo stars |
Rainer Spurzem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Relativistic Post-Newtonian Dynamics of Black Holes in dense star clusters and green special supercomputers in China |
Sun Kwok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Planetary nebulae: their evolution and role in the universe 行星狀星云:來源,演化及在宇宙內的角色 |
Thijs Kouwenhoven | Kavli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PKU | 恆星分會場 | The primordial binary populatin in star clusters |
William Schuster | Institute of Astronomy, UNAM,USA | 恆星分會場 | Ages and kinematics of high-metallicity halo stars |
zhangjiang | 河北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New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Abundances in a Special r-rich Star HD 221170: a “weak r + main r star"? |
丁國強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高能分會場 | On the nature of the first transient Z-source XTE J1701-462: its hard tail, mass accretion rate, and neutron star |
丁振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丁然 | 上海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暗物質湮滅對星系暗暈輪廓的影響 |
萬曉生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嚴麗紅 | 雲南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嚴韋 |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空間VLBI技術用於地月大地測量學的相對論數學模型研究 |
喬書波 | 上海天文台 | 請選擇 | |
喬榮川 | 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于敏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於浩然 | 北京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小波變換對宇宙密度場的數值模擬的分析 |
付建寧 | 北京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
付煒 | 上海天文台 河北師大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晚型星系的顏色大小關係 |
付瑞娟 | 河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 | 恆星分會場 | |
付相義 | 遼源礦業集團公司龍家堡煤炭銷售公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九大行星起源全新撞擊假說 |
儀雙喜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B afteglow onset and Constriants on Initial Lorentz Factor of GRB Fireball |
仲佳勇 | 國家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強雷射電漿中的磁重聯物理過程研究 |
仲國虎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The stellar population of the blue and red LSB galaxies |
任致遠 | 北京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A study of a core in G8.67 with Submillimiter Interferometer |
任靜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何勃亮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天文科學數據主題庫建設與服務 |
何啟恩 | 廣東天文學會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何志洲 | 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何金華 | 雲南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對高銀緯post-AGB星候選體的CO2-1譜線搜尋 |
侯書進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Spectral Variation in GRB X-ray Afterglows and implications |
侯立剛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1.銀河系的旋臂結構;2.SDSS DR6 中的極亮紅外星系性質 |
俞錦程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傅燕寧 | 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天體力學理論研究中的兩個重要問題 |
劉佳成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Outer disk rotation of the Milky Way from UCAC2 Cool Carbon stars |
劉俊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劉鳳山 | 瀋陽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1、星系團最亮成員星系的測光性質與併合形成(星系、宇宙分會場);2、星系團最亮成員星系中的恆星形成(星系、宇宙分會場);3、沈師大的天體油彩繪畫藝術及天文科普教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劉勇 | 解放軍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劉姝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天琴座RR變星的豐度分析 |
劉安芳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劉寶容 | 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 高能分會場 | |
劉尚飛 | 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劉慶會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SELENE探月和月球重力場的研究(太陽行星分會場);超高精度的同波束VLBI技術及在我國深空探測中的套用前景(射電天文分會場) |
劉康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
劉建榮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劉志勇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劉忠 | 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1,一米紅外太陽塔建設進展(太陽分會場);2,30米環形干涉望遠鏡概念設計(儀器分會場) |
劉慧根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N-body 作用在行星形成中的影響 |
劉成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劉成則 | 北京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Radial color gradients of spiral disks |
劉承志 | 長春人衛站 | 會場不固定 | |
劉文彪 |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劉楊 | 個人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劉洪濤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高光度blazar伽馬射線輻射區的位置 |
劉煜 | 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劉熹微 | 華中農業大學 | 請選擇 | |
劉玉娟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Abundance analysis on late G giants |
劉玉英 | 國家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劉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劉祥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Progress of IDV monitoring of AGN in Urumqi |
劉立勇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西藏物瑪候選台址數據傳輸與遠程控制 |
劉騰 | 中國科大 | 高能分會場 | |
劉英 | 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SiC4H:星際分子的候選者 |
劉進忠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引力波天文學 |
劉長虹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待定 |
劉飛飛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劉高潮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劉鸝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劉麟仲 | 紫金山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彗星電漿尾的不穩定性 |
加爾肯。葉生別克 | 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使用南山25米望遠鏡巡天銀河系氨分子譜線 |
卞毓麟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會場不固定 | 我國天文學名詞工作的現狀和展望 |
盧方軍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第谷超新星遺蹟中X射線非熱圓弧的性質研究 |
盧昱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Type 1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raction in SDSS/FIRST Survey |
史常聖 | 南京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呂候軍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A new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of gamma-ray burst incorporating with burst energetic and spectral hardness |
呂連忠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Spectral softening in GRB X-ray flares and implications |
呂銘方 | 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 | 會場不固定 | |
吳亞軍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VLBI數字終端DBBC數字部分的設計 |
吳元偉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弱II型甲醇脈澤區域的多譜線成圖 |
吳剛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恆星分會場 | 分子譜線基礎 |
吳學兵 | 北京大學天文學系 | 高能分會場 | LAMOST類星體巡天 |
吳宏 | 國家天文台 | 請選擇 | |
吳建清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太陽較差自轉的粘性電流及其整體磁場結構模擬 |
吳德金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Emission |
吳忠祖 | 貴州大學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吳斌 | 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衛星雷射測距進展 |
吳月芳 | 北京大學天文學系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大質量恆星形成動力學過程的高角解析度研究 |
吳漢成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伽瑪爆噴流準周期性特徵分析 |
吳江華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Blazar天體OJ 287光變中的顏色變化 |
吳海濤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吳玉中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AGN and starburst: the role of stellar radiation in fueling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
周又元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請選擇 | |
周慶勇 | 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周慶林 | 南京昊天天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 會場不固定 | |
周建軍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晚型星1612MHZ OH脈澤譜的模擬研究 |
周建鋒 | 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會場不固定 | |
周志民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Multi-wavelength Study of Star Formation Properties in Barred Galaxies |
周旭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南極天文及小望遠鏡陣CSTAR的觀測數據處理 |
周明峰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待定 |
周愛芝 | 華中師範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Two-component model for the interstellar scattering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spectrum |
周愛英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周霞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高能分會場 | |
唐凱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唐和森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唐建飛 | 紫金山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唐正宏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CVN擬開展的天測測地VLBI課題構想 |
唐玉華 | 南京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大的緩變型太陽高能粒子事件強度曲線在地磁預報中的套用 |
商琳琳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夏芳 | 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實際三星系統的統計研究 |
姜雲英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姜冰 |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 | 高能分會場 | |
姜曉軍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姜晨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
姜登凱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相接雙星的能量轉移及其對次星的影響 |
姜碧溈 | 北京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
孔朔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A study of massive cores with multiple millimeter lines |
孫保琪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多頻載波相位的Compass多星定軌 |
孫小淳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陶寺遺址考古天文學研究新進展 |
孫建安 | 河北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銀盤恆星的金屬豐度梯度 |
孫正凡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會場不固定 | |
孫正文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孫瑋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孟祥存 | 河南理工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Ia型超新星研究 |
孟紅宇 | 紫金山天文台 | 請選擇 | |
季丹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季凱帆 | 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計算機套用重點實驗室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寧宗軍 | 紫金山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太陽耀斑中的色球蒸發 |
寧琳 | 華中科技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宋愛軍 | 三亞市天涯海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策劃部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海判南天”與康熙天文曆法 |
宋黎明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地面套用系統 |
爾昕悅 | 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待定 |
尹紅星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高能分會場 | |
屈中權 | 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崔文元 | 河北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Investigation for the enrichment pattern of the element abundances in r+s star HE 0338-3945: a special r-II star? |
崔朗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崔辰州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1.大科學工程時代的天文資料庫建設與服務;2.日全食多路聯合直播實現“長江日全食全球看得見” |
左兆宇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左營喜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平勁松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1. 行星無線電科學與火星探測(射電天文分會場);2.國際合作不間斷衛星重力和氣候探測計畫(天體力學分會場) |
康明銘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康熙 | 紫金山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康緲 | 河南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Cooling of Hybrid Stars with Spin Down Compression |
廖文萍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密近雙星伴星天體的研究 |
廖能惠 | 雲南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延三成 |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銀河系正在加速膨脹 |
張一 | 上海師範大學物理系 | 高能分會場 | |
張丙開 | 阜陽師範學院 | 高能分會場 | |
張仁健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張會彥 | 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天然衛星精密位置測定 |
張傳朋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恆星分會場 | |
張冕 | 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張力 | 雲南大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 | 高能分會場 | 河內緻密天體的高能輻射 |
張雙南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物質向黑洞的塌縮問題:對Birkhoff定理的理解和史瓦西度規的奇異性問題 |
張墨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張天萌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Opt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Fast-Expanding Type Ia Supernova 2007gi |
張奉輝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雙星對星系紅移的影響 |
張少華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Low Redshift MgII Broad Absorption Line Quasars |
張少博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紅外暗雲G084.81-01.09的分子譜線研究 |
張居甲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 請選擇 | |
張成武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張承民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Neutron star magnetic field and QPOs in low mass X-ray binary |
張捍衛 | 河南理工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張昊成 | 華中科技大學 | 請選擇 | |
張晉 | 廣西師範學院 | 高能分會場 | X-ray Radiation Mechanisms and Beaming Effect for the Hot Spots and Knots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
張楊 | 中科大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引力波和CMB |
張水乃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ionized gas around Mrk 290 |
張波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張波 | 河北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
張海燕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WRC-2012與射電天文業務相關議題的研究進展 |
張澍 | 高能所 | 高能分會場 | The hard X-ray emission of the high energy objects |
張燕平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北師大09年日全食觀測 |
張皓晶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請選擇 | |
張立雲 | 貴州大學/國台興隆基地 | 恆星分會場 | |
張臣 | 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高能分會場 | |
張輝 | 南京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Orbital evolution of multiple giant planets embedded in a proto-stellar disk |
張迅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張阿麗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張首剛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張師良 |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2009國際天文年在香港 |
彭勃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Chinese roles in the SKA |
彭南博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彭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會場不固定 | |
彭柏洪 | 廣東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徐仁新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 高能分會場 | 夸克與天體夸克物質 |
徐興波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天體力學周期軌道研究進展報告 |
徐志駿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VLBI硬體相關處理機研製進展 |
徐明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徐曉傑 |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 | 會場不固定 | |
徐永生 | 個人 | 會場不固定 | |
徐達維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Narrow double-peaked emission lines of SDSS J131642.90+175332.5 |
戴智斌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食激變雙星的測光分析 |
戴本忠 | 雲南大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麗江2.4米望遠鏡對blazar的測光觀測 |
戴海峰 |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敦廣濤 | 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文中略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1. 亮早型星系併合與引力波背景;2. SDSS多色巡天中星系團搜尋。 |
方偉 | 上海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Exact analysis of scaling and dominant attractors beyond the exponential potential |
方官文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高紅移星系的形態性質研究 |
方成 | 南京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科普報告:災害性空間天氣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
施建榮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近鄰恆星中的Si元素豐度 |
時光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易慧 | 武漢大學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差分VLBI技術用於月球探測器定位的模型及參數研究 |
景益鵬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曹志斌 | 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曹新伍 | 上海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曹晨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會場不固定 | 1. 山大威海天文台的太陽系外行星觀測研究(太陽行星分會);2. 山大威海分校的天文科普與教育(教育與科普分會) |
曹臻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大型高海拔空氣簇射觀測站(LHAASO)計畫 |
朱人傑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高速信號採集與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套用 |
朱佳麗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朱子忠 | 河北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星系早期弱r-過程和主要r-過程的貢獻 |
朱建陽 |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朱文白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FAST饋源支撐系統的試驗研究 |
朱永興 | 解放軍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朱永田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朱進 | 北京天文館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李兆升 | 北京師範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李冠 | 武漢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VLBI技術用於火星探測器定位的數學模型及參數研究 |
李勇 | 國家天文台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寸千里”理論與《周髀算經》的觀測年代 |
李向東 |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 | 高能分會場 | |
李向華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RAA 刊物介紹 |
李坦達 | 北京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
李廣興 | 中國科技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EMERGENT SPECTRA FROM RELATIVISTIC SLIM ACCRETION DISKS: EFFECT OF PHOTON TRAPPING AND DISK SELF-SHADOWING |
李慶康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大質量熱星的星風研究 |
李建基 | 廣東天文學會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李建斌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SKA監測--數字頻譜儀 |
李德培 | 南京中科天文儀器有限公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河南大學400mm折反射望遠鏡簡介 |
李志兵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
李志剛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李忠木 | 國家天文台,大理學院 | 恆星分會場 | 顏色在星族研究中的套用 |
李振偉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衛站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1.報告題目一:基於FPGA的高重複率衛星雷射測距控制系統的功能模組的設計;2.報告題目二:在衛星精密定軌中對大氣折射模型的套用研究 |
李挺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太陽磁場望遠鏡研製》和《ONSET望遠鏡鏡筒的結構設計》 |
李挺 | 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1、《ONSET太陽望遠鏡鏡筒的結構設計》2、《太陽磁場望遠鏡及其多功能圓頂的結構設計研製》 |
李斌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接收機系統 |
李旻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李曉飛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李傑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李楠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the star formation triggered by cloud-cloud collision |
李毅偉 | 太原科技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常alpha無力磁場研究最新進展 |
李江濤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Hot Gas and Galactic Feedback in S0 Galaxies |
李海寧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基於Hamburg/ESO巡天的拐點星金屬豐度分布函式 |
李神峰 |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 恆星分會場 | |
李立芳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相接雙星的形成和演化 |
李紅斌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李臻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李輝 | 南京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李金增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1. 赫歇爾紅外間空天文台及國台參加核心項目介紹 2. 利用LAMOST進行銀道面光譜巡天探測和國台2.16米望遠鏡線上申請升級改版介紹 |
李金榮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李靜 | 河北師範大學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杜蘭 | 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單程測速的YH-1的定軌誤差協方差分析 |
杜志良 | 紫金山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杜源傑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The formation of submillisecond pulsar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on |
杜芝茂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恆星分會場 | |
楊 戟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南極太赫茲天文 |
楊伍明 | 河南理工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星震學診斷恆星的基本參數 |
楊佳禕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楊大衛 | 河北師範大學天體物理研究室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1)《天體物理方法》第五版與第四版的異同;2)宇宙的視界 |
楊孝鴻 | 上海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Progress of simulation of Slim disk |
楊廷高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脈衝星時間尺度及其預報 |
楊德華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楊志根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楊志良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電漿中的歐姆定律的重新認識 |
楊旭海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會場不固定 | |
楊明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大麥哲倫星雲中紅超巨星的周光關係及光變分析 |
楊曉尊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楊江河 | 湖南文理學院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楊榮佳 | 河北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Spatial Ricci scalar dark energy model |
楊遠貴 |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 | 恆星分會場 | Observation and Study on the Short-Period Algol-Type Binaries |
楊雪娟 | 湘潭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林親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林清 | 上海天文台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林琳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林琳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GRB 080307 as a Long-Lag-Wide-Pulse GRB with Bright Prompt X-ray Emission |
柳正偉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梁恩維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X-rays from Gamma-Ray Burst Phenomenon: Observations & Possible Physical Origin |
梁楠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梁艷春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大樣本低表面亮度星系的特徵研究 |
梅林 | 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樓宇慶 | 清華大學 | 請選擇 | |
樊軍輝 | 廣州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武偉軒 | 個人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1.報告題目一:宇宙的模樣,報告題目二:修正相對論。" |
武家璧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麒麟座V838變星在歷史上的爆發 |
武振宇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武朝劍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畢少蘭 | 北京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Seismology of red giant stars |
畢效軍 | 北京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Electron excess in cosmic rays and dark matter detection |
毛建萍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毛永娜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毛竹 | 華中師範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Relativistic Wind Bubble Model for GRB Afterglows: The Role of The Magnetization of The Wind |
江治波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未定 |
湯克雲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1. 太陽系中推遲引力與GR後牛頓近似引力的比較;2. 2009.7日全食期間的重力觀測 |
湯海明 | 上海天文台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汪克敏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汪景琇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沈世銀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漩渦星系的Tully-Fisher關係的形態依賴性 |
沈志俠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The oxygen infrared triplet abundance |
沈志強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塗泓 | 上海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側向旋渦星系強引力透鏡現象 |
溫亞媛 | 國家天文台RAA編輯部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溫文 | 《自然雜誌》編輯部 | 會場不固定 | |
游霄鵬 | 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潘之辰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 會場不固定 | 淺談在工科院校中開展天文相關內容活動的點滴體會 |
潘紅鑒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潘靜 | 廣州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潘高峰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FAST饋源支撐六塔的選址最佳化 |
焦承亮 | 北京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黑洞吸積盤的結構及其對外流形成的影響 |
狄龍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王丹丹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王偉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1.Superslow-pulsation neutron stars in high mass X-ray binaries; 2. 1.8 MeV gamma-rays from Galactic 26Al |
王偉華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CVN的天文觀測結果 |
王俊傑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王俊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鳳飛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LAMOST一維光譜數據處理軟體的設計和實現 |
王博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關天體研究 |
王發印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會場不固定 | Probing Pregalactic Metal Enrichment with High-Redshift GRBs |
王叔和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王啟明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王嘉力 | 國家天文台 | 請選擇 | |
王均智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王廣利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實測數據利用CVN開展EOP服務的分析報告 |
王慶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王建國 | 雲南天文台/中國科技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Estimating Black Hole Masse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Using the MgII 2800 Emission Line |
王建嶺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建成 | 雲南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
王建民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
王彩虹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TF關係的第三參量 |
王慧元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慧慧 | 上海天文台 | 請選擇 | |
王挺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挺貴 | 中國科技大學 | 會場不固定 | |
王放 | 紫金山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Star Formation in early-type galaxies at z<1 |
王曉彬 | 雲南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The observation of exoplanet transit events in China |
王晶波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王有芬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楠森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王歡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恆星分會場 | Dust Size Effect On InfraRed Colors Of AGB Stars |
王匯娟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王湧泉 | 鄭州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中國今年重災的日地背景及變化趨勢 |
王玉林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羅蘭-C自主授時方法的研究和工程實現 |
王素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OGLE系統的形成過程研究 |
王菲鹿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細緻組態模型對光電離電漿的光譜模擬 |
王輝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王鋒 | 昆明理工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C-SWF科學工作流系統研究進展 |
王錦清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大型射電望遠鏡全息測量 |
王陳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Polarization Changes of Pulsars due to 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Magnetospheres |
王青德 |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南京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王靚 | 國家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Searching for Extra-solar Planets around G,K Giants |
甘為群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甘建鈴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田豐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田志佳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田曉靜 | 武漢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我國月球探測器的幾何定軌精度分析 |
皮春梅 | 華中師範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Neutrino emissivity of non-equilibrium beta processes with nucleon superfluidity |
石惠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大質量恆星形成區W51e2的高解析度解析 |
秦勝利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程向明 | 雲南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程福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竇勛 | 伏羲學舍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一《從易學角度看宇宙形成》:0.宇宙的原始形態/ 1.單極星系的理論模式/ 2.雙極多元複合再生星系的形成機理/ 3.宇宙質能交換的空間取向/ 4.宇宙守恆與宇宙開合的循環效應/ 5.目前宇宙的輪廓/ 6.太陽系的演生次序圖/ 7.太極圖與相對論;二《把脈月球-確診演生論》;三《夏小正》的史學價值。 |
童明雷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Observational constraints of YM and DV dark energy model |
羅常青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羅智堅 | 上海市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研究重點實驗室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The IGIMF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C/O (or N/O) Versus O/H in galaxies |
羅近濤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VLBI數字基帶轉換器測試進展 |
翟萌 | 國家天文台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開展天文科普教育活動情況介紹 |
聶俊丹 | 北京師範大學 | 恆星分會場 | Analysis of the periods of long secondary period variables |
聶建胤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肖偉科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肖泉寶 | 上海師範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肖莉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radio properties of large scale SNRs S147 and G65 |
胡會東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胡會柬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請選擇 | |
胡小工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胡金豪 | 上海天文台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
舒新文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1.報告題目一:Host Galaxies and Environment of Luminous Quasars at Redshift>5;2.報告題目二: The Cores of The Fe Ka lines in AGN: An Extended Chandra HETG Sample |
舒逢春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VLBI和GPS測量2009年日全食期間電離層TEC變化 |
艾佳明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會場不固定 | |
艾力。伊沙木丁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蘇姍姍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蘇宜 | 南開大學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天文選修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蘇彥 | 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利用地基望遠鏡對月球亮溫度的觀測 |
范忠輝 | 雲南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Stochastic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the TeV SNR RX J1713.7-3946: Time-Dependent Acceleration |
范舟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南銀冠U波段巡天 |
葛宏偉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恆星快速物質損失模型 |
葛明玉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探測器的時間回響對X射線脈衝星TOA測量精度的影響 |
董小波 | Univ. of Sci. & Tech. of China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A unified picture for the regularities of emission line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
董惠琴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蔣棟榮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目前沒有 |
蔣耀文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蔣雪健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蔡宏兵 | 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待定 |
袁業飛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袁媛 | 華中科技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袁建華 | 個人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1.太陽日冕的增溫機制及其現實意義;2.太陽黑子的產生和變化" |
袁建平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袁強 | 高能所 | 會場不固定 | |
裴彤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覃樹付 | 廣西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解仁江 | 牧夫天文論壇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牧夫天文論壇十周年 |
詹虎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大口徑綜合巡天望遠鏡與宇宙學研究 |
許雲 | 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許雪晴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地球定向參數預報研究進展 |
談克峰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謝冰蓉 | 國家天文台RAA編輯部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謝富國 | 北京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熱吸積流中的整體康普頓散射過程 |
謝獻春 | 廣州大學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太陽黑子活動與2008年低溫冰凍災害的關係分析 |
譚文勝 | 廣州大學 | 會場不固定 | |
賈振東 | 北京大學天文系 | 高能分會場 | |
賈振卿 | 北京清華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
趙世榮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趙東海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暗物質暈的增長歷史和密度輪廓 |
趙二剛 |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趙佳 | 國家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趙保慶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趙剛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趙開羿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趙景昆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Metallicity calibration for solar type stars based on red band spectra |
趙永亮 | 紫金山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趙永恆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趙洋 | 湖北大學(在學本科) | 會場不固定 | |
趙罡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Perturbation analysis and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on spherically symmetric laser satellites |
趙銘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脈衝星計時數據的天體測量解析 |
鄧亞 |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 會場不固定 | |
鄧輝 | 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計算機技術套用重點實驗室 | 會場不固定 | |
邢麗峰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恆星分會場 | |
邵正義 | 上海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邵相軍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鄒虎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南極Dome A的光學台址測評 |
鄭世界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高能分會場 | X射線脈衝星光子到達時間的質心修正 |
鄭為民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中國VLBI網軟體相關處理機系統研製進展 |
鄭小平 | 華中師範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中子星轉動與熱演化 |
鄭曉年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郝晉新 | 國家天文台 | 請選擇 | |
部德福 | 上海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熱傳導對磁化吸積盤的影響 |
郭麗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2009年日食期間的電離層變化;基於CVN的脈衝星VLBI的天體測量 |
郭建坡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Alpha增豐對熱亞矮星的影響 |
郭永衛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FAST30m模型索網機構的解耦控制軟體 |
郭迪福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會場不固定 | |
郭際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金文敬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1.自行與銀河系研究的前沿;2.IAU 2009 天文常數 |
鐘樹華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鐘靖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錢志瀚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火星快車VLBI觀測 |
閆昌碩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聞璋正 | 紫金山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中高紅移潮汐態矮星系的多波段研究 |
陸本魁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陸燁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待定 |
陳丙秋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會場不固定 | |
陳雲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Testing the cosmic coincidence problem with a phenomenological |
陳力 | 上海天文台 | 請選擇 | |
陳務深 | 南京工業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陳大明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Modified theory of gravity and statistics of 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ing |
陳媛媛 | 南京大學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陳學雷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TBD |
陳志維 | 紫金山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near-infrared imaging polarimetry of star formation region M17 |
陳文聰 | 商丘師範學院物理系 | 恆星分會場 | On the progenitors of super-Chandrasekhar mass type Ia supernovae |
陳昆新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陳昭宇 | 北京大學 | 高能分會場 | 基於SDSS Blazar多波段輻射性質的研究 |
陳曉艷 | 國家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星系的星族分析對星族合成模型的依賴與比較 |
陳晟 | 國家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陳曦 | 上海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EGO樣本I型與II型甲醇脈澤搜尋 |
陳松戰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 高能分會場 | 羊八井ARGO實驗在天文方面的進展;利用羊八井ARGO實驗對太陽陰影監測研究太陽磁場 |
陳洋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
陳玉琴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Red Horizontal Branch Stars and the Chemical Evolution of the Galaxy |
陳玉鵬 | 中科院高能所 | 高能分會場 | |
陳竹 | 上海天文台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z~1 的LBG星系的光學形態性質 |
陳榮 | 北京師範大學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陳陽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請選擇 | |
陳雪飛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貧金屬富碳星的形成 |
陳黎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 | 天文學史、教育與科普分會場 | 計算天文系列課程的建設 |
陶國薦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
陶金河 | 中原工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雷輝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霍卓璽 | 清華大學 | 會場不固定 | 卡爾曼濾波在天體物理圖像處理中的套用 |
韓占文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韓文標 | ICRANet | 會場不固定 | |
韓曉紅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恆星分會場 | 對UCHⅡ區的氫複合線和甲醛吸收線探測的新結果 |
韓金林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中國射電天文發展建議 |
顧敏峰 | 上海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The compact radio structure of radio-loud NLS1s |
顧盛宏 | 雲南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Doppler imaging of the active star PW And |
馬增祥 |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馬月華 | 紫金山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馬琳 | 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馬路 |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馬靜遠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基於矢量斜分解係數的近似狀態轉移矩陣及在軌道確定中的套用 |
馬駿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河外星團的多色測光研究 |
馬高峰 | 鄭州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一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1,VLBI2010最新進展;2,時間系統及其轉換 |
駱亞波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FAST軌跡規劃及運動學分析 |
高東洋 | 國家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高冠男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
高布錫 | 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對月球形狀和內部結構的研究 |
高煜 | 紫金山天文台 | 會場不固定 | |
魏二虎 |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空間測量技術用於地月大地測量參數解算的可行性分析 |
魯春林 | 紫金山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黃乘利 | 上海天文台 | 太陽、行星分會場 | 利用螢火-1號資料研究火星重力場與火衛 |
黃亞芳 | 國家天文台 | 恆星分會場 | |
黃勇 | 上海天文台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
黃崧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星系、宇宙分會場 | 臨近橢圓星系中的恆星形成與E+A活動 |
黃有軍 |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會場不固定 | |
黃茂海 | 國家天文台 | 高能分會場 | 1. 世界空間紫外天文台長縫光譜儀性能初估 2. Herschel紅外空間天文台SPIRE設備在軌性能 |
黎健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儀器、天力、天測、時頻分會場 | The Hill stability of low mass binaries in hierarchical triple systems |
龔碧平 | 華中科技大學 | 射電天文分會場 | On the sharply bent trajectory and oscillation components of BL Lac O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