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事業》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光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天文事業
- 作者:胡光宇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19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2320371
- 外文名:The Cause of China's Astronomy
- 語種:簡體中文
《中國天文事業》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光宇。
《中國天文事業》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光宇。內容簡介《中國天文事業》對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的天文事業進行了對比、總結,以便就中國如何發展天文事業提供一些意見和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發展中國天文事業、實施...
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
中國天文學會(Chinese Astronomical Society)是中國天文學者從事組織學術活動、編輯天文學書刊、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普及天文科學知識等工作的民眾性學術團體。1922年10月30日,中國天文學會在北京成立,並設會所於北京古觀象台;1932年,會所遷至南京,掛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49年後,中國天文學會先後由中國科聯和...
張鈺哲的科學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恆星天文、航天和中國天文學史等方面,先後發表論文、報告、專著90多篇,為發展中國現代天文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對小行星、彗星等太陽系特殊天體的研究和探索,能夠提供揭示天體物質運動規律和太陽系起源演化問題的重要線索,豐富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認識,特別是一些近地小行星更...
1922年發起成立中國天文學會,並任首任會長。1927年籌劃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參與組織1936年和1941年兩次日全食觀測。1929年發明天璇式中文打字機。著有《日晷通論》、《星象統箋》、《中央觀象台過去與未來》、《相對論原理》等。人物生平 高魯先生為中國天文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他130周年誕辰,筆者作為天文館退休...
2001年4月21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規定國家天文台是院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屬事業單位,與研究所同等級別。國家天文台組建後,原北京天文台融入國家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的法人資格被撤消;雲南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和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一併整合到國家天文台,不再列為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
高魯先生在推動天文所的建立和籌備紫金山天文台的建造、籌集經費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為中國天文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被譽為開創我國現代天文事業的一代宗師。余青松(1897 一1975),福建廈門人。曾在美國利克天文台工作,研究恆星光譜。他對於恆星光譜和光譜分類方面的觀測研究成果,是現代對於恆星能量分布研究的一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成立於2001年4月,系由中國科學院天文領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併整合而成,包括總部及4個直屬單位,總部設在北京,直屬單位分別是:雲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繼續保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法人資格,為國家天文台的組成單位。國家...
天文史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自然科學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研究人類認識宇宙的歷史,探索天文學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發展歷史 中國 天文學史的研究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和律曆志中都有敘述天文學發展史的部分,中國歷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對中國天文學的發展都作過許多研究。新中國成立以後,一支...
李德培,天文光學工藝專家。幾十年來先後參與雷射比長儀、雷射球波面干涉儀、離軸拋物面、2.16m 天文望遠鏡、微晶玻璃等設備、材料、工藝的研製,安裝、調整了一批大型觀測儀器,為中國天文事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手段。人物簡介 1933年5月18日 生於北京。1957年 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測量專業。1957~1958年 ...
1976年紫金山天文台成立了空間天文研究室。三十多年來,在空間天文方向進行課題研究,開展空間探測任務,為發展我國空間天文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簡介 1976年紫金山天文台成立了空間天文研究室。三十多年來,在空間天文方向進行課題研究,開展空間探測任務,為發展我國空間天文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上世紀八十年代...
中國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展開4個同名詞條一分鐘了解中國空間站 01:25 星鏈衛星迫近中國空間站,極限距離...(英語:Super Typhoon Doksuri,國際編號:23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中科院空間套用工程與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張偉表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在2020年將進入載人空間站階段,神舟...
那時,中國的天文學跟世界脫節了較長時間,有太多的新東西需要補充,李競一頭扎入其中。1987年全國科技名詞委的第一本規範名詞書——《天文學名詞》面世了。此後,新詞的收集、整理、審定工作一直持續開展,到目前,已陸續發布了10批天文學新名詞,總計1800餘條。研究天文50多年,李競盡其所學為中國天文事業的發展...
李珩(1898年12月22日-1989年8月19日),字曉舫,四川成都人,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漢族,無黨派。人物生平 李珩(1898年12月22日~1989年8月19日)四川成都人,著名天文學家、歷任山東大學教授、青島觀察台研究員、華西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四川大學教授兼物理系主任、昆明鳳凰山天文台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天文學突飛猛進,天文台建設與裝備,以及天文學研究、教育和普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在天體測量方面,1986年陝西天文台建成了高精度長波授時台。地球自轉參數測定實現了由經典儀器向人造衛星雷射測距儀和甚長基線干涉儀等現代化儀器的過濾。星表研究成為我國天體測量中的一項有特色的研究,既滿足了...
1976年他研製成“600”mm陶瓷拋物面鏡,於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院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楊世傑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1992年榮獲政府特殊津貼。他30歲出頭時就贏得人們尊稱為“楊老總”,都稱讚他文武全才,是實幹家。楊世傑為人謙和、淡泊名利、事業心強,他將整個身心都撲在天文光學事業上,長期...
1938年8月,新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鳳凰山開工建設,至1939年2月27日建成完工,並由所長余青松將“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改名為“鳳凰山天文台”。抗戰勝利後,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遷回南京,並在鳳凰山留下一個工作站。建國以後 1950年,新中國開始恢復經濟建設,一架130mm赤道式折射望遠鏡被調撥到...
中國業餘天文愛好者 中國業餘天文相對國外較為落後,但也有很多有志之士推動這中國業餘天文的發展,以下列舉一些我們熟知的中國天文愛好者。大陸天文愛好者 高興(業餘天文學家,曾發現陳高彗星,楊高彗星,斯萬-星明彗星,兩屆埃格·威爾遜彗星獎獲得者,新疆星明天文台創始人,204710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
下屬單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雲南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其中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由原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改制為科技型企業後,進入知識創新工程的天文光學實驗室改建。各下屬單位作為事業單位在屬地...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於1982年開始建設,位於美麗的青藏高原、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德令哈市,這裡海拔3200米,東經97°33'.6,北緯37°22'.4。故青海站也被稱為德令哈天文觀測基地。德令哈是蒙古語,意思是“廣闊的金色原野”或“金色的世界”。國家天文台德令哈毫米波觀測基地為國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包括...
團結廣大天文工作者積極投身天文事業,不斷提高首都天文科學水平,促進天文事業的繁榮與普及。協會活動 近年來,學術交流活動日趨頻繁,1979年至1996年間召開9次大型學術年會,共收到較高水平的論文近500篇。1994年舉行專題報告會《美國大型天文觀測設備的進展》,1995年與中國天文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工作...
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畫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完成使命,撞擊月球表面預定地點。嫦娥一號衛星首次繞月探測的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
1898年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在館陶路1號建氣象天文測量所,1905年改稱“皇家青島觀象台。”是近代遠東三大觀象台之一,在近代中國氣象、海洋科學發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發展歷史 青島觀象台建有中國第一座地磁觀測室,是我國20世紀初的地磁力觀測研究基地。青島觀象台曾參加第一、二次萬國經度測量工作,為中國天文事業...
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月基天文望遠鏡,在近紫外波段對各種天體變源的亮度變化進行連續監測,觀測到23顆星象。玉兔號月球車上的全景相機在多點對著陸器進行成像,並對巡視器周圍月面進行360度環拍,獲取了多幅圖像數據。測月雷達獲得兩個通道探測數據,分別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內和10米內的淺層結構。這些科學探測數據為...
11月,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中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獲得太陽硬X射線圖像,並對外發布。這也是“夸父一號”升空後首次發布科學圖像。2022年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公布了“夸父一號”的首批科學圖像。2024年1月1日,成功地記錄了第25太陽活動周最大的耀斑。2月23日6時34分,“...
4、進行世界首次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任務目標 工程目標 1、研製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2、研製發射月球著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科學目標 1、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2、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
在現代的自然科學中,“宇宙”採用上述第二種解釋。通俗地說就是: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總和。我們的祖先早就對宇宙有正確的認識。漢代古籍《淮南·齊俗訓》中說,“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漢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說:“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空間和時間的劃分要求愈來愈...
蔣丙然,天文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事業奠基人,中國氣象學會創建人之一。主持建造我國第一座圓頂天文觀測室,從法國引進中國第一架大型天文望遠鏡,併購置坐標量度儀和超人子午儀等,為我國現代天文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主持下,青島觀象台參加第一、二屆萬國經度測量,取得較好觀測結果,成為我國天文...
1955年籌建北京天文館,並任首任館長。《史記·曆書》中將天文歷算稱之為“疇”,此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便被稱為“疇人”。陳遵媯自謙為“疇界老牛”,意謂願意做天文工作的一頭老牛,埋頭耕耘。陳遵媯一生經歷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見證了中國現代天文學的建立和發展,並為中國天文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禁止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干擾,在此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也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北京晚報》 評)玉兔二號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的太空飛行器,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