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壤》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文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土壤
- 作者:王文富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年3月
- 頁數:1253 頁
- 定價:180.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9043541
《中國土壤》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文富。
中國土壤學會(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SSSC)是國家一級學會,於1945年12月25日在重慶北碚召開成立大會,是由土壤科學技術工作者和有關單位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1-2] 據2019年7月中國土壤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辦事機構6個,學術組織...
中國土壤 《中國土壤》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文富。
土壤刨面試驗表明在中國農業的發祥地楊凌,八米以下仍然可見小麥的根系。中國概況 氮:中國土壤耕層中的全氮含量大概變動在0.05%~0.25%。其中東北地區的黑土是中國土壤平均含氮量最高的土壤,一般為0.15%~0.35%。而西北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土壤含氮量較低,一般為0.05%~0.1%。華中華南地區,土壤全氮含量...
《中國土壤 | 2版》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圖書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1978年出版的《中國土壤》的基礎上,吸收近幾年來土壤調查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訂而成的.全書共分三篇四十六章,並附一千萬分之一全國彩色土壤圖.第一篇,我國土壤的類型和分布,扼要地闡明了全國的土壤發生、分類和分布...
GB/T 17296-2009 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將中國土壤分類為12個土綱、30個亞綱、60個土類、229個亞類、658個土屬和2624個土種。分類 ⒈有下列之一的有機土壤物質(土壤有機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有機土(Histosols)⒉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層和水耕氧化還原...
土壤分類系統是指土壤分類的科學體系。中國採用土類、土種為主的分段分類制,共分為土綱、土類、亞類、土屬、土種等五個等級。中國土壤分類為12個土綱、30個亞綱、60個土類、229個亞類、658個土屬和2624個土種。定義 土壤分類系統是指土壤分類的科學體系。簡介 我國採用土類、土種為主的分段分類制,共分為土...
離石黃土含有若干紅色條帶,即褐色型古土壤層,又稱紅色黃土,厚度很大,分布很廣,覆蓋在岩石山地之間的各種地形上,構成塬、梁、峁的物質主體。馬蘭黃土顏色灰黃,質地鬆軟,厚度不大,卻罩蓋在所有塬、梁、峁上面,並散布在一些石質山地的坡麓、甚至山頂上。關於中國黃土的成因,尚屬有爭論的問題。由於黃土分布地域...
以鎘為例,在1990年出版的《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中,中國土壤鎘的平均含量為0.097mg/kg,非常接近自然背景值。一項2009年的研究指出,當時中國外源鎘進入0-20厘米耕層的平均速率約為0.004 mg/kg/yr。按照這個速度,只需50年,土壤中的鎘含量就會從背景值躍升至高於當前的中國國家標準上限0.3mg/kg。中國土壤...
土壤類別指根據地域環境和土壤性質對土壤進行的分類。在我國根據地域環境不同,土壤一般分為磚紅壤、赤紅壤、紅壤和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釋義 土壤類別指根據地域環境和土壤性質對土壤進行的分類。在我國根據地域環境不同,土壤一般分...
在美國土壤系統分類的影響下,我國從1984年開始進行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的研究。通過研究和不斷修改補充,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1995)。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也是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系統化、定量化的土壤分類。該系統分類中共設立了11個診斷表層、20個診斷表下層、2個其他診斷層和25個診斷特性。簡介 中國土壤...
中國科學院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於1959年提出中國土壤的區劃系統,分為:土壤氣候帶(0級)、土壤地區和亞地區(1級)、 土壤地帶和亞地帶(2級)、土壤省(3級)、土壤區(4級)、土組(5級)、土片(6級)。0~3級是區劃的高級單元,用於大陸、全國性、省級、大地區的土壤區劃;4~6級是低級單元,用於地區和...
一、中國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地形 (二)氣候 (三)成土母質 (四)植被 (五)成土年齡 二、中國土壤的分類和分布 (一)分類系統 (二)分布規律 三、熱帶和亞熱帶的富鋁土 (一)磚紅壤 (二)赤紅壤 (三)紅壤 (四)黃壤 (五)燥紅土 四、溫暖濕潤地區的淋溶土 (一)黃棕壤 (二)棕壤 (...
中國土壤資料庫以自主著作權為主的權威性公開出版物,若干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研究項目獲取的數據以及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陸地生態站部分監測數據為數據來源。簡介 土壤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中國土壤資料庫以自主著作權為主的權威性公開出版物,若干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研究項目獲取的...
中國近代土壤地理學發展起步較晚,但是從20世紀30年代之後,特別是50年代以來,土壤地理學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國全國土壤調查和製圖、中國土壤地理分布規律、水稻土等土壤分類,以及對鹽鹼土、紅粘土和風沙土等的改良和利用等。基本內容 土壤地理學主要研究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分類、土壤分布、土壤區劃和土壤...
本土綱包括中國現行發生分類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紅壤、水稻土諸土類中具備變性特徵者,因為中國以往未設立變性土獨立單元,1985年初擬的中國土壤系統分類才將其列為獨立土綱。黑土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僅就黑土而言世界有三大片, 它們是北...
中國土壤數據包括數位化的土壤空間數據、土壤屬性數據和土壤參比數據。這些數據一部分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長期研究工作中所積累的各種土壤數據,包括所編制的各種土壤圖、土壤屬性圖和區域土壤調查報告,另一部分來自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這次土壤普查,依據全國統一的調查技術規程和土壤分類系統,從縣和鄉的...
紅土地是指紅色土壤的土地,紅土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東南部,廣東、福建北部及貴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蘇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相關背景 長江以南的廣大丘陵地區,分布著一種在當地高溫多雨下發育而成的紅色土壤,叫紅壤。這種土壤含鐵、...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為全面掌握中國土壤資源情況而開展的一次普查。國務院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發布通知 2022年2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時間全面查清農用地土壤質量家底。
塬、梁、峁的形成常受黃土堆積前基岩古地形控制。塬的基底多在開闊盆地中,地勢較平坦,各時代的黃土呈連續堆積,黃土厚度較大,古土壤層較平坦,因而塬面甚為平緩、梁峁地貌多分布於古盆地的邊緣或隆起的高地,受流水切割,地形起伏較大,後期覆蓋黃土遭侵蝕成為丘陵地貌。 梁峁在同一地區內往往交替出現,或以梁為...
中國土壤圖 《中國土壤圖》是198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出版信息 198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土壤分類應能確切地反映土壤本身發生、發育和分布的規律,以及土壤肥力的特徵或狀況。所以。綜合考慮成土條件(自然的和人為的)、成土過程及其屬性(包括剖面形態和理化性質等),作為土壤分類的依據。中國土壤分類系統 我國現行的土壤分類系統是在學習和借鑑蘇聯土壤分類系統基礎上,結合我國土壤具體特點建立起來的。屬於...
廣大土壤科學工作者對中國土壤的基本性質、發生分類、肥力特徵進行的系統研究,以及對華南地區紅壤和華北平原鹽漬土等低產土壤進行的改良研究都取得積極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土壤肥力概念等提出了新的見解。在世界範圍內,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壤學的研究更趨向於重視保護土壤資源、合理利用...
從全球範圍看,由於各大陸自然條件的差異,土壤帶的排列方向也各有不同。歐亞大陸及非洲大陸,特別是東歐部分,土壤多沿緯度方向排列,緯度地帶性規律明顯;而在美洲大陸,土壤帶多沿經度方向排列,經度地帶性分布較突出。澳大利亞大陸則呈環狀或半環狀分布。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生物氣候條羹深受東南季風的影響,...
《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是2009年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標準出版社。內容簡介 本標準代替GB/T 17296—2000《中國土壤分類與代碼》。本標準與GB/T 17296—2000相比,主要修改內容如下:——新增加2個亞類、64個土屬、130個土種,並進行了編碼;——調整了2個土種所屬土類、12個土種所屬亞類、18...
《中國土壤與肥料》(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專業科技期刊。《耕作與肥料》創刊於1964年,先後更名為《土肥與科學種田選編》、《土壤與科學種田》、《土壤肥料》,2006年第3期更名為《中國土壤與肥料》。據...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兩省以及雲南、福建、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台灣等地,是中國南方山區的主要土壤類型之一。垂直分布規律明顯,在各個山地的垂直帶譜中,黃壤的下部一般是紅壤,上部則以黃棕壤為多。黃壤帶譜並與區域性水濕條件有密切關係。在濕潤條件下的黃壤垂直帶帶幅較寬,有的可寬達...
關於褐土的現代研究起始於1936年美國土壤學家J·梭頗在山東的土壤考察,首先提出為山東棕壤,以有別於歐洲的棕壤。1955年蘇聯土壤學家B·A·柯夫達與и.п.格拉西莫夫,相繼來中國北方及關中地區進行土壤考察,確定其相似於地中海區的乾旱森林與灌木草原景觀下的褐土,通過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及相關條件下的大量研究...
這種土壤由於長期處於水淹的缺氧狀態,土壤中的氧化鐵被還原成易溶於水的氧化亞鐵,並隨水在土壤中移動,當土壤排水後或受稻根的影響(水稻有通氣組織為根部提供氧氣),氧化亞鐵又被氧化成氧化鐵沉澱,形成銹斑、銹線,土壤下層較為粘重。分布與形成條件 水稻土是中國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由於水稻的生物學特性對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