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土壤的發生分類,由於其與土壤地理學(空間地帶性)聯繫緊密,與土壤的地方名關係密切,比較接地氣,便於農業等生產活動套用,具有顯著的生命力。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作為主持單位,從1984年開始,先後與34個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下,進行了10年的研究。先後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初擬)》(1985)、e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二稿)》(1987)和《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三稿)》(1988),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首次方案)》(1991,1993),並於1995年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
具體分類
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中國土壤系統分類既與國際接軌,又充分體現我國特色。除有分類原則、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和分類系統外,還有一個檢索系統,每一種土壤可以在這個系統中找到所屬的分類位置,也只能找到一個位置。所謂“診斷層“,是用以識別土壤類別、在性質上有一系列定量說明的土層。診斷層和診斷特性是現代土壤分類的核心。沒有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就談不上定量分類。11個診斷表層、20個診斷表下層,2個其他診斷層和25個診斷特性。就診斷層而言,36.4%直接引用美國系統分類的,27.2%是引進概念加以修訂補充的,而有36.4%是新提出的。在診斷特性中,則分別為31.0%、32.8%和36.2%。作為一個系統不僅要有診斷層和診斷特性.而且要有一個套用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的檢索系統。而如果沒有檢索系統的分類,無法把定量的指標落實到具體類型上。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的專家根據千百個土壤剖面的形態、理化性質進行驗證,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具有檢索系統的土壤分類。進而,將檢索的內容輸入計算機,進行土壤系統分類的自動檢索。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為多級分類,共七級,即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屑、土種和變種。前四級為高級分類級別,主要供中小比例尺土壤因確定製圖單元用,後三級為基層分類級別,主要供大比例尺土壤因確定製圖單元用。中國的土壤學家在系統分類體系中共提出了14個土綱(一級分類)及其判斷的指標依據,其中七個與糧農組織的WRB一致,6個與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一致(二者之間有3個一致),自己建立了4個新土綱。鐵鋁土(Ferralsols)、潛育土(Gleysols)、淋溶土(Luvisols),雛形土 Cambisols) 4個土綱名稱來自於WRB,新成土(Entisols)、灰(化)土(Spodosols)、乾旱土(Aridsols)3個名稱來源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有機土(Histisols)、火山灰土(Andisols)、變性土(Vertisols)是WRB 和美國土壤系統分類共有的。人為土(Anthrosols)、鹽成土(Halosols)、均腐土(Isohumisols)、富鐵土(Ferrisols)4個土綱是中國土壤學家自己建立的。
具體分類
在美國土壤系統分類的影響下,我國從1984年開始進行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的研究。通過研究和不斷修改補充,提出了《中國土壤系統分類》(1995)。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也是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的系統化、定量化的土壤分類。該系統分類中共設立了11個診斷表層、20個診斷表下層、2個其他診斷層和25個診斷特性。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也分為六級,即土綱、亞綱、土類、土族和土系。前四級為高級分類級別,後三級為基層分類級別。
特點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與我國以前的土壤分類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該分類以診斷層和診斷特性為基礎,有嚴格的定量指標和明確的邊界,還有一個完整的檢索系統,反映了當前國際土壤分類的潮流和方向(定量化),也便於土壤分類的自動檢索。
二、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中土綱名稱大多為當今世界上土壤分類中常用的名稱,在土壤命名上採用了連續命名法,也便於國際交流。
三、具有中國特色。該系統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灌淤表層、堆墊表層、肥熟表層和水耕層等具我國特色的診斷層,建立了包括灌淤土、堆墊土、肥熟土和水稻土在內的人為土綱I對熱帶、亞熱帶土壤劃分出了鐵鋁層和低活性富鐵層,提出了鐵鋁土綱和富移上上綱對於乾旱土劃出了乾旱表層和鹽磐,這對乾旱土綱的分類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