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設計研發中心,是中國商飛公司重點打造的三大中心之一,承擔著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RJ21飛機和大型客機C919的設計、試驗、預研及關鍵技術攻關等歷史使命。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公司規模
主要產品
運-10
研製工作自1970年8月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向上海下達任務後開始,1972年中央軍委審查通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6年7月製造出第一架用於靜力試驗的飛機,於1978年11月全機靜力試驗一次成功。1979年12月製造出第二架用於飛行試驗的飛機,於1980年9月26日首次試飛一次成功。之後進行研製試飛和轉場試飛,證明運10飛機性能良好,符合設計要求。運10飛機的試飛成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美、英等國航空界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這是中國航空技術的重大發展”、“使中國民航工業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在得到這種高度複雜技術時,再也不能說中國是一個落後國家了”。
70年代初,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技術封鎖的狀況尚未改變,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標準均需自行設計研製。同時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企圖以運10飛機作為政治資本,使研製工作受到干擾。廣大工人和科技人員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懷著為國爭光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計報酬,日夜奮戰,克服種種困難,終於使運10飛機飛上藍天。
運10飛機的試飛成功,填補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一項空白,是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在設計技術上,有10個方面為國內首次突破;在製造技術上,也有不少新工藝是國內首次在飛機上使用。經過大量試驗和試飛實踐,證明運10飛機具有較好的操穩特性和安全性,它不易進入尾旋並易於改出尾旋;具有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發散馬赫數優於同類飛機(註:阻力發散馬赫數是指飛機上出現激波,阻力驟增時的馬赫數。運10飛機出現激波較波音707飛機遲。);具有較好的機場適應性,在當時的機場條件下,可使用的國內機場較波音707和三叉戟飛機為多。還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如改裝發動機、加長機身,可提高其經濟性;如在機身開個大艙門,可改作客貨兩用機或軍用運輸機。同時也是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合適的候選機。通過運10飛機的研製,共取得有套用價值的成果147項,其中獲得部、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獎36項。1986年運10飛機又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但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提出運10飛機設計任務時,主要從首長專機考慮,要求能“跨洋過海”,航程達7000公里,致使飛機結構及載油重量增加,商載減少。
運10飛機首次試飛成功後,由於經費原因,研製工作難以繼續進行。1980年底,上飛廠寫信給中央領導反映運10飛機的研製情況。翌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要求組織專家進行論證。6月,上海市府和三機部聯合在上海召開運10飛機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上海研製運10飛機所取得的成果,並提出應走完研製全過程的建議。會後,三機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繼續研製的4個方案,但未獲批覆。1982年起運10飛機研製基本停頓。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img/0/85f/nBnauUGZlFTMzgzNzMmZhZzMwYGOiVmNklDNkRjNiFGZlJmZiZmY0YGM1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文名 | 運十 | 類型 | 四發遠程噴氣運輸機 |
外文名 | Y-10 | 研製時間 | 1970年至1976年 |
研製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發動機 | 渦扇-8/JT3D |
機型特點 | 四發渦扇中型 |
ARJ21
ARJ21飛機可以很好地適應中國複雜的地理環境。ARJ21飛機的設計是以未來西部交通樞紐昆明機場作為設計的臨界條件,並用西部地區航線來檢驗飛機的航線適應性,以保證在實現經濟效益的條件下滿足西部的高原高溫環境要求。
ARJ21是世界上第一架完全按照中國自己的自然環境來建立設計標準的飛機,在西部航線和西部機場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2、舒適性--支線飛機中的寬、靜機身,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機環境
ARJ21飛機的客艙寬度123英寸,比同類型飛機寬15-25英寸。ARJ21飛機採用公務艙排距38英寸、經濟艙排距不小於32英寸的寬鬆布置。其基本型和加長型分別擁有17立方米和20立方米的下貨艙,貨艙高度接近1米,能為旅客提供更多的行李空間。對於客艙的內裝飾和服務設備,綜合考慮了線條、顏色、圖案、照明和實用等因素,以保證乘客獲得最大程度的舒適感。
ARJ21飛機的乘坐舒適性不僅體現在與幹線飛機相當或優於其中某些機型的寬座椅、大排距、邊座/側壁大間距、寬過道、高天花板和低噪聲的先進客艙布置,還體現在符合工程心理學原理,前衛宜人的客艙美學設計和全機飛行力學特性決定的優越乘坐品質。
3、經濟性--低於競爭飛機的直接使用成本和全壽命成本
ARJ21是新研製飛機,從飛機的開始設計就對飛機的全壽命成本(LCC)進行嚴格控制。通過採用長壽命結構設計,注重高可靠性、維修性設計,使飛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採用低油耗先進渦扇發動機,提高了飛機的使用經濟性;運用以IT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研發手段及和國際接軌的生產管理和質保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研製和生產成本,爭取比同類飛機降低10%。
4、共同性--與150座主力機種的性能和使用特徵有儘可能多的共同性,保障無縫隙服務
ARJ21飛機的設計不僅體現在與150座級幹線飛機具有相近的飛行性能和相媲美的舒適性,同時在駕駛艙人機界面、維護人機界面和相應操作程式方面儘量保持共通性,從而可降低航空公司飛行員換裝培訓成本,提高飛機調配使用的靈活性。
5、系列化--ARJ21飛機有70座級的基本型,通過加長型、貨運型和公務機型等系列化發展,逐步形成70-100座ARJ21飛機系列,以滿足市場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
C919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img/6/e4b/nBnauQDZ4EGNycjZzYjY2kDMkJGN5IWOyM2YkJ2YidTYjdDZzY2YwUGMz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img/3/bcf/nBnauEGM3kzNlRTNjVmY3UGMiJGNilDNyQTOykTZxADMxQGO5Q2Y3M2Yy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文名 | 中國商飛C919 | 類型 | 雙發民機 |
外文名 | COMACC919 | 研製開始時間 | 2006年 |
研製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機型特點 | 雙發渦扇中型 |
文化理念
> 企業願景: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民用飛機
> 企業目標:把大型客機項目建設成為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工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把中國商飛公司建設成為國
際一流航空企業(“兩個建成”)
> 企業核心價值觀:安全至上 客戶為本 自主創新 合作共贏
> 企業精神:鋼鐵般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
> 企業作風:科學求實 一絲不苟 團結協作 奮發圖強
管理理念體系
> 安全觀:生命至尊 安全至上
> 市場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以客戶滿意為宗旨
> 人才觀:廣納天下英才 共創民機偉業 成就精彩人生
> 成本觀:設計決定成本 質量決定成本 效率決定成本
> 質量觀:精湛設計 精細製造 精誠服務 精益求精
> 廉潔觀:珍惜時代 珍惜事業 珍惜家庭 珍惜人生
標誌是公司的象徵,也是公司視覺識別系統(VI)的核心。公司標誌圖案從中文簡體漢字“飛”抽象演變而來,由一條藍色飄帶和兩條綠色飄帶組合而成。藍色飄帶如飛機的機頭,直衝雲霄,代表著公司創建一流航空企業的奮鬥目標;兩條綠色飄帶代表公司肩負著研製我國大型客機和新支線飛機項目,發展和壯大我國民機產業的重大歷史使命;
標誌自下往上看是大寫的英文字母“V”,在英文中“VICTORY”代表勝利和成功的意思,總體寓意著騰飛、吉祥、成功。
圖案採用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綠色代表了科技和環保,象徵著生命和活力,預示著公司研製的大型客機和支線飛機具有經濟性、環保性和舒適性等突出特點;藍色代表和平、安全、速度,預示著公司研製的大型客機和支線飛機必將早日翱翔於藍天。
企業簡稱與標誌組合 主標誌
公司組合標識是圖形標誌與公司專用中文、英文、中英文全稱、簡稱字型組合而成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