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中國哲學史大綱》基於胡適先生在美國留學期間的博士論文,內容涵蓋了從中國古代哲學史的開端到古代哲學史的終結。胡適認為中國哲學史萌芽於西周,成型於春秋時期,終結於秦漢時期。本書分為十二篇,由編寫中國古代哲學史的意義開始,後探究古代哲學結胎的事情,之後由孔子老子的哲學講起直到荀子韓非,最後由於秦漢時期懷疑主義、功用主義、一尊主義和迷信的盛行導致中國古代哲學的終結。
出版意義
中國古史因資料缺乏和觀念上的原因,不斷地堆砌了大量杜撰和編造的內容,真偽難辨。長期以來,人們對
三皇五帝的古史體系多深信不疑,且視為
信史。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首次對沒有可靠材料依據的中國古史的內容採取了拒絕的態度。這部書在敘述
古代哲學史的時候破天荒地
截斷眾流,撇開三皇五帝
堯舜湯禹的傳說,徑直從
孔子、
老子講起。這種作法,不僅前人沒有過,就是同時代的
謝無量、
陳漢章等人撰寫或講述的
哲學史,也都沒有擺脫舊有的思想框架。胡適此舉產生了極大影響,書出不到兩個月即再版,到1922年已出第八版。
《中國哲學史大綱》還給當時的
中國學術界展示了現代學術的研究方法。
胡適在導言中界定了什麼是哲學、什麼是哲學史,以及研究哲學史的目的等研究哲學史首先應當明確的基本概念。他寫道:凡研究人生切要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若有人把種種
哲學問題的種種研究法和種種解決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記敘下來,便成了哲學史。研究哲學史的目的在於
明變、求因、評判。
胡適以開闊的視野指出了
中國哲學在
世界哲學史上的地位,進而對中國哲學史的發展作了階段劃分,最後就研究哲學史的史料及史料的審定與整理作了分析。他希望國中學者用這些方法來評判我的書,更希望將來的學者用這些方法來做一部更完備更精確的《中國哲學史》。闡明這一系列學術研究的規範,
胡適是第一位,其首倡之功固不可沒,並且有些內容直到今天仍然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引起的震動,不僅僅是
哲學史研究本身,而是中國當時整個的文化思想領域。就史學界而言,這部書除了在使用了證明的、分析的、系統的等研究方法而給予當時的史學研究以極大的影響和啟迪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觀念上的啟蒙作用。人們開始從中認識到,歷史學必須建立在有所依憑的、可信的材料的基礎上,摒棄杜撰和編造,只有追求歷史的真實,才是科學的歷史學。因此,後人稱《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具有示範、典型、典範、劃時代意義的書,也可以說,這部書使中國史學開始具有了現代史學的基本觀念。
作品評價
蔡元培給此書以很高評價,指出它有四種特長第一證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統的方法。
胡適本人自信的說:我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躲不了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梁啓超在一場演講中評此書:這書自有他的立腳點,他的立腳點很站得住。這書處處表現出著作人的個性,他那敏銳的觀察力,緻密的
組織力,大膽的
創造力,都是不廢江河萬古流的,總說一句,凡關於
知識論方面,到處發見石破天驚的
偉論,凡關於
宇宙觀人生觀方面,什有九很淺薄或謬誤。
馮友蘭回憶:
胡適的這部書,把自己的話作為正文,用大字頂格寫下來,而把引用古人的話,用小字低一格寫下來。這表明,封建時代的著作,是以
古人為主。而五四時期的著作是以自己為主。在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馮友蘭後來也寫了一本《
中國哲學史》,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與馮友蘭的《
中國哲學史》作為比較時,一般都認為後者勝於前者。
圖書目錄
序
再版自序
凡例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共兩章)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四篇 孔子(共五章)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一篇 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的終局(共三章)
第三章古代哲學之中絕
附錄
一、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二、《墨子小取》篇新詁
《中國哲學史大綱》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