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選講》是2009年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寶山。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自1919年胡適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來,已有多部有關中國哲學史方面的書問世,前輩學者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化,關於中國哲學史的觀念和理論框架也在不斷地更新,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當大家回顧和反思中國哲學一百年來所走過的歷程、探索下一步的走向時,產生了“中國哲學合法性”的論爭,這場論爭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它使大家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中西哲學所存在的差異和以往在使用西方哲學的理論框架來闡釋中國哲學時所產生的諸多局限,運用符合中國哲學自身特點的新的理論框架去對中國哲學史重新加以詮釋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正是在這一大的學術背景下,筆者決定撰寫《中國哲學史選講》,嘗試用新的理論框架去對中國哲學重新加以梳理和詮釋。
《中國哲學史選講》共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概述》,對哲學的起源、中國哲學的產生及現狀進行了總體的概括,最後從中歸納出了中國哲學自身的特點;第二部分是《中國哲學的形成》,對中國哲學的初期觀念,先秦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名家思想等中國哲學的主要理論形態進行了梳理和闡釋;第三部分是《中國哲學的發展》,對兩漢經學、今文經學的代表董仲舒,經學大潮中的異類王充,魏晉玄學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形態進行了梳理和闡釋;第四部分是《中國哲學的成熟》,對理學的興起、發展、成熟、分化和周敦頤、二程、張載、朱子、陸象山、王陽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形態進行了梳理和闡釋;第五部分是《中國哲學的轉換》,對明末清初思想的變化和黃宗羲、王夫之、戴震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形態進行了梳理和闡釋。中國傳統的哲學到戴震就基本結束了,清末以來在西方影響下的思想形態應屬於近現代哲學的範圍。
以往的《中國哲學史》作為大學教材普遍存在繁難的特點,對於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對於教師而言在有限的課時之內又難以講授完畢,只能有選擇地進行講解。有鑒於此,《中國哲學史選講》以簡明為基本原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點突出,在對中國哲學的產生、形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關於哲學的起源
一、第一位哲學家——泰利斯
二、“哲學”一詞的提出
三、蘇格拉底三師徒的哲學觀
四、哲學的三特性
第二節 關於中國哲學
一、“哲學”一詞的引入
二、中國哲學學科的設定
三、中國哲學的突出特點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形成
第一節 初期觀念
一、天
二、命
三、革命
四、德
五、民意
六、鬼神
第二節 先秦儒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與學說
二、孟子的生平與學說
三、苟子的生平與學說
四、《中庸》的作者與學說
五、《大學》的作者與學說
六、《易傳》的作者與學說
第三節 先秦道家思想
一、老子的生平與學說
二、莊子的生平與學說
第四節 先秦墨家思想
一、墨子及其學派
二、墨子的學說
第五節 先秦法家思想
一、韓非的生平
二、韓非的學說
第六節 先秦名家思想
一、白馬非馬論
二、離堅白論
第三章 中國哲學的發展
第一節 董仲舒的生平與學說
一、董仲舒的生平
二、董仲舒的學說
第二節 王充的生平與學說
一、元氣生成論
二、天道自然論
三、命定論
第三節 玄學的興起
第四節 貴無論與崇有論
一、王弼的貴無論
二、裴頒的崇有論
第五節 獨化論
一、自生
二、無待
三、自然
四、玄冥
五、相因
六、適性
七、無為
第四章 中國哲學的成熟
第一節 理學的開啟
一、韓愈的生平與學說
二、李翱的生平與學說
第二節 理學的成立
一、周敦頤的生平與學說
二、二程的生平與學說
三、張載的生平與學說
第三節 理學的成熟
一、朱子的生平
二、朱子的學說
第四節 心學的形成
一、陸象山的生平與學說
二、王陽明的生平與學說
第五章 中國哲學的轉換
第一節 明末清初思想概述
一、“經世學風”的興起
二、理學思想的變化
三、反理學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 王夫之的生平與學說
一、王夫之的生平
二、王夫之的學說
第三節 黃宗羲的生平與學說
一、黃宗羲的生平
二、黃宗羲的學說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