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前古城》是2003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世之|主編。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史前城址的著作,兼及城市、國家和文明的起源。論述了建築文化學到建築思想的淵源、流變;建築的詞源到典章制度的考錄;建築的外部空間構成到環境生態觀等建築學上的基本知識、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史前古城》
- 作者:馬世之|主編
- ISBN:9787535134714
- 頁數:221 頁
- 定價:125.0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03月
- 裝幀:精裝
- 副標題:中國史前古城
- 叢書: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文庫
內容介紹,湖北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龍嘴古城,笑城古城,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史前城址的著作,兼及城市、國家和文明的起源。論述了建築文化學到建築思想的淵源、流變;建築的詞源到典章制度的考錄;建築的外部空間構成到環境生態觀等建築學上的基本知識、內容。
湖北史前古城
石家河古城
位於天門市石河鎮。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石家河遺址發現於1957年,遺址群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由三房灣、譚家嶺等數十處遺址構成。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餘米,城牆高3~8米,牆底寬30~50米。城外側有護城河,寬60~100米,深4~6米。城的中心部分是譚家嶺遺址,是居住區。西北部的鄧家灣發現許多塔形陶器,估計是宗教用品。有幾處用大陶缸相套排列成弧形,其中有的陶缸上刻有刻劃符號,估計與宗教活動有關,包括豬、狗、牛、羊、雞、猴、象、長尾鳥、龜、魚等陶塑,還有成百件人抱魚像,顯然是一處宗教活動中心。西南部的三房灣遺址發現大量的紅陶杯,達數十萬件之多。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從相當於大溪文化階段開始,經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個基本連續的發展序列。遺址群的中心為一座由城牆、城壕和外圍台崗構成的古城。城址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出土物中以大量陶器、陶塑工藝品和小型玉器最具特色。此外,在遺址中還發現有銅塊等,證明石家河文化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在天門市石家河遺址周圍散布著許多遺址分布點,構成石家河聚落群。石家河遺址群是石家河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為探索長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嘴古城
位於天門市石河鎮吳劉村。2006年發掘。城址呈不規則圓形,占地約8萬平方米。城牆周長約1000米,城內面積6萬平方米,城的東、西、南三面環湖,北面則是一個人工開挖的壕溝,城牆依地勢而建,最高處達2米,低處也有1米左右。城內的建築、器具大量使用了燒制的紅土,現已發掘出陶塑藝術品、磨製石器、陶器、紡輪、搖動時能發出聲響的玩具球和少量玉器。此外還發現了墓葬。這座古城遺址是湖北省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相當於大溪文化中晚期(距今5500年至5000年)。
笑城古城
笑城古城:天門笑城隸屬天門市皂市鎮笑城村二、四組,距天門市區36.4、距皂市鎮7.5公里。笑城城址地處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城址位於熊家嶺崗地南端,海拔高程26—29.5米,其東、南、西面地勢較低,海拔高程20—22米。崗地南北長約1、東西寬約0.5公里。姚家河自西而東從城址南側流入新皂市河。笑城城址於198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2006年因武荊高速公路修建而發掘,為天門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