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後印研究》是2015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立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後印研究
- 作者:郭立暄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1日
- 頁數:1092 頁
- 定價:68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 9787547508558
《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後印研究》是2015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立暄。
《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後印研究》是2015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立暄。內容簡介本書是第一部全面探討中國古籍原刻翻刻和初印後印問題的專著。分“通論”、“實例”二編,輔以“圖版編”,以術語厘定、版本比對、文字校勘、...
在鑑別古籍版本時,應時時注意作偽現象。作偽常見的手法有兩種:一是利用明清以來的影宋刻本或質量較好的刻本,去掉原書的序跋牌記,以充宋刻。如明嘉靖四年王延喆刻本《史記》,是照宋本翻刻的。書中多處有王氏刻書牌記,多鐫於某一卷之末。去掉牌記不易察覺,常被充作宋刻。再如清康熙刻本《通志堂經解》...
中國古籍版本,中國古籍(指周秦至1911年間成書的圖書),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版本。歷史沿革 今存古籍,以雕版印刷文獻為主要形式,“版本”一詞的本義也就是指雕版印刷之書。在雕版印刷出現以前和以後,圖書還曾以手寫、石刻等形式製作和流傳,其中手寫文獻按載體又有竹、木、帛、紙之分;在雕版印刷...
《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是1999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瞿冕良。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種版刻研究的參考資料。刻、抄書家。刻書家也就是舊時代的出版發行者,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時間方面,則著重於宋、元及明代(明代以嘉靖以前為主),也包括少數清代前期、中後期(抄書家的選條範圍同)稀見的和有學術價值的...
雕版印刷術是在中國古代圖章蓋印和刻石拓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蓋印和拓石兩種複製文字方法的結合和統一。雕版印刷的書籍克服了抄本書的缺點,促進了書籍的大量出版發行,因而推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中國古代大量的文獻典籍能夠流傳和保存下來,雕版印刷術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它不僅對中國,也對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
雍正即位以後,對外閉關自守,導致西方科學停止輸入中國,對內實行高壓政策,致使一般學者既不能接觸西方數學,又不敢過問經世致用之學,因而埋頭於究治古籍。乾嘉年間逐漸形成一個以考據學為主的乾嘉學派。隨著《算經十書》與宋元數學著作的收集與注釋,出現了一個研究傳統數學的高潮。其中能突破舊有框框並有發明創造...
艾俊川,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金融家》雜誌執行主編。文史研究者,研究領域為出版印刷史、金融貨幣史等。是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印刷史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版本鑑定委員會委員。著有《文中象外》及論文多篇。
卷六古籍的四庫遺韻,內容包括四庫學研究成果,諸如四庫文獻介紹與考釋、館臣別集所載四庫文獻、卷前提要編制出版、紀曉嵐筆削《四庫全書總目》等部分。附錄古籍的域外故實,內容包括中國的雕版刻工在日本、日本所藏的中國古籍、日本翻刻中國古籍的和刻本,以及中土佚亡而日本尚存的佚存書等部分。作者簡介 李國慶,...
日本早期翻刻的漢籍。是中國古代文獻在日本流傳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漢籍在域外傳播最活躍、最發達的一個系統。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五山本、正平本。和刻本品種多、刻印美,在內容方面,也往往涉及中國舊學問,有些著名的漢學家如賴襄、岡千仞、內藤湖南等都屬造詣很深者。和刻本在今後有望成為古籍善本收藏中的一個富...
雕版印刷術是在中國古代圖章蓋印和刻石拓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蓋印和拓石兩種複製文字方法的結合和統一。雕版印刷的書籍克服了抄本書的缺點,促進了書籍的大量出版發行,因而推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中國古代大量的文獻典籍能夠流傳和保存下來,雕版印刷術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它不僅對中國,也對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人類...
其中有許多是宋刻孤本秘冊,彌足珍貴。相傳錢與名妓柳如是成親後,因柳也愛讀書,所以辟絳雲樓為柳的書房,常共賞書於此。錢牧齋晚年時,因小孫女玩耍不慎,將燭火引燃,整座絳雲樓連同數萬卷古籍都被燒毀,令錢痛心疾首。後雖再傾力徵集,有所成就,終不能有昔日輝煌,實為書史上一大憾事。錢去世時將其所藏...
《碑帖鑑定概論(增訂版)》是由仲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書 籍。內容簡介 此書為作者二十多年來碑帖鑑定實戰的經驗所得。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碑帖鑑定總論”,第二章“碑帖拓本的形式與內容”,第三章“碑帖拓本的稱謂”,第四章“碑帖鑑定的參照點”,前四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紹了碑帖鑑定的...
明清時不少學者為研究《水經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訂正了經注混淆500餘處,使經注基本恢復了原來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輯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註疏工作,清末著名學者楊守敬與其弟子熊會貞用了畢生精力撰寫了《水經註疏》和編繪了古今對照、朱墨套印的《水經注圖》,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的《...
他說,上海市公安局對市區六百萬人口的戶籍總卡,是用四角號碼來排檢的;由哈佛燕京社資助編制的中國古籍引得,在北京海淀編制時是用“庋擷法”的,那是因為主持這個工作的是發明庋擷法的洪煨蓮,但是,當哈佛燕京社資金移到了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繼續編制中國古籍索引時,日本方面卻考慮採用了四角號碼法。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
中國國內的大學如南京大學(設有印刷史課程)、上海復旦大學(設有古籍版本課程)經常有師生前來參觀,中國國外也常有研究印刷史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他們稱讚金陵刻經處是“活的古代印刷博物館”。此外,晚清和民國年間不少政要及學者名人都捐資金陵刻經處,刻印、流通佛教經典,保存的這些實物資料,對中國近現代史的...
明正德十六年(1521)陸元大本即依此本翻刻,清末吳昌綬雙照樓刻本、邵武徐氏刻本則均據陸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據北京圖書館所藏晁刻原本影印。⑵鄂本系統,為南宋淳熙十一、十二年(1184、1185)鄂州公文紙背印本。舊藏聊城楊氏海源閣。清光緒十九年(1893),王鵬運《四印齋叢書》本即據海源閣藏本影寫翻...
自嘉靖時期後,中國古籍印本的字型有了楷體和宋體分庭抗禮的兩途。有心人不難發現,宋體字“橫細豎粗”。根據現存的中國古籍雕版形式,陳正宏推測這與書版從樹幹切取的方向有關:“古籍的書版通常沿著樹幹的縱向切開,也就是文字的橫劃與雕版木材纖維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斷。而文字的豎畫與雕版木材纖維成直角...
《書目答問》是中國古籍推薦書目,清末張之洞撰。張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達,一字香濤。直隸南皮人。歷任要職,卒諡文襄公。《書目答問》是他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四川學政時,為指引學生讀書門徑而編撰的。全書共5卷,收書2200餘種。所收圖書都經過精心選擇,較注重收錄清後期的學術著作和科技圖書。按...
因而,尋找刊行較早且品相完好的程乙本,是《紅樓夢》版本研究者共同的期待。二〇一三年以來,筆者從封面題簽、書首書尾,到序言、繡像、目錄,以及正文特徵入手,以現知的程乙本為參照,仔細比對了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室所藏程乙本(本文簡稱“北師本”),以及紹興文物局的蘭藏程乙本(本文簡稱“紹興蘭藏...
清光緒五年(1879)四川華陽宏達堂翻王元貞刊本(多訛誤)。1959年上海圖書館以所藏宋紹興刻本照原版式影印,線裝16冊,上下兩函。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印行斷句排印本,由汪紹楹校訂,精裝兩冊,這是《藝文類聚》自有刻印本以來比較完善的一個版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1965年中華書局版重版,改正了...
18.《評鄭利華》,《中國詩學》第22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12月 19.《伍餘福考誤》,《中國典籍與文化》2017年第1期 20.《明初袁凱詩集考辨》,《歷史文獻》第2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 21.《由詩到詞:明清唱和與文體誤讀》,《文藝理論研究》2017年第6期 22.《日本編刻明別集版本考略》,《...
《五曹算經》此系南宋刊本《五曹算經》卷首書影,刻於南宋嘉定五年(一二一二年)。《五曹算經》是我國的一部數學古籍,作者是北周的甄鸞(字叔遵,河北無極人),他通曉天文曆法,曾任司隸大夫、漢中郡守等職務。唐李淳風等曾為之作注。《夏侯陽算經》夏侯陽算經,算經十書之一。原書已失傳無考。北宋元豐...
版本目錄對學術研究、整理古籍及版本學研究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基本介紹 中國宋代以後,由於雕版印刷事業繁榮,同書異本的現象比較普遍。《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和《直齋書錄解題》是較早記載有版本情況的目錄。明代版本目錄較多,如晁瑮《寶文堂分類書目》、周弘祖《古今書刻》等。清代考據學和版本學興起,...
中國現存的幾種《五行大義》版本,就是根據佚存本發展而來的。中國最後一次正式著錄《五行大義》的文獻目錄,是《宋史·藝文志》,時間在1343~1345年間。在這之後,《五行大義》就銷聲匿跡,不見了蹤影。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日本《佚存叢書》進入中國,人們才重新發現這一與故土闊別460年之久的珍貴典籍所具有的巨大...
關於古籍結構的演變,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做過形象的比喻,“戰國秦漢的古書像氣體,種類和卷篇構成同後世差距很大;隋唐古書好像液體,雖然還不太穩定,但種類和構成漸趨統一;宋以後的古書則是固體,一切定型,變化多屬謄寫或翻刻之誤”。諸子書 熊鐵基在《劉向校書詳析》說:後世流傳乃至我們今日看到的西漢...
“四部要籍選刊”是以影印清代精校精刻典籍初印本為主題的新編叢書,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部。所選底本皆符合學術性善本的標準,採用掃描原書、單面影印的出版形式,宜讀、可信、客群廣而專業性強。清代樸學大興,關於古代經典著作的校勘整理出版工作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但由於年代較晚,清刻本存世數量眾多,...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 ,以《四部備要》收錄的士禮居翻刻明道本《國語》為底本,參校《四部叢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並吸收了一些前人的校勘成果,略加按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出版,後又修訂重版多次。此為目前最易得之本,且閱讀甚為便利。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