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據統計,中國現存的塔有近萬座,其中有一百多座塔的歷史,都在七百年至八百年以上。中國古代的建塔工匠,把中國原有的亭台樓閣建築當中的一些特點,運用到塔的建築中,創造了各種塔的式樣,在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上具有自己的特點。
1994年12月15日,為了宣傳中國古塔建築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中國古塔》特種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 | 1994-21 | 印刷版別 | 影雕套印 | 設計者 | 李慶發、姜偉傑 |
雕刻者 | 李慶發、姜偉傑 | 背面刷膠 | [G] | 印製廠 | 北京郵票廠 |
|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齒孔度數 | 整張枚數 |
4-1 |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 20分 | 4846.8萬枚 | 30mm×40mm | P11.5×11 | 50(10×5) |
4-2 | 泉州開元寺鎮國塔 | 20分 | 4961.7萬枚 | 30mm×40mm | P11.5×11 | 50(10×5) |
4-3 | 杭州開化寺六和塔 | 50分 | 3731.7萬枚 | 30mm×40mm | P11.5×1 | 50(10×5) |
4-4 | 開封祐國寺塔 | 2元 | 3559.2萬枚 | 30mm×40mm | P11.5×11 | 50(10×5) |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郵票全套四枚,西安慈恩寺大雁塔(4-1)圖案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開元寺鎮國塔(4-2)圖案為泉州開元寺鎮國塔;杭州開化寺六和塔(4-3)圖案為杭州開化寺六和塔;開封祐國寺塔(4-4)圖案為開封祐國寺塔。
郵票賞析
西安慈恩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為唐高宗李治給他母親追薦冥福而建。大雁塔自第一層以上,顯著地層層向內收縮,形成方錐體,十分穩固。設計者採用豎式票幅,將古塔置於畫面中心,頂天立地,展現了唐代詩人岑參在詩中描寫的巍然氣勢:“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塔基周圍柏松古木參天,既點明了北方的地理環境,又高有古寺廟的幽靜氛圍。
此塔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下游北岸,是一座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花崗石塔。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外有回席,護以石欄,可環塔而行。每層皆辟一方洞。塔剎形式為典型樓閣式塔的金屬塔利,挺秀聳拔。設計者採用豎式票幅,將古塔置於畫面中心,聳天挺立;塔基周圍鳳尾鮮紅,榕林豐茂,既表現出了鎮國塔扶搖接碧天的雄渾氣勢,又點明了國南的地理植物特徵,具有一種肅穆氣氛。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杭州市城南錢塘江邊月輪山上。該塔是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由江南地區吳越王
錢弘俶為鎮江潮而建。平面呈八角形,內部七層,外觀十三層,磚構塔身的柱子和斗拱等均仿木構建築形式。內有穿壁螺旋式階梯,可通頂層。塔外的木迴廊寬闊舒展,登臨極目,江山景色盡收眼底,有“人立青冥最上層"之感。設計者採用豎式票幅,將古塔置於畫面中心,塔基周圍襯以蔥蘢滴翠林木,既表現出了六和塔的雄偉壯觀,又點明了錢塘江畔月輪山的自然環境。
該塔呈八角形,十三層。塔頂為一桃形銅質寶瓶狀塔剩。塔身每層均有明門盲窗、飛糖、挑角、掛鈴,隨風擺動,叮噹悅耳。設計者採用豎式票幅,將古塔置於畫面中心,塔身仿佛出水芙蓉,直聳藍天,氣如湧出,氣魄非凡。塔基周圍松柏古木參天,既點明了中原大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透著古老寺廟的神韻。
這套郵票4枚圖案選取的四座古塔,均屬典型的樓閣式塔,代表了中國古塔中歷史最為悠久、體形最為高大、保存數量最多的一種形式。設計者採用古樸的顏色和單線白描手法,以嫻熟的線條曲直、粗細、剛柔變化,準確刻畫了古塔本身的造型結構,再現了每座古塔的鮮明個性特徵。畫面有意把透視拉平,使四座古塔之間相互連貫照應,保持穩定均衡;對塔基下方樹木的處理,強調了南北方地理植物的不同特點,達到了色調既統一又有變化的藝術效果。
版本信息
郵電部在發行這套郵票之後,原計畫同日還發行一枚小全張,因故推遲於1995年5月9日發行。
小全張採用棕褐色麻布紋邊飾,上框線中心綴以金色團形孔雀紋樣,以篆體書寫票名,巧妙地將四座古塔融於悠久的歷史氛圍之中,展現了中國古塔的建築藝術。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小全張規格 | 備註 |
中國古塔 | 2.90元 | 1673.6萬枚 | 140mm×90mm | 中國古塔的小全張於1995年4月10日出售。 售價:5元。 |
(參考資料:)
外界評價
《中國古塔》郵票體現的這四座塔都屬於典型的樓閣式塔,代表了中同古塔中歷史最為悠久、體型最為高大、保存數最最多的一種形式,但四座古塔各具特色、個性鮮明。為了把地理位置、造型、色彩、質地都差別較大的四座塔和諧地展現在一個平面上,李慶發、姜偉傑先生在設計手法上採用了單線白描手法繪製,畫面有意透視拉平,使四座塔相互連貫、均衡穩定,同時用不同粗細、剛柔的線條來表現古塔的特徵。在顏色的使用上,採用古樸的顏色,比較好地體現了歷史悠久的古塔,實現了郵票設計藝術和雕刻技術的完美統一。(福建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