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詩經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詩經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詩經》內容簡介: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體現,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喜怒哀樂,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性格。閱讀古典名著,品鑑古今智慧,涵養精神世界、閱讀古典名著,領悟先賢哲思,修養自動心靈、閱讀古典名著,體味聖哲雋語,塑造個人風骨,創造人生輝煌、閱讀古典名著,知往古來今事,明天地人間理、閱讀古典名著,改進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詩經
  •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雲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464頁
  • 開本:16
  • 作者:呂曉濱 孔丘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207885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詩經》:名著精讀,感受國學博大精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這是中華詩歌的源頭。這是華夏文章的根基。這是繞樑不絕的先人歌詠,這是裊裊縈繞的古樸頌唱,這是流淌在血脈中的炎黃之歌。

作者簡介

作者:呂曉濱 合著者:(春秋時代)孔丘

媒體推薦

前言
詩經》作為著名的《十三經》之一,在封建社會中,一直具有“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社會功效。因此,二千多年來的經師和舊學者們,無論是推究詩旨的,還是講求音義的;無論是考證禮樂的,還是解釋名物的;無論是今文的三家,還是古文的毛詩,無不現出一付正襟危坐的神氣,懷著兢兢業業的心情,將《詩經》的經學納上正統的寶座,以期合乎這樣“莊嚴偉大”的功效。
在經學統治時期,其覆蓋面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宣統遜位以前,研究《詩經》的著作幾乎沒有一本能夠脫出經學的畛域。所以我們今天研究《詩經》,首先了解《詩經》經學的情況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一個無可迴避的事實。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三百零五篇。最早的是《周頌》,創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是《曹風·下泉》,在周敬王人成周(公元前516年)以後,已經是春秋中葉了。《詩經》產生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的北部,為當時周人統治勢力所及地區。從漫漫幾百年間流傳下來的,在茫茫幾千里中產生出來的各式各樣的詩歌,是怎樣結集成一本完整的《詩經》的呢?司馬遷《史記》認為孔子刪詩,是《詩經》的編訂者。但經過歷代學者的論辯,這種說法已被否定。詩三百篇的規模在孔子時已經形成,他所做的只是核定這些詩歌的樂譜而已。真正將這部詩歌總集編訂成書的,看來是周王朝的樂官,即《周禮》稱為太師、小師、瞽蒙、眠了的那班人。《詩經》中有從民間採集來的民歌,也有貴族文人的創作和祭祀燕饗的樂歌,這些都保存於官府,由太師掌管。到了春秋時代,諸侯間交際頻繁,一般外交家為了鍛鍊自己的口才,加強外交辭令,常常引用詩歌的句子來表達本國或自己的態度和希望,使其語言含蓄婉轉而且美麗,形成當時上層人物學詩的風氣,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能即在春秋士大夫訓練口才的普遍要求下,樂官不斷地加工配樂,逐漸便輯成《詩經》這本教科書。《左傳》中所引的詩,百分之九十五的都見於《詩經》,孔子在《論語》中也一直稱“詩三百”,可見春秋時已有固定的本子了。
《詩經》產生之後,對它的研究也就隨之而來。不過當時並沒有經學,因為《詩經》在先秦時期還不是“經”,當時只稱為《詩》,或者《詩三百》。對《詩》的研究還沒有完整的著作,而是散見於各種典籍的片言隻語中。儘管這樣,還是能從中區別出不同的類型來。
首先是對《詩經》內容和作用的評價。孔子雖然沒有編訂《詩經》,但對它還是很重視的。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是引用了《魯頌·駒》的一句詩來概括《詩經》的思想性。他還對兒子伯魚說:“女(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朱熹解釋說:“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他如此重視學詩,可見對《詩經》評價之高。在孔子看來,《詩經》不但可以作為處世準則,還是訓練語言才能的範本(《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又可以觀察人生和豐富知識(《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雖然沒有把《詩》當成經典,但他提出的《詩經》種種功效,多超乎文學的意義之外,這無疑是經學的濫觴。但是,同樣作為儒家學者,苟子對《詩經》卻另有看法。他說:“《詩》、《書》故而不切。”王先謙《荀子集解》:“《詩》、《書》但論先王故事而不委曲切近於人。”由此荀子認為“不知隆禮義而殺《詩》、《書》”者,是俗儒。還認為“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年,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這些說法似乎頗不以《詩經》為然。但也正是這個荀子,在他的著作中卻大量地引證《詩經》,作為他所論述的觀點的結論或標準。這個矛盾的現象,說明先秦時期《詩經》雖還沒有被奉上崇高的地位,但功用主義的說詩傾向已十分明顯。所謂“斷章取義,予取所求”,正是先秦諸子對《詩經》的態度。
……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圖書目錄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置
芣苜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鵲巢
采蘩
草蟲
采蕷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搡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腐
何彼袱矣
騶虞
邶風
柏舟
綠衣
燕燕
日月
終風
擊鼓
凱風
雄雉
匏有苦葉
谷風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
新台
二子乘舟
都風
柏魯
牆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輟蠑
相鼠
乾旄
載馳
衛風
淇奧
考槃
碩人
……
小雅
大雅

序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在先秦叫《詩》或《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等緊密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
《詩經》中的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共105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之用,現存40篇。《詩經》的305篇詩歌,廣泛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詩經》輯錄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的《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
《詩經》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首先,它的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並真率地表達思想感情,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其次,《詩經》中多處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賦”是指以質樸的語言對現實生活作直接的陳述描寫;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可以在極短的篇幅里造就極其動人的境界和形象,更加強詩歌的生動性、鮮明性和感染力。另外,從語言上來說,《詩經》也代表了上古漢語的一個發展階段,詩中的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優美,其中疊字、疊韻、雙聲的運用則使詩篇讀起來聲調和諧、流暢,富有音樂性、生動性和韻律美。
總之,作為古往今來不可多得的一部經典著作,《詩經》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