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

大體說來,從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到西漢赤眉、綠林起義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封建社會超經濟的強制剝削──徭役兵役特別沉重,農民戰爭的主要目的是反抗封建國家的徭役兵役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
  • 外文名:Peasant war leader political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 特點:徭役兵役特別沉重
  • 目的:反抗封建國家的徭役兵役制度
概況,基本內容,影響,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農民戰爭中,農民領袖和代表人物提出的反映其政治利益和社會要求的思想主張。

概況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發展階段的劃分,學術界有不同的意見,但在實質性問題上,並無重大歧異。大體說來,從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到西漢赤眉、綠林起義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封建社會經濟的強制剝削──徭役兵役特別沉重,農民戰爭的主要目的是反抗封建國家的徭役兵役制度。“伐無道,誅暴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農民領袖發出的呼聲,但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自東漢黃巾起義至隋末農民起義為第二階段。這一時期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的重點轉向反抗門閥豪強地主的人身奴役。在組織和思想上開始借用“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宗教形式發動和組織民眾,建立獨立的政權,並以設定“義倉”、“義米”等措施來體現自己的平等願望,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廣泛影響。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元末紅巾軍起義為第三階段。這一時期農民戰爭反對封建壓迫的覺悟明顯提高,鬥爭的矛頭直接指向財富不均和貴賤不等,提出了平均、平等的口號。黃巢起義中的“沖天”、“均平”,王小波、李順起義中的“疾貧富不均”,方臘起義中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都反映了這一特點。鐘相、楊么則明確提出“均貧富、等貴賤”的政治經濟綱領。他們大都建立了政權組織,並具有較為集中的政治主張。明末李自成和張獻忠起義為第四階段。這是古代農民戰爭領袖政治思想發展的最高階段。農民戰爭領袖明確提出了土地要求,直接喊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初步察覺到地主對土地的壟斷是造成農民貧困的根本原因。他們在社會經濟政權組織等方面也有了較為系統的政治主張。

基本內容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的政治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表現形式雖然各不相同,但卻有著大體一致的思想內容:他們的政治思想的矛頭直接對著封建國家,反對封建國家的殘酷剝削和繁重徭役,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罪惡行為,要求打擊豪強貴族、鎮壓貪官污吏,推翻腐敗的專制王朝統治,爭取起碼的生存權利;提出建立農民政權的政治目標,主張運用政權組織開展反抗剝削壓迫的鬥爭,以此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提出了“平均”、“平等”的政治口號,形成素樸的農民民主主義的思想主張和理論綱領。唐末農民起義後,幾乎每次大的農民戰爭中,都明確地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之類的口號。這些口號成為農民戰爭中明確的政治綱領和極有吸引力的政治理想,鼓舞廣大貧苦農民積極投身農民戰爭,使反對封建剝削和壓迫的鬥爭更加波瀾壯闊。
產生於分散的、落後的、與小生產相聯繫的起義農民之中的政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①往往與宗教神權思想混雜,以此來發動和組織農民起義。雖然這種思想能夠起到一定的動員作用,但它不是一種正確的世界觀,具有消極的影響。②平等、平均思想雖然是農民民主主義的典型表現,但它往往和絕對平均主義相混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③由於歷史階級的局限,農民戰爭領袖的政治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往往不能擺脫皇權主義的影響,不可能創立新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農民戰爭的結局不是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就是成為封建統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

影響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領袖的政治思想,儘管不夠系統,不成體系,缺少理論色彩,但是它作為被統治階級政治要求的集中表現,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