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以知識點為話題的《中國古代謀士》中,編者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 《中國古代謀士》(作者徐潛)分為了謀略始祖——姜尚、強秦弱楚——張儀、帷幄奇謀——劉基等數部分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謀士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15122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謀士》介紹了中華王朝的興衰。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二、強秦弱楚——張儀
三、縱橫捭閨——蘇秦
四、一代謀聖——張良
五、算無遺策——郭嘉
六、帷幄奇謀——劉基
文摘
順民思想。姜太公深知“民為邦本,民固國興”的道理,有民則有國,無民則無國可言。因此,他力倡以民為本、仁政順民的思想。順民就是“重民”“貴民”。如果國君、人臣和各級官吏,不以民為本、以民事為務,而敲剝、殘害民眾,就會使民眾離心離德,離之而去,叛之而反。姜太公通過自己長期生活在民眾中的經歷,不斷觀察,精心研究,對於民為貴、民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認識,並樹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識,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國治國之中,都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實行仁政,收服民心,使萬民歸心。對如何安定天下,姜太公指出,天有其運行規律,民眾有其日常生活事業。君主能與民眾共同安生,天下就安靜,民眾就安定了。最好的政治是因民俗、順民心進行治理,其次是宣傳教化,感化民眾。民眾被教化、受感化,就會服從政令,所以說天道無為而能生長萬物、成就萬物,民眾無需給予而能自己富庶,這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根本道理所在。
舉賢思想。《六韜·文韜》中《二賢》《舉賢》兩篇,集中表現了姜太公的重賢、上賢、選賢、舉賢的聖賢治國論及其思想內容。所謂“上賢”,就是尊重、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尊賢尚功是姜太公“國本”的主要內容之一。姜太公認為,作為君主治理國家,必須尊崇德才兼備的賢人,抑制無才無德的庸人;任用忠實誠信的人,除去奸詐虛偽的人;嚴禁暴亂的行為,禁止奢侈的風俗,因此,明君用人應當警惕六種壞事、七種壞人。六種壞事的危害是:“傷王之德”“傷王之化”“傷王之權”“傷王之威”“傷功勞之臣”“傷庶人之業”。對七種壞人,絕對不可任用,即“勿使為將”“勿與謀”“勿近”“勿寵”“勿使”“禁之”“止之”。這就堵死了壞人幹壞事、危國家、害民眾的路徑。
《六韜·文韜·上賢》云:“太公曰:‘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舉賢思想,在姜太公建立齊國之後,又正式列入建國方針之一,即“舉賢而上功”。
六守三寶。姜太公的理財富國、富民足民的發展經濟的思想主張是全面而周到、精闢而深刻的。《六韜·文韜·六守》載:“太公曰:‘人君有六守三寶。’”六守:仁、義、忠、信、勇、謀。三寶:大農、大工、大商。農一其鄉則谷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群昌,三寶完則國安。這三寶在齊立國之後,也被列入建國方針,即“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農工商同時發展,重點又是發展工商業,因而,後來的齊國才發展成為一個民富國強的大國。P10-11
序言
其實,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綜合體”,是一種長期積澱的文明結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我們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們想通過這套書,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我們希望這套文庫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這套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吉林文史出版社做書的準則是“使人崇高,使人聰明”,這也是我們做這套書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處,也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