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五大戰役

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勝枚舉,這些戰役閃爍著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展現著中國古代戰法的鋒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的五大戰役
  • 國家:中國
  • 時代:古代
  • 所屬:歷史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作壁上觀,兩軍決戰,新安殺降,昆陽之戰,前期,中期,後期,官渡大戰,前期,相持,奇襲,赤壁之戰,前期首勝,赤壁之戰,曹操敗退,淝水之戰,

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軍與起義軍項羽部隊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後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一說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余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作壁上觀

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後,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但在《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中,關於諸侯軍又有另一種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巨鹿秦軍,遂虜王離。涉間自殺。”按《張耳陳余列傳》所敘述,則諸侯軍僅僅在項羽與章邯的甬道護軍作戰時作壁上觀,待項羽進攻王離時,諸侯軍則參與了圍攻,俘王離、迫使涉間自殺,是楚軍和諸侯軍的共同戰果。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綜合了《史記》中《項羽本紀》和《張耳陳余列傳》的說法,表述為:“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

兩軍決戰

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鹹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
這時,陳餘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闢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於陽周。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並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現在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支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面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裡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新安殺降

章邯又派人來求見項羽,想訂和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軍官們都說:“好。”項羽就和章邯約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會晤。訂完了盟約,章邯見了項羽,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項羽的軍中。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統率秦軍擔當先頭部隊,巨鹿之戰結束。
部隊到了新安。諸侯軍的官兵以前曾經被征徭役,駐守邊塞,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很多人對待他們不像樣子,等到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很多人就借著勝利的威勢,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隨意侮辱。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將軍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退回關東,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諸侯軍將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裡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於是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鐘。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前期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劉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尋統帥的大軍與嚴尤、陳茂會合後,即由潁川向昆陽前進,兩三天即有十餘萬軍隊到達昆陽。統帥王邑立即下令圍攻昆陽。納言將軍嚴尤根據以往作戰的失利教訓,認為不可把兵力用於昆陽這個既堅固又無礙大局的小城,大軍應當直趨宛城,擊破圍攻宛城的漢軍,則昆陽將不攻自破。王邑聽不進嚴尤的建議,傲氣十足地說:“我以前圍攻翟義時,就因為沒有能生俘他而受過指責,現在統帥百萬大軍,碰到敵人城池,竟繞道而過,不能攻下,這怎么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應當先殺盡這個城中的軍民,全軍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后舞而進,豈不是更痛快嗎!”於是王邑仍然堅持以十萬大軍圍攻昆陽。王鳳、王常等見新莽大軍逐漸雲集昆陽,形勢十分嚴重,劉秀所率三千騎兵在潁川西北遇見新新軍後,也引兵退回昆陽,加上漢軍其他退入昆陽的一些零星部隊,昆陽守軍共約一萬人.王鳳等鑒於雙方力量十分懸殊,對堅守昆陽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陽城中的官兵也驚惶失措,擔心妻子兒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區。
劉秀看到這種情況便對大家說:“目前我軍兵糧缺,而城外又有強大之敵,如能集中力量抗擊敵人,還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勢必都不能保全。況且劉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無力挽救我們。昆陽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將被敵各個擊破殲滅。現在如果我們不同心協力,存亡與共,同立功業,反而貪生怕死,能只顧各守自己的妻子財物嗎?”諸將領等聽到劉秀這些話,大怒說:“你怎敢教訓起我們來!”劉秀聽了便笑著站起來。恰在這時偵察員回來,報告說:“王尋大軍即將到達城北,軍隊連綿百里,還看不見後衛。”王鳳等向來輕視劉秀,見當前情況急迫,才互相商量決定,請劉秀計畫破敵之策。這時劉秀經過分析情況,便做了決策,以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率人堅守昆陽城,自己當夜和宗佻、李軼等十三騎,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面去調集部隊,準備對新軍內外夾攻。
新莽大軍進到昆陽,即按照統帥王邑、王尋的命令,開始圍攻昆陽城。新軍為了顯示其作戰威力,把昆陽包圍十層以上,設定了一百多座軍營,軍旗遍野,鑼鼓之聲於數十里之外都可以聽到。新軍挖地道,使用衝車和棚車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機弩向城內狂射,箭矢像雨水傾泄。城中的軍民不能外出行動,連出門打水也要頭頂門板,以防中箭。戰鬥最艱苦時,守將王鳳等人一度動搖,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尋認為攻克昆陽指日可待,不許他們投降,否則,便不算建功立業,因而,決心非要踏平昆陽不可。這使守軍認識到只有拚死堅守,以待援軍才能有生路,於是更加頑強地與新軍搏殺。
這時嚴尤看到昆陽難以在短期內攻下,便又建議王邑說:“兵法講圍城要留一面,我們應當讓昆陽之敵逃跑一些,使他們傳播失敗的訊息以震撼宛城之敵。”但王邑等依仗自己兵多糧足,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又一次拒絕了嚴尤的建議,繼續加緊硬攻昆陽,使自己幾十萬大軍,屯兵堅城之下。

中期

城內的漢軍軍民並肩戰鬥,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軍隊的強攻,占絕對優勢的新莽也無可奈何,雖經反覆攻城,昆陽城仍屹立不動。王邑的“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邪”的構想,難以實現。
昆陽被圍前,乘機出城調集兵將的李軼、劉秀等十三人,到達定陵、郾城等地調集各地兵馬時,一些將領貪惜自己的財物,想就地分兵留守,不願赴昆陽增援。劉秀對他們說:“今天如果能破敵,珍寶財物要比現在多萬倍,我們的大事也可成功;如果我們為敵人所敗,腦袋都保不住,還談什麼金銀財物呢?”於是各營將士遂跟著劉秀、李軼等一齊向昆陽地區開進。
新漢兩軍昆陽攻守戰正在膠著狀態,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五月底,宛城在綠林軍(漢軍)的長期圍困下,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守將岑彭終於被迫投降[6] 。但這個訊息尚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動搖莽軍軍心,傳宛城已破,綠林軍(漢軍)主力將至昆陽。訊息傳到昆陽城內,守軍立刻士氣高漲,更加堅決守城,並隨時準備出城殲敵。新軍得此訊息,個個心情沮喪,士氣低落。綠林軍(漢軍)在氣勢上已占據了優勢。
六月初一,李軼、劉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漢軍到達昆陽地區。劉秀為鼓舞大家的鬥志,自率步騎兵一千多人為前鋒,李軼率主力跟進,劉秀軍在逼近新軍四五里地時,即擺開陣勢,準備出擊。王邑、王尋也派兵數千前來迎戰。劉秀親自率領人馬衝殺,斬新軍幾十個人,跟隨的將領都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小股敵人,都十分害怕,今天見了大敵,卻很勇猛,真是了不起。以後請你總在前面率領我們作戰,我們共同協力破敵”!劉秀接著又率領將士再行向新軍攻擊,新軍被打得大敗,劉秀軍斬殺新軍近千人。劉秀率兵連著打了幾次勝仗,這就大大地鼓舞了漢軍的鬥志,殺減了王邑、王尋的銳氣。劉秀等在昆陽外圍與新軍作戰,取得節節勝利的情況下,為著進一步瓦解新軍的戰鬥士氣,鼓舞昆陽城內漢軍軍民的鬥志,故意渲染宛城漢軍的勝利,他把寫有宛城漢軍已獲勝,“宛下兵到”的密信,射進昆陽城內,同時也轉落到新軍手中,引起新軍統帥王邑、王尋的恐慌。新軍將士看到,一個小小昆陽,大兵壓境,苦戰一個多月,都沒能攻破,如若再加上宛城的十萬漢軍,則更無法對付。

後期

劉秀又精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自城西衝擊新軍的中堅。王邑、王尋輕視劉秀,自以為很容易打敗劉秀。因而,他們只率領萬餘人巡視陣地。了防止各營出現混亂,他們下令各營嚴格管束自己的部隊,沒有命令,不準擅自出兵。王邑、王尋迎戰劉秀,但他們不是劉敢死隊的對手,新軍的陣勢很快即被劉秀軍擊破,士卒混亂潰逃。這時新軍其餘的部隊,因不敢輕舉妄動,故無人主動支援王邑、王尋軍作戰。劉秀率領漢軍,奮勇衝擊,並一鼓作氣打垮了王邑、王尋的部隊,斬殺了王尋。王邑的中堅被衝垮,王尋被斬殺後,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這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隊取得勝利,也大喊著衝殺之聲,衝出城門,內外夾攻新軍,殺聲震天動地,新莽的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新莽軍本是強迫征來的貧苦百姓,早已對王莽政權痛恨之極,經起義軍內外夾攻,自然棄陣而逃。潰逃的莽兵相互推擠,“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碰巧又遇上大風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風颳走,大雨傾盆而下水暴漲,王邑軍隨隊的虎豹都嚇得發抖,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餘人,滍川被屍體堵塞得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僅帶少數長安精騎,踏著死屍渡河才得逃脫。
漢軍繳獲了新軍的全部軍用物資,各種東西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王邑率領千餘殘兵一氣奔逃到洛陽。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訊息後,異常震驚,整個新莽朝廷上下也為之驚恐。

官渡大戰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1萬騎兵,以黎陽為大本營;命令顏良為先鋒,渡河進攻白馬。曹操用荀攸之計,揚言渡河抄襲袁紹後路,袁紹命令顏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擊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張遼、關羽為先鋒,自己親自領主力直撲白馬,與東郡太守劉延夾擊顏良,顏良遂陣亡。

前期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訊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占領齊(今山東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今河南濬縣東,黃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助扼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以穩定翼側。從以上部署看,曹操所採取的戰略方針,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從當時情勢而言,這種部署是得當的。首先,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黃河多處可渡,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難以阻止袁軍南下,且使自己本已處於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都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都,後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當曹操正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劉備起兵反曹,占領下邳,屯據沛縣(今江蘇沛縣)。劉備軍增至數萬人,並與袁紹聯繫,打算合力攻曹。曹操為保持許昌與青、兗二州的聯繫,避免兩面作戰,於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速占領沛縣,轉而進攻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當曹、劉作戰正酣之時,袁紹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幼子有病為辭拒絕採納,致使曹操從容擊敗劉備回軍官渡 。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紹派陳琳書寫檄文並發布,檄文中把曹操罵得無法忍受。二月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此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機率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前鋒,急趨白馬。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衝進萬軍之中殺死顏良並斬首而還,袁軍潰敗。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 。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丑與劉備繼續率兵追擊曹軍,曹操當時只有騎兵六百,駐於南阪(在白馬南)下,而袁軍達五六千騎,尚有步兵在後跟進。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並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袁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曹操突然發起攻擊,終於擊敗袁軍,殺了文丑(文丑為亂軍所殺,並不是關羽斬殺),順利退回官渡。顏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將,卻被一戰而斬,袁紹軍隊的銳氣被挫傷。

相持

袁軍初戰失利,但兵力仍占優勢。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準備南下進攻許昌。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 。九月,曹軍一度出擊,與袁軍交戰不利,退回營壘堅守。
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製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粉碎了袁軍的計策。雙方相持三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一日見運糧士兵疲於奔命,於心不忍,不禁脫口而出,“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曹操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
期間,汝南郡黃巾軍劉辟叛變,袁紹使劉備前往相助,又派韓荀鈔斷曹軍西道,皆被曹仁擊破 。江東孫策意欲偷襲許都,卻被刺客暗殺 。

奇襲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 。
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

赤壁之戰

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據有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屯襄陽,劉備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劉琮不戰而降。因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劉備從樊城向江陵撤退,並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曹操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程追趕,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打敗劉備,占領江陵。劉備放棄撤往江陵的計畫,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 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前期首勝

十二日,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赤壁之戰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舉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

曹操敗退

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陽、長沙四郡發起進攻,孫權則命令周瑜圍攻南郡治所江陵縣。

淝水之戰

316年,西晉王朝滅亡。第二年,西晉的皇族司馬睿(rui銳)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漢族地主階級政權,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叫做東晉。當時北方出現了十幾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歷史上把這一時期叫做“十六國”時期。到了公元四世紀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國主苻(pu蒲)堅,統一了黃河流域,形成和東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戰前準備
太元二年(377年),東晉朝廷任命桓沖的兒子桓嗣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書王蘊都督江南諸軍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馬兼南郡相謝玄為兗州刺史,兼廣陵相,監長江以北諸軍事。後來謝安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戍衛北方領土。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 桓沖為荊州刺史,防禦荊襄地區;謝玄鎮廣陵,與謝安防禦淮南地區。為了加強中央軍力,晉孝武帝令謝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成立北府軍。
第一階段:淮南之戰
時間:378年
戰勝國:東晉
戰敗國:前秦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堅派征南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
守尚書令、長樂公苻丕,武衛將軍苟長和尚書慕容率領七萬步、騎兵進犯襄陽,讓荊州刺史揚楊率領樊州、鄧州的兵眾作為前鋒,征虜將軍始平人石越率領一萬精銳騎兵出魯陽關,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領五萬兵眾出南鄉,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領四萬兵眾出武當,會合攻打襄陽。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17萬。
四月,前秦的軍隊抵達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認為前秦的軍隊沒有舟船,未作防備。等到石越率領五千騎兵渡過漢水,朱序才驚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繳獲了一百多艘船隻,用來接運其餘的兵眾。長樂公苻丕統領眾將領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陽,抓獲太守鄭裔,與苻丕在襄陽會合。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四戰四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
第二階段:淝水決戰
時間:公元383年8月。
地點:淝水河畔。
雙方統帥和兵力: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
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
結果:東晉獲勝。前秦戰敗後苻堅被殺,北方重新分裂。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十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
八月初二,苻堅派遣陽平公苻融督帥張蚝、慕容垂等人
淝水之戰
的步、騎兵共二十五萬人作為前鋒,任命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
八月初八,苻堅發兵長安,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開始大舉南侵。
九月,苻堅抵達項城,涼州的軍隊到達鹹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幽州、冀州的軍隊也抵達了彭城,東西萬里,水陸並進。陽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隊三十萬人,先期抵達潁口。
東晉面對大軍壓境,下達詔令,任命尚書僕射謝石為征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任命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人,統帥八萬兵眾抵抗前秦。並讓龍驤將軍胡彬帶領五千水軍援助壽陽。共分三路兵馬北上迎擊前秦軍。
十月,前秦陽平公苻融等攻打壽陽。十八日,攻克壽陽,擒獲平虜將軍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鄖城。苻融進軍攻打胡彬退守的硤石。前秦衛將軍梁成等率領五萬兵眾駐紮在洛澗,沿淮河布防以遏制東面的部隊。
苻堅自認為能速戰速決,並派已是前秦尚書的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朱序卻私下提示謝石宜先發制人,擊潰前秦的先鋒部隊。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十一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扼守山澗布署兵陣迎擊。劉牢之取得洛澗大捷,斬殺了梁成以及弋陽太守王詠,秦軍折損十名大將及五萬主力。又派部隊阻絕了淮河渡口,殲滅前秦軍隊一萬五千人,抓獲了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
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
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