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紡織》是2021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紡織
- 作者:李廣進
- 出版時間:2021年4月1日
-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 ISBN:9787110101575
- 類別:兒童科普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中國古代紡織》是2021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基本解釋 紡織,...
中國手工織錦是織錦工藝術語。中國織錦工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簡介 中國是一個紡織文明古國,在古代的中國,棉、麻、桑、蠶養植,礦植物染料的套用,紡織設備的發展進化,都已達到十分完善和先進的地步。作為絲綢大家族中一員的中國織錦工藝,在古代中國,也進化發展的十分完美。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
織錦指的是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歷史沿革 中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久遠。早在殷商時代中國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於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自漢武帝後,中國織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羅馬帝國)等...
中國古代絲織品是以蠶絲為原料的紡織品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著名特產。基本信息 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已發明絲織技術。1958年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現的公元前2700多年的絲織品,是中國所知最早的絲織實物,其中有未炭化而略顯黃褐色的絹片,殘長2.4厘米,寬1厘米,還有已炭化但仍有一定韌性的絲帶、絲線等。...
古代用於毛紡織的原料有羊毛、氂牛毛、駱駝毛、兔毛、羽毛等。大量套用的是羊毛。自古以來,羊毛織物和羊毛繩索一直作為少數民族人民的大宗衣料和日用品。其他毛纖維一般用於與羊毛混紡。毛紡織工業化生產是從19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當時左宗棠為了供應軍需,開辦蘭州織呢總局,生產軍服用料。這是中國除繅絲廠以外的第一...
《中國古代紡織》是2021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是世界上Z早發明養蠶織絲的國家,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這一技術一直是世界紡織史上獨一無二的“絕活”。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的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便是因為這條路...
絲綢源於桑樹,取自蠶絲,經精工巧織,得綾羅綢緞,彰顯貴之榮。5000多年前,華夏民族先民發明了種桑養蠶和繅絲織綢,後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2000多年前,絲綢開啟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也見證了東方文明走向世界,作為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絲綢已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
博物館藏中國紡織文物指的是世界各國的博物館館藏的中國古代紡織品名錄。中國的許多博物館、陳列館和有關的文物管理機關收藏的大量中國古代紡織品文物。這些藏品對於研究中國紡織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紡織藝術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中國博物館收藏 浙江省博物館 收藏有: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6900年)出土的苘麻...
《中國古代紡織文化研究》是一本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趙金龍。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紡織文化研究》以中國古代文化的視角闡述紡織與其的關係,突顯中國古代紡織文化的輝煌。全書分為“古代字詞中的紡織篇”“古代典籍中的紡織篇”“古代圖像信息中的紡織技術篇”“紡織品中的文字篇”四篇,共十五章。本書由...
《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是1997年4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現由編委會對類目重新加以調整,確定了類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十個門類,共100個專題,由商務印書館獨家出版。每個專題也由原先的五萬多字擴大為八萬字左右,內容更為豐富,敘述較前詳備,希望這套叢書能多角度、多...
兩宋官營煉染機構因軍需進一步擴充。明初開始使用豬胰精練布帛,這是中國最早利用生物酶的實例。清代設有織染局,江南還設有靛藍所,印染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紡織歷史 我國紡織的歷史從現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都曾發現過不少玉蠶,說明當時人們對蠶桑的重視。到了春秋戰國,...
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基本解釋 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而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為“真絲綢”。...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苧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黃麻布和亞麻布自宋代開始生產。在麻紡織技術形成之前,人類用石器敲打,使麻類植物變軟,然後撕扯成細長的縷,用以搓繩或編結成網狀物。中國麻紡織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
《中國古代紡織史話》是2020年11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強、李斌、梁文倩、韓敏。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並茂和動畫演示的新穎方式,對中國古代紡織技術史中的紡織起源與機械及度量、纖維出現、絲與植物纖維處理、甲骨文中的紡織、中國孝文化及經典中的紡織等十幾個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
《圖說中國古代紡織技術史》是2018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強,李斌。內容簡介 《圖說中國古代紡織技術史》以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涉及紡織技術的圖像信息為線索,分別對中國原始紡織技術的起源、中國古代紡織原料的初加工、中國古代的紡專、中國古代的小紡車、中國古代的水轉大紡車和絲大紡車、中國古代紡紗工藝...
《中國讀本: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是2010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翰生。內容簡介 內容主要包括:第一章古代的絲綢、一絲帛起源、二歷代的絲綢生產、三繅絲、練絲和練帛、四古代主要的絲綢品種、五絲綢及絲織技藝的外傳、第二章古代的葛、麻紡織、一麻類纖維的品種、二麻纖維的脫膠技術、三麻紡織...
《中國古代紡織文化研究與繼承》是2018年1月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亞蓉、中國文物學會紡織專業委員會。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紡織文化研究與繼承》收錄了由多位作者撰寫的關於中國紡織文化的文章,以便讀者參考學習。 目錄 織繡畫研究中的若干問題芻議 晚明女子頭飾“臥兔兒”考釋 漢族傳統服飾中的邊飾藝術探析...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紡織印刷-古代中國絲綢發展絲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傳說中西陵氏之女,黃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國第一個種桑養蠶的古代絲綢發展人。據《通鑑綱目外記》載,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後世祀為先蠶"。商周時期,已出現羅、綺、錦、繡等品種。秦漢以後...
中國古代以羊毛、駱駝毛、 馬毛、氂牛毛、 兔毛、羽毛等動物纖維為原料織成的紡織物。以羊毛為主。歷史發展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區的手工毛紡織生產已經萌芽。約公元前2000年,新疆羅布淖爾地區已把羊毛用於紡織。新疆羅布淖爾遺址出土的約公元前19世紀的毛織物和毛毯,組織結構都是平紋,毛織物...
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由私人經營的以手工勞動及其協作為基礎的各種手工業。包括農民經營的與農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家庭手工業、城鄉勞動者經營的獨立的個體手工業和地主豪強及其他工商業者經營的手工作坊或工礦作場。發展歷史 家庭手工業,的情況,先秦時就已存在。秦以後,男耕女織遂成為社會的基本經濟...
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元代 元代絲織工藝中以織金最具特色。織金在元代又稱為“納石失”。元代統治者喜歡用金,這使織金成為一種時尚。金錦的花紋有團龍、團鳳、寶相花、龜背紋、回紋等。為了適應蒙古遊牧民族生活的需要,毛織在元代得到特殊發展。毛織品種多為地毯、床褥、...
為規範和統一我國的絲織品品種,1965年國家紡織工業部制定的《絲織品分類定名及編號》將其分為十四大類:紡、綾、緞、縐、綃、絹、絨、綢、紗、羅、錦、綈、葛、呢。印染 印染是對絲織品進行染色、印花、整理等,使其具有一定色彩、花紋、光澤度。中國古代絲織品的著色原料主要以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為主。
織造技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利用苧麻製成織物,公元前2700年就已生產絲織物,公元前200年就能生產織錦等大花紋織物。漢宣帝時(公元前73~49年),河北鉅鹿陳寶光妻使用了120綜、120躡的多綜多躡機,三國時(公元220~280年)馬鈞成成功地把多綜多躡機改成12躡,使多綜多躡機大...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和《龍鳳藝術》 ,朱啟鈐的《絲繡筆記》、 《刺繡書畫錄》、 《女紅傳征略》和《清內府藏刻絲書畫錄》等,錫保的《中國古代服飾史》,陳維稷主編的《中國紡織科術史(古代部分)》,趙豐的《絲綢藝術史》,繆良雲的《中國歷代絲綢紋樣》,王亞蓉的《中國民間刺繡》,黃能馥的《中國美術全集·...
在中國,苧麻紡有悠久歷史,早期以手工製做漁網、繩索和衣著用布。例如夏布就是用半脫膠的苧麻,手工拈績成紗製成的織物。19世紀末開始採用機器紡紗。後來,套用絹紡機械紡制苧麻獲得成功,遂形成比較完整的絹紡式苧麻紡工藝。由於絹紡工序繁複、手工操作多、勞動生產率低,20世紀60年代以來又套用毛紡機械加以改進紡制...
唐代是中國古代文化鼎盛時期,絞纈的紡織品甚為流行、更為普遍,“青碧纈衣裙”成為唐代時尚的基本式樣。北宋時,絞纈產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區流行甚廣。載體 布匹是扎染的載體,沒有紡織也就沒有布帛、絲錦,沒有了諸如此類的載體,也就不可能有在載體上的任何塗染的美術工藝。我國紡織的歷史從現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
尤以朱氏的技法最佳,使得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藝術理論家宋徽宗趙佶對她極為推崇,在她的織品《碧桃蝶雀圖》上親筆題詩:“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絲難。要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可謂達到了中國古代緙絲藝術發展的第一次高峰。靖康以後,京城遷都臨安(現杭州),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