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中國文化讀本

這本由馬亞中編寫的《中國古代歷史》介紹了古代歷史,所選作品都加上簡單易懂的注釋,並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語文。 每篇作品除了注釋和譯文外,根據作品情況,還列有“背景資料”,使小學生對文章作者、或者科技發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歷史/中國文化讀本
  •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 頁數:139頁
  • 開本:32
  • 作者:馬亞中 朱永新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從博物館裡、從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從普通人、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斷裂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貫通,才能使其在當下復活;只有復活的傳統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傳承創新。
這本由馬亞中編寫的《中國古代歷史》介紹了古代歷史,是為小學生課外閱讀而編寫,目的是為小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識,提高小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

圖書目錄

一 晏子使楚
完璧歸趙
二 智退秦軍
三 厲王弭謗
子產不毀鄉校
四 祁奚舉賢
呂蒙正舉
五 胡服騎射
師夷長技以制夷
六 四面楚歌
屈原自沉
七 蘇武牧羊
八 祖逖北伐
岳飛不惜死
九 太宗納諫
鄒忌諷諫
十 履霜苦學
蘇秦錐刺股
十一 收復台灣
施琅統台
十二 林公禁菸
三元里抗英

文摘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因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怎么讓你這樣的人來當使者!”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上下雨一樣,大家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只好出使楚國。”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一部著作,由後人蒐集晏嬰的言行編輯而成。分內篇、外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篇,外篇分上、下兩篇。諫上、諫下主要記敘晏嬰勸諫齊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為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篇之間的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繫。
晏嬰(前578一前500)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伺又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他是春秋時代一位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亍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夫,歷仕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以: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周敬王二十:(前500),晏嬰病逝。孔丘曾贊之日:“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對內輔佐國政,屢諫齊王:對外則原則性與靈活性並用。他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他與管仲相比。
本篇敘述了晏嬰出使楚國,機智應對,捍衛國格,不辱使命的故事。
外交場合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晏嬰雖然是個矮子,但作為一名使臣卻是個巨人,所謂人不可貌相。他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機智應對,維護了國家尊嚴。
這樣的外交巨人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新中國的周恩來總理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總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總理握過的那隻手,隨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總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隨即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然後走到拐角處,把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乾淨了!”真是舉重若輕,不僅非常輕鬆巧妙地化解了美國記者的挑釁,而且讓他們自取其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另有一次,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拾著頭走路。”此話一出,語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臉帶微笑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綿里藏針,把美國官員嘲諷得羞窘不堪。
這樣的例子在新中國外交史上還有很多。
外交官代表著國家,他們就是這樣在看似不經意處隨時隨地維護著國家的尊嚴,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不僅需要有凜然不可犯的人格、無畏的膽略,還需要有四兩撥千斤的智慧。P3-6

序言

教育應該是當今文明復興的新動力,學校應該是文化發展的新中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立德樹人的根本立足點,是國家文化建設的根基,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礎,更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
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從博物館裡、從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從普通人、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斷裂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貫通,才能使其在當下復活;只有復活的傳統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絕不能看成幾門簡單的課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價值。我們不僅要有匹夫有責的文化自覺,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教育擔當。
朱永新
2014年8月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