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中國文化讀本

《中國古代思想/中國文化讀本》是201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海燕、徐瑛、陳國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思想/中國文化讀本
  •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 頁數:121頁
  • 開本:32開
  • 作者:王海燕、徐瑛、陳國安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從博物館裡、從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從普通人、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斷裂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貫通,才能使其在當下復活;只有復活的傳統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傳承創新。
這本由王海燕、徐瑛、陳國安編寫的《中國古代思想》介紹了古代思想,是為小學生課外閱讀而編寫,目的是為小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識,提高小學生對中國古代思想的興趣。
該書所選作品都加上簡單易懂的注釋,並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語文。 每篇作品除了注釋和譯文外,根據作品情況,還列有“背景資料”,使小學生對文章作者、或者科技發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圖書目錄

一、 智慧:《論語》中的聰明話
二、 有無:《老子》中的辯證法
三、 非攻:《墨子》中的“義”“不義”
四、 民本:《孟子》中的“民為貴”
五、 天人合一:《莊子》中的“自然”
六、 教育:《荀子》中的學習觀
七、 歷史:《韓非子》中的人類進步
八、 唯物:《論衡》中的“神滅無鬼”
九、 戰爭:《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十、 團結:《周易》中的政治思想
十一、 社會人:《大學》中的“找準自己的位置”
十二、 政治:《禮記》中的“苛政猛於虎”

文摘

生活中多見一些人不自量。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有“不知道”的問題,不承認自己知識的局限性,對自我評價不能做到客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懂裝懂,自以為是。羞於向別人請教的心理和思想會大大抑制人們的發展,消減人們的才能和努力,使人們驕傲自滿的心理潛滋暗長。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們只有不斷積累,才能不斷向前行進。
有一次,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半路上看見有兩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在路邊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孔子就讓車停下來,上前去問他們:“你們在爭辯什麼呢?”其中一個小孩先說道:“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中午時離我們遠些。”另一個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遠些,中午時才近些。”先說話的那個小孩反駁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那么大了。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東西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說:“太陽剛升起來時涼颼颼的,到了中午,卻像是火球一樣熱烘烘的。這不正是遠的物體感到涼,而近的物體使人覺得熱的道理嗎?”
兩個小孩不約而同地請博學多識的孔子來做“裁判",判定誰是誰非。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把學識廣博的孔子也難住了,只好啞口無言。兩個小孩失口笑了起來,說:“誰說你知識淵博、‘無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人生有限,知識無涯。承認自己的不足本身就是認識上的一種進步。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博學多才,但是追求博學多才談何容易!當自己遇到不知道的問題.時,完全可以坦率一些,去尋找專家解答自己的疑惑。求知必須老老實實,應該敢於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強的人,只有表現出好學謙虛的態度,對方才會傾囊相授,你也才會獲得解惑的機會。
敢於正視自身局限性的人懂得學無止境,他們總能看到自己無知的一面。人們只有認識自己有所不知,才可能知道自己已經懂得了什麼。孔子曾說:“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雖然孔子不否認“生而知之”,但他認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孔子還多次談到,自己的成績得益於虛心好學。所以,孔子才會對不懂裝懂、誇誇其談的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才會教育學生不要“不知”以為“知”。
有一位青年對譽滿全球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稱自己“無知’’感到大惑不解,於是他向愛因斯坦問了這個問題。愛因斯坦笑著隨手拿出一張紙,在上面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然後指著大圓圈說:“我的知識圈比你大,當然未知領域的接觸面也比你大。”
很多有成就的偉人、學者都認為:知識越是增加,自己的“無知感”越是強烈。法國數學家笛卡爾也曾經說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的無知。”而那些現在還在藏拙的人,是不是應該明白有了疑惑就應該說出來,虛心向別人請教呢?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從遠古到現在,存在著很多“未知”,而正是這些“未知”成為人類探索未來的原動力。人類行進在從“不知”到“知”的逐步完善的認識之路上,過去如此,將來更是如此。人類被稱為高等生物,不就是因為人類大腦善於思考嗎?那么,為什麼不把這種思考能力套用在解決未知上,而要用在掩飾自己認識的局限上呢?我們每一個人既要靠有知來發現無知,同時更需要有“無知感”的警醒,以催促自己不斷地努力。
人們希望自己變得強大,就更應該總結前人的教訓,有疑惑就問,還要有意識地問,有膽量地問。同時,還要明白人的知識再豐富,也還是會有不懂的問題。只有人們有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意識,才能找到幫自己成才的老師,才會有所發展。遇到不懂的事情,應當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選自《孔子全書》,司馬志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年版,文字有改動。)P8-12

序言

教育應該是當今文明復興的新動力,學校應該是文化發展的新中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立德樹人的根本立足點,是國家文化建設的根基,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礎,更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
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從博物館裡、從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從普通人、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斷裂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貫通,才能使其在當下復活;只有復活的傳統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絕不能看成幾門簡單的課程,它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價值。我們不僅要有匹夫有責的文化自覺,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教育擔當。
朱永新
2014年8月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