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治與監察制度》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觀文
基本介紹
- ISBN:9787810241663
- 作者:吳觀文
- 出版社: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年9月
- 頁數:221
- 定價:3.95元
- 裝幀:平裝
《中國古代政治與監察制度》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觀文
古代監察制度 (1)秦朝:中央設御史大夫,地方設監御史。(2)西漢:漢武帝設13州為監察區,設刺史進行監察,級別不高,可監察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3)東漢:刺史監察權進一步加強,並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東漢末年,刺史演變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4)北宋:設通判,負責監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報告,...
監察權的集中,是清代監察制度的一大特點。雍正皇帝恢復了明代的特務監察,同時建立了允許科道監察官員密折言事的制度,鼓勵告密。特務監察組織正式成為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也是自明朝才開始的。特務監察機構的出現是古代監察制度的大顛倒,監察制度的正常作用受到削弱,說明中國傳統的監察制度已走上了它的最後階段,很快就會...
《中國古代政治與監察制度》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觀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朝代為經,以政治為緯,論述了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產生、發展、演變,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遲緩,專制制度和官僚政治長期延續的一個重要奧秘;論述了監察制度作為一種監控、制衡和調節機制在國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書...
監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時,由一重要人物(通常為皇太子)留守宮廷代為處理國事。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西周時的監國制度,由周天子派出官員到諸侯國,用於監察諸侯國。監國制度與命卿制度一起,一個在諸侯國外、一個在諸侯國里,使得周天子的權力能在相當程度上深入分封的...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是2006年10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永明。本書系統闡述了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六個階段。內容簡介 該書為“專題史系列”之一。中國古代監察制度隨同封建制的產生而萌芽,伴隨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而誕生,又隨著封建君主專制的逐步強化而發展和完備起來。作者以二十五史等正史...
中國的廉政監察制度歷史悠久,歷朝歷代均有建樹,現代反腐倡廉仍須借鑑歷史經驗。本書以大量史料為基礎。論述了中國歷代有關廉政監察制度的變遷與廉政思想演變的歷史進程。作者認為,廉政制度的實質是權力制約問題,古代廉政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道德自律思想。本書運用史實確鑿,論述公允嚴謹,文筆生動流暢。書中還引用大量...
唐代的御史制度組織完備、分工清晰、職責明確,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精華,對後世影響深遠。御史制度是作為一套自上而下監察百官、整頓吏治的政治制度,其主要服務對象是皇帝,所以御史很難對皇權構成實質性制約。這是傳統政治中皇權專制的嚴重缺陷。但是御史制度的存在,加上諫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詔”制度的存在...
州郡制指東漢末形成的州、郡、縣三級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於漢武帝所建部刺史監察制度。由於十三監察區借用儒家經典內古代州名,故當時即以“州”作為監察區的俗稱。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後,東漢朝廷派中央九卿出任各地州牧,集中一州所轄各郡之軍、財、民力鎮壓起義民眾。從此,州由中央監察區變為地方行政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安丘市實驗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潘立勇。課程簡介 主要簡單介紹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包含的中央官制、選官制度、監察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及與之 相關的地方官制。課程目錄 高中 歷史 1.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章節:1.嶽麓版/必修一/第一單元 中國...
《中國歷代監察制度》是 2010年11月1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貴龍。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歷代監察制度與考試制度同為我國固有政治制度的原因,並論其源流,確立了監察制度較考試制度尤為古遠。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監察制度》內容簡介:《中國歷代監察制度》從“中國古代監察制度鑒略”、“中國近代監察制度概覽”...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發展史》是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玉英。該書對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內容的研究有所拓展。 對中國古代封駁制度的發展變化作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是第一部把封駁制度列入研究範疇的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專著。內容簡介 監察制度是中華民族在政治文化方面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具有特色的貢獻之一。研究中國...
從而就採用閹割來保證自己家族的血統純正,這種宗法觀念一直對後來的歷史影響深遠。談到中國與其它國家宦官制度上的差別,許福謙教接認為,中國是一個超穩定的社會結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政治權力的鞏固加強為中心的,因為中國本土優越的自然環境使中國具有天然雄厚的農業經濟基礎,所以統治者的...
第一章 先秦監察法制的萌芽狀態 第一節 原始社會晚期權力監督實踐的出現 一 政治權力的分離與分化 二 原始社會晚期的權力監督實踐 三 原始社會晚期監督實踐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夏商周權力監督的制度化發展 一 權力分離與分化的強化 二 權力監督體制的發展 三 權力監督思想的出現 四 權力監督相關立法的出現 五 夏...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經過歷代王 朝的不斷發展、強化。中國古代皇帝制度以君權神授學說為理論基礎,用嚴格的名位等級、禮樂制度和皇位繼承等各種規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保證皇帝高踞於國家機器之上,擁有至高無上...
中國古代中央官制是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中樞機構及其職官制度。其實包括秦、漢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隋、唐時期專制集權中央政體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朝所建立的內閣制等等。奴隸社會 夏代時已有輔佐夏王的六卿。司空為六卿之首,后稷掌農業,司徒主教化,大理主刑獄,共工管營建百工,虞人掌山澤畜牧...
中國傳統文官制度的特點 中國古代官吏制度曾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1、至高無上的王權是傳統文官制度存在和運行的基礎。君主集權專制是中國古代政治統治的基本形式。君主握有包括官吏在內的一切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各級政府、大小官員都只是王權的組成部分。而且文官隊伍層層節制...
《讀史札記之一:中國古代的權力結構》所要討論的是秦漢以來至民國以前2000多年間政治制度的特色,其中多為過去碩學之士所論及,今綜合略述如次。首先,中國官制的發生,往往是由天子私人的、側近的微臣逐漸獲得寵信,最後被委以要職,成為正式的政府官員;中國的宰相就是在這樣螺旋式循環發展下起伏轉易。圖書目錄 ...
行部(又稱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了13行部,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政治 播報 編輯 黃老思想 劉邦和開國功臣出身低微,從而在漢初形成布衣將相的局面。春秋戰國以前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基本結束。漢朝統治者吸取秦朝短命而亡的歷史教訓...
②特徵: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2)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職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機構中,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監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丞相之下還有諸卿,...
刺史制度的醞釀、形成、發展、異化、變質、坐大這條線索把繁冗的兩漢政治興衰歷程完整。清晰地呈現 在我們面前。監察權干預、甚至侵奪行政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中國古代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刺史權力逐步擴大的根本原因是刺史是“奉詔出制”的,刺史背後站立的是皇帝,刺史是作為皇帝的代言人出現的...
制度意義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對於探討兩漢行政權與監察權的關係,以及進一步探索中央集權與...
君主專制是中外古代史和近代史都沿用過的一種君主管理機制,有效地管理下方官員,更好的實行中央集權,是保證皇帝權力的一種機制。概況 君主專制政體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它脫胎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制。宗教祭祀與軍事征伐是君主專制的頭等大事,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中國的“王”...
三省六部製作為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行政體制,成為後來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且管理體制,體現了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推諉扯皮、人浮於事等問題,基本實現了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改革目標。這項制度壽命長達一千三百多年。如今仍在倡導推行的大部制改革...
三公制,又簡稱“三公”、“三司”。 “三公制”是我國封建社會一種重要的中央行政體制。它是在君主之下設定若干高級官吏分別掌管行政、軍事、監察之權,使其相互牽制,共同構成中央權力中樞,來為集權政治服務的一種中央行政體制。“三公制”的形成、成熟和消亡,是中國古代社會強化王權或皇權的需要,是集權政治產生的...
歷史淵源 有法學家認為,中國檢察制度是根據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和前蘇聯列寧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思想,在繼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檢察工作的優良傳統,發揚中國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特別是御史監察制度的精華,吸收國外特別是蘇聯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建設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而建立的。這一觀點比較全面,但...
秦朝官制,秦國的政治體制。秦國的政治體制在戰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秦始皇嬴政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國家,歷史上稱為秦朝。秦朝建立了以皇帝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它與之前的秦國制度有所不同,也為後世歷朝沿襲,其監察制度與九卿制度甚至延續到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
在三權分立之中,考試權是附在行政上的,彈劾權是附在立法上的,孫中山在此基礎上借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考試、監察二權的科舉取士制度,將這二者獨立出來,賦予其與其他三權平等的地位。因為孫中山認為考試制度最為公允,可避免盲從濫選和任人唯親的弊端,有利於人才的選拔,而獨立的監察制度也有利於一個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