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外航海貿易管理史》是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對外航海貿易管理史
- 作者:王傑
- 出版社: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7月
- 頁數:254 頁
- 定價: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3208333
《中國古代對外航海貿易管理史》是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
《中國古代對外航海貿易管理史》是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曆朝歷代經海路同外國所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它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造船航海業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成為古代中國對外經濟聯繫的一個主要渠道。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侵入,中國古代獨立自主的海外貿易逐步變為半殖民地性的海外貿易。歷史沿革 中國的海外貿易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元、明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
宋代是中國古代實現對外貿易重心的轉移時期,是貿易制度和航海技術創新的時期,奠定了我國古代海上貿易的基本範圍。宋代是我國海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已是學界共識,毋庸多說。關於宋代海外貿易的研究,自桑原騭藏、藤田豐八等先驅者的研究成果在1910年代問世以來,在近一個世紀的時期中,中外學者付出了大量努力,到...
《中國對外貿易史教程》是2005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玉琴。本書包括各階段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西方列強對中國對外貿易的主權的剝奪及其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控制、對外貿易發展的規模和水平、進出口商品結構及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等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對外貿易史的古代部分,主要...
古代發展 我國江海遼闊,河流縱橫,上古先民很早就利用筏和獨木舟開始了水上原始活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運逐漸興盛,“舟楫為輿馬,巨海為夷庚”。 應“運”而生的海事管理,伴隨著水運興達,助推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對外貿易和文化交往,發揮重大的促進作用,其中數千年的古代海事管理髮展歷史進程中,...
孫吳發達的造船業對後世出海遠航造成了更為有利便捷的條件,對於貿易與交通的發展、海上絲路的進一步形成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次說航海術。三國時期,隨著造船業的崛起與發展,人們很自然把目光從內河而投向海外。江東地區的先民早就積累了相當的航海知識與技術,這可以從先民們的探索歷史中得到印證。一是季風(古稱“...
《中國古代航海史》是2005年11月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光圻。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整理和歸納了幾千年來中國的古代航海歷史,具體地論述和剖析了各個歷史時期航海活動的背景、政策、人物、事件、航路、船舶、科學技術以及航運管理機構、條例和港口等,科學地總結和評價了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傑出成就及其興衰榮辱的...
而指南針的發明,造船業的興盛,尤其是航海牽星術,更令中國之為海國,贏得了全世界的聲望。唐代廣州的“通海夷道”、南漢的“籠海得法”、宋代的市舶司制度,充分顯示了我們作為海洋大國的強勢地位。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更創造了古代對外貿易、和平外交的出色典範。儘管自元代開始,有了禁海的反覆,但明清“十三行...
《中國古代航海史》由沙虞編著。 《中國古代航海史》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我國歷史上的造船、航海事業及航海科技成就,突出闡述了主要的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意在總結了歷史上經驗和教訓,有助於青少年讀者深入了解我國航海科技發展的歷史過程和我國古代造船和航海的成就,激勵有志之士繼承並發揚我國古代悠久的航海傳統...
真武廟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10-14世紀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場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區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展現出古代泉州地區悠久的航海傳統和海神信仰體系及政府對海洋貿易的鼓勵與推動。第二組 多元社群+城市結構 南外宗正司遺址 南外宗正司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
中國漢代已遠航至印度,把當時羅馬帝國與中國聯繫起來。唐代為擴大海外貿易,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船舶遠航到亞丁灣附近。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下,航海是靠山形水勢及地物為導航標誌,屬地文航海;而以星辰日月為引航標誌的,則屬天文航海技術之一種。指南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發明,宋代將其套用到航海上,解決了海上...
《中國古代航海》是2015年11月1日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志霞。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航海》系統地整理和歸納了幾千年來中國古代航海歷史,具體地論述和剖析了各個歷史時期航海活動的背景、政策、人物、事件、航路、船舶、科學技術以及航運管理機構、條例和港口等,科學地總結和評價了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傑出成就...
魏晉以後至隋唐時期又發展為南北中3條幹道。中道即兩漢的北道,南道仍舊。在天山山脈北麓又開闢了一條新道,稱為北道。這三道越過帕米爾高原後,與兩漢有所不同。南道折西南至印度洋,中道至波斯灣,而北道西抵地中海。近年來這幾條道路上都發現了古代絲綢織物,反映了東西方絲綢貿易的盛況。 此外,中國還有幾條...
《中國古代的造船與航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張靜芬,每個專題也由原先的五萬多字擴大為八萬字左右,內容更為豐富,敘述較前詳備。內容介紹 本叢書的前身有110個專題,涉及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由商務印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現由編委會對類目重新加以調整,確定了...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東吳船隊巡航台灣和南洋,法顯從印度航海歸國,中國船隊遠航到了波斯灣。從隨唐五代到宋元時期,中國航海業全面繁榮、海上絲綢之路遠屆紅海與東非之濱。由於當時積極的航海貿易政策和以羅盤導航為標誌的航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領先西方進入“定量航海”時期。中國舟帆所及,幾達西太平洋與...
市舶司是中國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相當於 海關 。是中國古代管理 對外貿易 的機關。在宋代出現,以及在明代早期達到巔峰時期。唐玄宗開元間(713年—741年),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宋元海上貿易發達。明清兩朝反覆“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
元代的帆船開闢了從南海通往大西洋的航線,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遠洋航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貿易。地理位置 漢武帝極力開闢海上交通,致力於海上各國往來。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終於先後開闢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1.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白侖河口南北沿海航線。2.從山東沿岸經黃海通向朝鮮、日本。3.海上絲綢...
大量的商品輸出,不但可以刺激本國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改進生產工具,而且可以通過航海貿易直接換回大量金屬貨幣,以增加國內商品的流通手段,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本來是對發展國計民生大有益處的美事,然而,對於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視作洪水猛獸的清王朝來說,卻是絕對不可取的。它之所以對出海貨種屢...
對中國商民出海貿易也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記、取具保結、領取船引(票、照)和腰牌,註明船隻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貫,出海情由、載何貨物、往某處貿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對未能及時回國者施加懲罰或限制歸國。鴉片戰爭前美國和英國兩個航海大國的船舶總...
元朝海外貿易的繁榮大大豐富了國內市場,也促進了江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商品生產和發達的商品流通,即貿易,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元朝海禁沒有打斷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自身進程,為明朝資本主義的萌芽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元朝海禁畢竟是唐宋開放政策到明清海禁政策的過渡,顯示中國封建社會的對外...
廟宇占地面積3萬餘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兩側有廊廡;西南章丘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觀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時期即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在對外交通貿易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
明代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一定的壓制,但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後,海外貿易重新活躍起來,全盛時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000噸,占當時世界總量的18%。而最後因為農業衰敗引起的農民起義滅亡。在明朝,一些日常用品製作得相當奢華,不但是質地,做工也頗為考究。 歷史背景 中國明朝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可分...
歷史傳承 宋、元時期 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對外貿易進一步加強,中國陶瓷的外銷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特別是在廣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後,大批外銷瓷從這些港口啟運,沿著唐、五代時期開闢的航道,源源不斷地運往亞洲、非洲各國,其中尤以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發現居多,...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王審知及其後裔治閩期間,重視福州海外交通貿易的發展。王審知少子王延曦在福州設立市舶司,作為管理海外貿易的專門機構。“利涉益遠,且招徠番舶”,福州港口的海上交通進一步得到發展。南海三佛齊諸國紛紛來朝,更加促進福州港的航海貿易。宋朝時期,福州港“槽引江湖,利盡南海”,有力地...
二、晉代以後,番禺(廣州)港已逐漸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我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秦通五嶺,珠江三角洲已日漸開發,番禺已成為西江、北江、東江的三江貨物集散地,而且梅嶺孔道的暢通使廣東與中原的聯繫和商業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加上航海技術的進步、船舶噸位增加、抗風能力加強,不必急於舍舟就陸,以至番禺(廣州)就...
誠如前述,甘棠港是隨著南北海運的勃興而繁榮起來的。但自金人入主中原,宋室南遷,中國又長期陷於南北對峙的分裂狀態。南宋政府為了防備金兵南侵,禁止海船過長江貿易。(34)南北海上交通陷於中斷,來往於甘棠港的舶船自然大量減少。遠洋航海發展 宋代,航海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指南針被套用於航海,出現了航海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