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發微

中國古代哲學發微

《中國古代哲學發微》是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志明。

基本介紹

  • 作者:宋志明
  • ISBN:9787300145754
  • 頁數:312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4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國古代哲學發微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從不同側面闡述中國哲學特有的話題以及闡述這些話題的特有方式。中國古代哲學是一段完整的斷代哲學史,以春秋末年即公元前5世紀為起點,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終點。第一個階段是奠基期,即先秦時期,以“百家爭鳴”為基本特徵。第二個階段是發展期,從西漢到唐末,以“三教並立”為基本特徵。第三個階段是高峰期,從北宋到清末,以“理學行世”為基本特徵。本書把“話題更新”落實到有代表性的哲學家身上,以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韓非、董仲舒、王充、王弼、郭象、中國佛教、周敦頤、二程兄弟、張載、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王夫之、戴震為個案,論述每位哲學家所採用的特有論述方式。他們都是有原創力的思考者,都在為中國哲學大廈添磚加瓦。他們不斷地更新哲學話題,豐富著中國哲學的內容。

作者介紹

宋志明,男,1947年生於吉林市。198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為該校首批博士學位獲得者。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哲學、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主要著作有《現代新儒家研究》、《熊十力評傳》、《賀麟新儒學思想研究》、《馮友蘭學術思想研究》《中國傳統哲學通論》《薪盡火傳:宋志明中國古代哲學講稿》等20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獎,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學位委員會哲學分會委員、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

作品目錄

甲、總論篇
一、關注民族性
二、提倡多元化
三、尋求新視角
(一)哲學與中國哲學
(二)關於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
(三)中國哲學和中國哲學傳統
(四)中國哲學的現代化
(五)中國哲學的世界化
(六)中國哲學的發展前景
四、哲學三義與三性
(一)哲學三義
(二)哲學三性
(三)回應質疑
五、中國哲學精神
六、中國哲學基本問題
(一)回到中國哲學自身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三)天人關係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
七、中國哲學主要問題
(一)天人關係問題
(二)兩一關係問題
(三)知行關係問題
(四)義理關係問題
八、中國哲學世界觀維度
(一)道:世界的過程性
(二)體:世界的整體性
(三)理:世界的確定性
九、中國哲學本體論思路
(一)本體論問題初探
(二)本體的超越性:玄學與般若學
(三)本體的本根性:華嚴宗與理學
(四)本體的內在性:禪宗與心學
十、中國哲學關注人生的特色
十一、中國哲學主流價值取向
(一)求道即求真
(二)求善與求美
(三)成聖與合群
十二、中國哲學主流義利觀
(一)義利關係的理論探討
(二)內聖外王的操作模式
(三)義利觀的現代轉換
乙、分期篇
一、奠基期:中國哲學的發端
(一)哲學產生的語境
(二)中國哲學的起步
(三)起步階段的主要話題
二、發展期:三教並立與話題更新
(一)語境的變遷
(二)文本的整理
(三)話題的更新
三、高峰期:宋明理學的新話題
(一)新的語境
(二)文本以及講法的轉換
(三)新的話題
(四)發展歷程與派系分殊
丙、奠基期個案篇
一、老子:天道學進路
話題一:如何以道釋物?
話題二:如何以道看人?
話題三:如何以道治世?
二、莊子:道的本根性
話題一:怎樣看待道與物同在?
話題二:怎樣看待道對於人的價值意義?
話題三:怎樣以道應世?
三、孔子:人道學進路
話題一:如何從天道學轉向人道學?
話題二:如何從“無知之行”轉向“有知之行”?
話題三:人道學的內涵是什麼?
話題四:如何把握中庸之道?
話題五:理想社會何在?
四、孟子:從人性善到求放心
話題一:怎樣看待人性?
話題二:人性善的根據是什麼?
話題三:怎樣求得人性善?
五、荀子:明於天人之分
話題一:如何以禮治國?
話題二:為何施行教化?
話題三:天人關係怎樣?
六、墨子:人天學進路
話題一:何謂人的本質?
話題二:如何看待人際關係?
話題三:人格的擔保何在?
話題四:知識何以可能?
七、韓非:建構治道學
話題一:如何以理解道?
話題二:如何看待人與人的現實關係?
話題三:怎樣建構治道學?
丁、發展期個案篇
一、董仲舒:“大一統”視野中的天人學
話題一:如何以天論人?
話題二:如何以天論政?
話題三:如何制約君權?
二、王充:批判思潮中的天人學
話題一:天在人上還是在人外?
話題二:天是自然還是神秘的?
話題三:認知的途徑何在?
話題四:福德為何不一致?
三、王弼:名教出於自然
話題一:名教的根基何在?
話題二:何為萬有的本體?
話題三:如何把握本體?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
話題一:如何回應有無之辯?
話題二:本體如何為人所用?
話題三:如何處理名教與自然關係?
五、中國佛教:創造性詮釋
話題一:怎樣理解般若學的理論核心?
話題二:怎樣詮釋本體的總體性?
話題三:怎樣悟得佛性?
戊、高峰期個案篇
一、周敦頤:儒學的新動向
話題一:精神安頓是否有儒家模式?
話題二:何為儒家式精神世界的本體論依據?
話題三:何為儒家的精神安頓方式?
二、二程:體貼天理
話題一:禮教的根基何在?
話題二:如何從天理看人性?
話題三:如何成就儒者?
三、張載:太虛即氣
話題一:萬物真實性的依據何在?
話題二:如何從氣本論看人性?
話題三:何謂天人合一?
四、朱熹:理氣合論
話題一:怎樣看待理事關係?
話題二:怎樣看待理氣關係?
話題三:怎樣看待一多關係?
五、陸九淵:本心即天理
話題一:理在天上還是在心中?
話題二:務外還是內省?
六、王陽明:本體工夫合論
話題一:何為儒學本體論的核心?
話題二:怎樣把知行統一起來?
話題三:怎樣把本體工夫統一起來?
七、王夫之:天下惟器
話題一:如何擺正道器關係?
話題二:如何擺正兩一關係?
話題三:如何擺正知行關係?
話題四:如何擺正理欲關係?
話題五:如何擺正理勢關係?
八、戴震:氣化流行
話題一:何謂形而上?
話題二:在知識論上天人怎樣合一?
話題三:理欲是否兼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