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項目批准號:05AZS003。本課題從中國古代哲學範疇群中擷取“道”、“理”“天”、“氣”、“性”、“心”、“孝”、“陰陽”、“形上形下”、“格物致知”等頗具代表性的概念進行梳理與分析研究。作者首先從甲骨文、金文入手作語源學考察,然後闡微發隱,以每一時代精英思想家為線索,梳理每一個概念的內在邏輯性演變軌跡,闡發中國本土哲學概念的獨創性人文品格。“道”、“理”“天”、“氣”、“性”、“心”、“孝”等概念涵蓋了自然觀、價值觀、認識論、生命論、社會政治思想諸領域,理解了這些範疇的內在意蘊,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基本特點與獨創性人文品格就可以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尼山文庫: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統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517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曾振宇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108575, 701010857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統》中“道”、“理”“天”、“氣”、“性”、“心”、“孝”等概念涵蓋了自然觀、價值觀、認識論、生命論、社會政治思想諸領域,理解了這些範疇的內在意蘊,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基本特點與獨創性人文品格就可以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作者簡介
曾振宇,1962年生,江西省泰和縣人。山東省“泰山學者”,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訪問學者,山東省政協委員,專業為儒學與中國古代思想史。迄今已在《歷史研究》、《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90多篇,學術專著7部,合著9部。
圖書目錄
引言: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特點
一、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泛心論”色彩比較濃厚
二、氣、理、道等概念兼攝價值本源
三、古代哲學概念中的經驗性色彩比較明顯
四、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多義性特點比較突出
第一章 “道在瓦甓”
一、“道”具有物質屬性
二、“道”蘊涵精神屬性
三、道是價值本源
四、道是人生永恆意義和價值實現的境界
五、《老子》道論內在邏輯缺陷的彌補
第二章天人之辨·
一、自然之天·主宰之天·義理之天
二、“天行健”:《易傳》天論的多重意蘊
三、董仲舒:“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第三章氣與陰陽
一、“氣是自生自作”:竹書《恆先》氣論考辨
二、“萬物自生,皆稟元氣”:王充元氣說衡評
三、“太虛即氣”:張載與巔峰狀態的中國古代氣學
四、繼承與回覆:王廷相氣學思想的局限
第四章中國古代氣學的“接轉”
一、氣占:古代氣學朝天象占方向的嬗變--以李淳風“軍氣占”為例
二、“敬德之學,出於橫渠”:中國古代氣學對朝鮮徐敬德之影響
三、反向格義:中國古代氣學的“西化”
第五章理·心·性
一、“只是要正人心”:孟子“性善說”獻疑
二、聖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
三、從“理先氣後”到“理氣合一”
第六章 “孝為行仁之本”:儒家孝觀念的發生與演變
一、孝觀念源流考
二、“愛而敬”:孔子、曾子孝論發微
三、從“相責以善”到“父子不責善”
第七章天經地義:儒家孝論正當性的哲學論證
一、“天之經、地之義”:《孝經》與儒家孝道正當性的初步論證
二、以天論孝:董仲舒與儒家孝道正當性哲學論證的基本完成
三、以理論孝:朱熹孝論的哲學意義
第八章法與德
一、“以刑去刑”:商鞅思想中的“法”與“德”
二、“一準乎禮”:儒家孝道對漢唐法律制度之影響
三、儒家孝道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中的命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泛心論”色彩比較濃厚
二、氣、理、道等概念兼攝價值本源
三、古代哲學概念中的經驗性色彩比較明顯
四、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的多義性特點比較突出
第一章 “道在瓦甓”
一、“道”具有物質屬性
二、“道”蘊涵精神屬性
三、道是價值本源
四、道是人生永恆意義和價值實現的境界
五、《老子》道論內在邏輯缺陷的彌補
第二章天人之辨·
一、自然之天·主宰之天·義理之天
二、“天行健”:《易傳》天論的多重意蘊
三、董仲舒:“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第三章氣與陰陽
一、“氣是自生自作”:竹書《恆先》氣論考辨
二、“萬物自生,皆稟元氣”:王充元氣說衡評
三、“太虛即氣”:張載與巔峰狀態的中國古代氣學
四、繼承與回覆:王廷相氣學思想的局限
第四章中國古代氣學的“接轉”
一、氣占:古代氣學朝天象占方向的嬗變--以李淳風“軍氣占”為例
二、“敬德之學,出於橫渠”:中國古代氣學對朝鮮徐敬德之影響
三、反向格義:中國古代氣學的“西化”
第五章理·心·性
一、“只是要正人心”:孟子“性善說”獻疑
二、聖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
三、從“理先氣後”到“理氣合一”
第六章 “孝為行仁之本”:儒家孝觀念的發生與演變
一、孝觀念源流考
二、“愛而敬”:孔子、曾子孝論發微
三、從“相責以善”到“父子不責善”
第七章天經地義:儒家孝論正當性的哲學論證
一、“天之經、地之義”:《孝經》與儒家孝道正當性的初步論證
二、以天論孝:董仲舒與儒家孝道正當性哲學論證的基本完成
三、以理論孝:朱熹孝論的哲學意義
第八章法與德
一、“以刑去刑”:商鞅思想中的“法”與“德”
二、“一準乎禮”:儒家孝道對漢唐法律制度之影響
三、儒家孝道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中的命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