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外一種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外一種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外一種》是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外一種
  • 作者:瞿林東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3032153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文集是瞿林東教授關於中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領域代表性論著的集結,內容既涵蓋史學理論、史學批評、史學功用、史學史綱、史學史志等基礎性理論著作,也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20世紀中國史學、中國史學重要人物與20世紀中國史學關係等專題性著述,全面反映了作者四十餘年的治學歷程、研究路徑,對於了解作者的史學觀點及中國史學的發展脈絡、理論內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
導論
一、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產生:從史學意識到自覺的史學發展意識
二、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形成:系統的史學批評理論的提出
三、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發展:史學批評的繁榮和理論形式的豐富
四、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終結:批判、總結、嬗變
一個有待辛勤耕耘的園地 古代史學批評的歷史和理論
一、鳥瞰史學批評的歷程
二、德、才、學、識
三、總結這一份史學遺產
直書與曲筆 史家作史態度與“心術”
一、“書法無隱”的傳統
二、“直書”與“曲筆”的對立
三、對“心術”的探究
采撰的得失 如何對待歷史事實
一、采撰的得與失
二、“有是事而如是書,斯為事實”
三、“指事說實”和“事得其實”
史法和史意 從形式與內容的審視到思想的剖析
一、“史法”和“史意”
二、葉適的“史法”論及其史學批評
三、章學誠的“史意”論及其史學批評
天與人及天人之際 關於歷史變化動因的認識
一、“儻所謂天道,是耶非耶?”
二、“天道,不復系乎人事”,“功者自功,禍者自禍”
三、“天文、地理、人道,本皆人之所以自命,其是非得失,吉凶禍福,要當反之於身”
人意·時勢·事理 關於歷史變化動因的認識(續)
一、“人意”與“時勢”的千年聚訟
二、“時勢”與“事理”
三、“聖人之意”和“生人之意”
會通與斷代 觀察歷史的兩種視野
一、馬、班歷史視野的歧義
二、劉知畿對斷代為史的推崇
三、鄭樵對“會通之義”的闡釋
四、章學誠論“通史家風”
讀史當觀大治亂得失 史學批評的一條重要標準
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
二、“史之紀事,莫大乎治亂”
三、為史當重“經世之大略”,明“得失之樞機”
史學的審美 史書的體裁體例和文字表述
一、史學也講究審美嗎
二、史書的“秩序之美”和結構之美
三、史書的文字表述之美
史論的藝術 關於歷史評論的評論
一、豐富的歷史評論遺產
二、“精意深旨”與“筆勢縱放”
三、“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
四、“於序事中寓論斷”
心術與名教 史學批評的道德標準和禮法原則
一、“直道”和“名教”
二、“心術”和“名教”
三、“名教”觀念和史學發展
國史·野史·家史的是非 史學批評的方法論舉例
一、三史是非和史學批評方法論
二、“人恣”與“蔽真”
三、“人臆”與“失真”
四、“人諛”與“溢真”
比較與批評 兼說史學批評的活力
一、比較 一個古老的批評方法
二、在比較中發展史學批評理論
三、史學批評的活力
時有古今述有體要 史學批評與知人論世
一、從馬端臨評論《通典》《通鑑》說起
二、王圻對馬端臨《文獻通考》的評論
三、客觀“時勢”和前人“苦心”
四、“古人之世”和“古人之身處”
……
外一種 史學理論論與史學史論
出版說明

作者簡介

瞿林東,男,漢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東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國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於該系。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研究。著有影響力深廣的論文、評論200餘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國史學的理論遺產》(2005)、《中國簡明史學史》(2005)、六卷本《中國史學史》 第三卷(2006)、《中華大典·歷史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分典》(2007)、《20世紀中國史學散論》(2009)、《中國史學史綱》(2010 第二版)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